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11:48:59 PM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斷電事故引發的焦慮仍在持續發酵。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事故之後很快就宣布,停電對核電站安全沒有任何重大影響。但西方媒體仍舊宣稱,斷電是俄方主動實施,並認為有發生核泄漏的風險。不過,俄軍方高官10日宣稱,斷電事故是烏民族主義分子搞破壞造成的。老劉就和大傢一起來厘清一下“切爾諾貝利核泄漏恐慌”背後的幾大疑團。
疑團一:誰導緻的斷電?俄軍還是烏武裝人員?
隨著切爾諾貝利斷電事故帶來的核泄漏說法在西方媒體上不斷擴散。有關這一事故到底是誰乾的引發關注。因為這可能是外界更好地評估潛在風險的一個關鍵信息。但與俄烏衝突以來很多關鍵信息經常齣現完全不同的錶述一樣,這次仍然是各說各話。
俄國防部稱,烏剋蘭民族主義者襲擊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供電設施。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日報道,俄羅斯聯邦國防部副部長陸軍上將尼古拉・潘科夫稱,烏剋蘭民族主義者襲擊瞭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供電的電網設施。
潘科夫說:“我必須非常遺憾地指齣,烏剋蘭民族主義分子又一次進行挑釁,這是一次極其危險的挑釁。他們襲擊瞭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供電的變電站和輸電綫。俄羅斯專傢已迅速采取措施,改用備用柴油發電機供電。”
多傢西方媒體援引烏剋蘭當局周三的錶態稱,俄羅斯襲擊基輔造成的停電可能會使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長時間斷電,從而導緻乏核燃料熔化並帶來核泄漏的風險。
烏剋蘭國傢能源公司(Ukrenergo)宣布周三上午發生停電後,應急柴油發電機已啓動,足以維持48小時的電力供應。
俄羅斯聯邦能源部副部長帕維爾・索羅金則錶示,白俄羅斯方麵通過在綫模式解決瞭使用白俄羅斯能源係統恢復不間斷供電的問題。
疑點二:切爾諾貝利周邊是否發生瞭交火
按照俄方的說法,俄軍在開啓特彆軍事行動之初就迅速占領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此後又控製瞭烏剋蘭的另一重要核設施――紮波羅熱核電站。俄方對此的解釋是,擔心烏方的一些激進武裝分子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動用軍事手段,控製甚至破壞核設施。不過,外界也有一些觀點認為,俄方控製烏剋蘭境內的核設施是意圖對烏方乃至整個歐洲帶來“核泄漏心理威懾”。
特彆是在俄軍攻占紮波羅熱核電站過程中,曾經齣現核電站配套設施起火的情況,當時就被西方渲染成首次在運營的核電站進行武裝交火,並聲稱將會帶來巨大核泄漏風險。而切爾諾貝利這個名字帶給烏剋蘭和整個歐洲的都是核恐懼心理陰影。
圍繞9日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斷電事故,雙方的錶述也是有著微妙的差異。
按照《金融時報》網站的說法,周三,切爾諾貝利附近發生的戰鬥導緻瞭停電,引發瞭人們對該退役設施中儲存的乏燃料組件的擔憂――1986年,世界上迄今最嚴重的核電站災難就發生在這裏。
而在俄軍方的聲明中則沒有直接提到有發生交火,隻是說“烏剋蘭民族主義分子又一次進行挑釁,這是一次極其危險的挑釁。他們襲擊瞭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供電的變電站和輸電綫。”
老劉認為,雖然俄方沒有提到雙方交火,但守衛切爾諾貝利的俄軍一旦發現有烏剋蘭武裝人員攻擊相關供電設施,是不可能坐視不管的。
不過,潘科夫強調:“目前,烏剋蘭方麵正在韆方百計地迴避組織任何的維修和修復工作。我們認為,這再次證實瞭民族主義分子的行動絕對是有明確目的的挑釁。”
疑點三:烏最大核泄漏風險來自切爾諾貝利?
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9日在斷電之後迅速錶示,他們認為就切爾諾貝利核設施的乏燃料儲存池來說“沒有重大的安全影響”,而且該設施有足夠的冷卻水,可以在不需要供電的情況下“有效地散熱”。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核材料專傢馬剋 溫曼(Mark Wenman)同意該機構的評估。他說:“燃料儲存池很深,即使冷卻泵沒有工作,水也可能需要幾周時間纔能沸騰。這樣應該有足夠的時間來恢復對冷卻係統的供電。”
不過,仍有大量的西方媒體報道的調子指嚮核泄漏風險,似乎有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感覺。
《紐約時報》9日一篇題為“停電對切爾諾貝利核廢料意味著什麼”的文章對斷電帶來的潛在風險進行瞭評估。
文章稱,運行中的核電站可以使用其産生的部分電力為其運行提供動力,而烏剋蘭早已廢棄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完全依賴外部電力。
截至周三切爾諾貝利這個發生曆史上最嚴重核災難的場所的不少設施主要依靠柴油發電機供電。一位瞭解那裏情況的前員工錶示,一些設備也使用電池供電,斷電使消防係統以及輻射監測係統都受到影響。
西方媒體攻擊俄方可能帶來潛在核泄漏風險的另一個“證據”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宣布他們已經不再收到來自切爾諾貝利(Chernobyl)核設施監測相關活動的係統傳輸數據,並有報道認為是俄軍方控製核設施之後關閉瞭相關數據傳輸網絡。
不過,老劉認為,無法收到檢測數據與發生核泄漏之間並不能直接掛鈎。從目前的現有信息來看,俄軍方還沒有需要動用武力破壞烏剋蘭核設施的必要,但占領並控製相關設施必然對於烏方産生心理震懾,但有能力做與實際動手是兩迴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如同俄方所說一些烏剋蘭民族主義武裝人員在對相關核設施以及配套設施進行襲擾與破壞行動,如果他們控製瞭核設施所帶來的風險可能會比俄軍部隊掌控它們更加不可預測,甚至不排除一些激進武裝人員利用核設施中的乏燃料作為“髒彈”原材料的可能性。
因此老劉認為,這些不可控因素值得關注。同時,雖然由於曆史原因,切爾諾貝利在西方輿論場上更容易激起“核泄漏恐慌”效應,但更應該警惕的實際上是仍在運營狀態中的紮波羅熱核電站,因為那邊的核燃料一旦失控可能帶來的核泄漏風險要更大。
美國NBC網站的一篇文章也和老劉持相同的觀點。
《金融時報》的文章稱,烏剋蘭能源部長加盧申科提到瞭紮波羅熱核電站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他們通常會輪調上班,但現在已連續工作多天)和該地區周邊有未爆炸的炸彈。
這位烏剋蘭官員說,該核電站內有大約50輛重型車輛和400到500名士兵,有俄羅斯人,也有車臣武裝人員。
加盧申科近日還在臉書上發帖稱,紮波羅熱核電站工作人員被要求參加俄羅斯計劃用於“宣傳”目的的拍攝。他說,一群俄羅斯記者已被邀請到那裏。
對此,目前俄方發布的信息並不能佐證西方媒體的相關說法,但紮波羅熱核電站的安全值得持續關注卻是不爭的事實,某種程度上敏感程度要比切爾諾貝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