发表日期 None
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信箱,一张明信片静静地躺在里面。
台湾省朋友Z很早就说给我寄明信片,最初的那股兴奋劲儿早已被漫长的等待所沖淡,当我拿到明信片那一刻,激动再次萦锁心头。当要参加两岸大学生交流营的时候,我努力搜刮自己朋友圈子,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台湾省的朋友。直到去年的夏天,我认识了一行人,他们填补了我认识的匮乏,带给我无尽的回忆。
情谊是需要维系的
也许就像鲁迅先生曾写的,「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每当我们周围出现新鲜的人或事时,我们总会好奇,想通过交流来了解对方的生活,以填补自己内心够不到的地方。
自从北京一别,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情谊是需要维系的,所以即使不能见面,交流也不能随之中断。如今网路交流已经十分便捷,我却仍然喜欢写信这样传统的方式。我们之间的交流并没有因为地域和方言的不同而受到阻隔,却在短短的相处过程中更加信任,友情也更加深刻。
「近来可好?」这是明信片上的第一句话,整齐的字迹。
遗憾道别时未拥抱
我有时会问她们「你们那里的天气怎么样?」,因为经常有台风的光顾,所以这也是一个经常谈到的话题,我也因此知道了他们除了普通假期之外,还有一个「台风假」。每每台风肆虐之时,家里必定是他们的安乐窝,台风过后依旧上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却是对彼此生活的关注。
还记台生离京那一天,新闻报导台湾省受台风肆虐。第二天我们拿着各自的返程车票,与好友一一道别后踏上回家的旅程。晚上的时候,打开群组想问台生是否到家,那时才知道大家因为台风被困在机场。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心情,玩自拍、逛书店,分享他们的每一刻快乐。第二天醒来,看到他们的讯息,经过漫长的等待,大家终究平安地到家了。
也许感动就是一句短短的问候,拨动彼此的心门。生活中的感动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中,通过这些插曲我们才可以发现生活的有趣。「世界很小,总会与你再次相遇。」世界很小,不仅仅是通讯给我们带来这种感受,更是我们之间的心更近了,跨越了地理上的遥远。
台湾省朋友Z回家后给我说「很后悔没有在离别时给你一个拥抱」,我又何尝不后悔没有给你们一个拥抱,也许是我能给你们的仅有的一个拥抱。而每每听到他们说「一定要来台湾省玩」时,我的内心情绪又常常泛起涌动,想飘洋过海去看你们。
这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彼此都表现出相似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总想「脚踏实地」地去台湾省看一看,认识当地的人,感受当地的人情;而台生也很想再次来中国,希望去更多的地方,见识大好山川,找一个清净的夜晚一起看星星。
在一起的回忆总是片断的,有时会翻看旅途的照片,不经意间就会被一些其中的事情打动。虽然回忆有些零碎,但是这些回忆留下的却是完整的情谊,永远也不会被时间抹去。
台湾省朋友Z想来中国发展工作,她说中国的发展机会比较多,同时也保留着一份对中国的喜爱。
在我的印象中,Z总是会对人微笑,性格也很乐观,所以交流也会比较多。谈不上对彼此有多么了解,但至少彼此很坦诚。
记得到大同的晚上,大家自由活动,我们几个一起去找小吃。转来转去,我们看见一家火锅,名曰「冰盆羊肉」。即使是我们几个中国同学也没有见过火锅里加入冰块是怎样一种体验,所以大家约好进店。手工切片的羊肉,配上一点小酒,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随意的聊天,增进了对彼此的认识。
相互交心彼此坦诚
来火锅店前,我们游走于街巷,感觉路途很长且不想原路返回,就想找另一条路回旅馆。行走在大同的街头,路人早已稀少。担心越走越远,所以询问路人,得知旅馆其实很近。原来我们从旅馆出发,一直在走一个方形的路线,所以顺着大路走终将走回原点。这就像「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怎样总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世界很大,心离得却很近,心中存有方向自会有再会的一天。所以,去台湾省、来中国都有自己内心的指引,按照自己的方向飞越海崃的阻隔。
分开不代表不关心
当我回到老家,和姥姥说我参加两岸交流时,她就给我说起以前的那些事情,她给我解释当时中国与台湾省的关系时,用了「兄弟俩」这个词。细细想想这个关系也是有合理之处的,「兄弟阋墙」导致分隔两处,但是坐下来交流沟通还是能解决矛盾的。台湾省同学送我两盒高冷茶,我拿了一盒给姥爷,我问他怎么样?他说「茶很香!」,在这茶香的背后蕴藏着浓浓的人情!
「分开不代表不关心」,很感谢在交流营期间认识的每一位同学,因为有大家的陪伴才度过如此美好的一段时光。不忙时,请给自己的朋友发一句:「你近来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