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0/2022, 10:37:16 AM
生活中,幾乎人人都和“疼痛”有過正麵交鋒。
頭痛、牙痛、胃痛、生理期痛……麵對各種痛時,「止痛藥」成瞭很多人的救命稻草。小小的一片止痛藥,就能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
人體的疼痛感是怎麼來的?止痛藥是怎麼知道你哪裏痛的?經常服用會帶來傷害嗎?《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采訪專傢,為你一一解答。
受訪專傢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男科副主任醫師 仲崇副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 王海蓮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藥事部藥師 徐曉宇
疼痛感是怎麼來的
有些疼痛是神經係統齣瞭問題,還有一些常見的痛是炎性疼痛,這種疼痛離不開“前列腺素”的功勞。
一看到“前列腺素”這幾個字,很多人立馬聯想起男性生殖係統的附屬腺――前列腺,進而認為“前列腺素”是由前列腺分泌的。事實並非如此。
1930年,科學傢發現在人、猴、羊的精液中存在一種能使平滑肌興奮、血壓降低的活性物質。當時人們認為這可能是由前列腺分泌,將其命名為前列腺素。但在後來的研究中發現,全身多種組織細胞都能分泌前列腺素,女性體內同樣含有。
前列腺素對內分泌、生殖、消化、血液、呼吸、心血管、泌尿及神經係統均有作用:
調節女性生殖功能和分娩子宮收縮;
擴張血管,減少外周血管阻力;
使支氣管擴張,引發咳嗽促進痰液排齣;
促進胃腸道平滑肌收縮,改善胃腸動力。
前列腺素是緻痛物質 ,可與相應受體結閤,易産生疼痛信號且傳遞給大腦,從而使人感到疼痛。
比如,女性患者齣現痛經的重要原因就是前列腺素會促進子宮強烈收縮,從而引起疼痛。不僅痛經,拔牙、摔跤引起的疼痛及各種炎癥疼痛等,都與前列腺素密切相關。
止痛藥怎麼找到“痛點”的?
當人體感到疼痛時,止痛藥就要齣馬瞭。以常見的布洛芬膠囊為例:
進入胃後,在胃酸的作用下膠囊外殼會被溶解,這個過程大概要10~15分鍾,從膠囊裏齣來的小顆粒就是布洛芬本體瞭。
下一步,布洛芬進入小腸,穿過小腸壁進入肝髒,它在這裏要躲開能讓藥物變形的酶,纔能順利進入血液。
藥物搭乘血液“順風車”前往全身各處尋找目標。它會使用“排除法”:挨個上門詢問器官疼不疼。如果吃藥後一段時間內還在疼,可能是藥物還沒到達這個器官或部位。
找到瞭治療目標後,就要去解決疼痛的“罪魁禍首”。藥物並沒有對前列腺素動手,而是和産生前列腺素的“環氧化酶”結閤,阻止更多前列腺素的閤成。但已經閤成瞭的前列腺素,隻能交給時間來解決瞭。
其實,止痛藥剛進入身體時,並不知道你哪裏疼,它通過血液分布到你全身,等到瞭目的地就會起到鎮痛的作用。
關於止痛藥的4個疑問
很多人認為,吃止痛藥不好,不僅會上癮,還會給身體帶來傷害。下麵關於止痛藥的4個疑問,今天一次給你說清楚。
經常吃會不會上癮?
止痛藥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 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 的,如麯馬多,主要用於中等程度的急性疼痛及術後疼痛;嗎啡、杜冷丁等止痛作用很強,常用於外傷性劇痛、內髒絞痛和癌癥疼痛等。
這類藥長期反復使用易産生藥物依賴性,也就是成癮性,所以屬於國傢管製藥品,我們在藥店很難買到。
另一類是 作用於外周係統 的,一般指非甾體類抗炎藥。比如常見的阿司匹林、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萘普生、雙氯芬酸等,不具有成癮性,可以在藥店買到,主要用於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等。
隻要疼痛就能吃嗎?
有人會不管齣現何種疼痛,都會隨便拿一種止痛藥亂吃。在明確原因後,可以根據情況使用鎮痛藥。如果服用後,沒有有效地緩解疼痛甚至加重,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有些疼痛是身體在報警。若在不明確痛因的情況下隨意使用止痛藥,有可能止住瞭疼痛,卻掩蓋瞭原發病,不利於患者和醫生觀察病情和判斷患病部位。
對於不明原因的疼痛,如腹痛、胃痛、頭痛等,要及時就診查明原因。
止痛藥能不能長期吃?
一般來講,市麵上能買到的止痛藥都不宜長期或大量使用,建議以3~5天為一個周期,具體應以藥品說明書為準。以布洛芬緩釋膠囊(芬必得)為例,其說明書中指齣,“用於止痛不得超過5天,用於解熱不得超過3天”。
長期服用止痛藥,會對消化係統、腎髒、肝髒、心腦血管産生一定的副作用,嚴重時還可造成胃穿孔、腎衰竭、肝衰竭等。
吃得越多效果越好嗎?
止痛藥都有一個“封頂效應”,即在效果達到一定程度時,即使增加劑量,也不會提升止痛的效果,反而會增加副作用。當發現目前使用的止痛藥無效時,應及時就醫,請醫生幫助調整用藥。
感冒藥、退燒藥、止痛藥這幾類藥中,可能都會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藥成分,同吃可能導緻用藥過量,此時應遵醫囑服藥。
止痛藥的服用時間盡量選在飯後,可以減輕惡心、胃燒灼感等不適。
常痛經的女性,可以掌握好痛經發作的時間,在疼之前或剛開始有點感覺時服藥。
需要提醒的是, 患有消化性潰瘍、胃腸道齣血的人要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 。另外, 哺乳期,藥物過敏,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也要避免服用 。
有些疼痛不能硬扛
止痛藥能夠幫人們暫時緩解一些輕微的疼痛,對於很多慢性疼痛患者來說,需要及時就醫,不能硬扛。
如果一個人長期忍痛,他對疼痛的耐受力會越來越低,簡單的疼痛會變得復雜,能治的疼痛變得難治,忍痛是個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行為。
疼痛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世界衛生組織將疼痛分為5級:
0度:不痛
I度:輕度痛,間歇痛,可不用藥
II度:中度痛,持續痛,影響休息,需用止痛藥
III度:重度痛,持續痛,不用藥不能緩解
IV度:嚴重痛,持續劇痛,伴血壓、脈搏變化
一般以是否影響睡眠來區分,如果疼痛不影響睡眠為輕度;已影響睡眠為中度;痛得根本無法睡眠為重度。
有網友對疼痛進行瞭具體分級(僅作參考)
需要提醒的是,疼痛是身體齣現問題後發齣的警示信號, 如果齣現劇烈且突發的急性疼痛,要先根據疼痛部位去相關科室就診,排查器質性病變。
此外,齣現以下幾種疼痛,應及時去醫院疼痛科就診。
查不齣原因的疼痛;
頸肩腰腿痛;
從未齣現過的疼痛;
關節炎癥性疼痛;
神經源性疼痛,如中樞性痛、三叉神經痛等;
有原因但無特效療法的疼痛,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痛等。▲
本期編輯:王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