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8:09:05 PM
我是棠棣,一枚曆史愛好者。歡迎大傢【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1930年鼕,全國形勢發生瞭重大變化。
一方麵,由於李立三左傾錯誤被糾正,全國革命根據地和紅軍,除部分地區外,都得到瞭很大發展;另一方麵,蔣馮閻中原混戰結束,國民黨內部齣現瞭暫時穩定的局麵,蔣介石在全國加強瞭自己的統治。
10月,蔣介石在武漢召開湘鄂贛三省綏靖會議,部署對革命根據地的全國性的統一“圍剿”。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圍剿”,由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浚負責,下設鄂豫皖邊區綏靖督辦公署,李鳴鍾任督辦,具體實施“圍剿"計劃。
1、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其計劃第一步從光山、羅山、麻城黃安作“圓箍式”的進攻,第二步以主力突入根據地,占領交通要道及城鎮,尋找主力紅軍作戰,第三步分區進行“清剿”。
12月上旬,鄂豫皖邊區綏靖督辦李鳴鍾,將吉鴻昌、張印相、範熙積、夏鬥寅等部,集結8個師3個旅近10萬兵力,嚮鄂豫皖邊區發動第一次“圍剿”。
當時,紅一軍正遠在皖西,鄂豫邊無主力紅軍,形勢十分危急。在這緊急情況下,剛由中央派來鄂豫皖特區工作的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員名義在七裏坪召開原鄂豫皖特委及附近各縣縣委負責人的緊急會議。
會上,成立鄂豫皖臨時特委、臨時軍委和臨時蘇維埃政府;製定瞭一方麵“用充分發動群眾戰爭”的方法,集中地方武裝,結閤廣大群眾開展遊擊戰爭,以牽製、打擊、抄擊和夜襲敵人,迫使敵人不敢冒進分散“清剿”;另一方麵準備“集中我們最精銳的力量,來突破敵人弱點,以轉變全部戰局,創造新的局麵”的反“圍剿”作戰方針。
七裏坪緊急會議後,鄂豫皖臨時特委和軍委,將鄂豫邊約2萬人的地方武裝,組成三路,與敵周鏇,開展瞭反“圍剿”鬥爭。
正當鄂豫皖邊軍民以廣泛的遊擊戰,不斷地阻擊、騷擾進攻之敵時,原在蘄(春)、黃(梅)、廣(濟)地區組成的紅十五軍,在軍長蔡申熙、政治委員陳奇的率領下,由商城轉移到黃麻地區,曾中生當即告知:中央已決定紅十五軍與紅一軍閤編為紅四軍,�`、黃、廣地區劃歸鄂豫皖特區。
紅十五軍經過短期整頓和補給後,即投入瞭鄂豫皖邊區的第一次反“圍剿”鬥爭。12月16日,紅十五軍在地方武裝配閤下,收復瞭河口鎮。南綫之敵,摸不清紅軍的虛實,不敢再行冒進。
南綫之敵轉入守勢,但北綫豫南之敵,於27日從羅山、光山嚮七星坪發起瞭進攻。紅十五軍奉命北上阻擊,與敵激戰兩晝夜。
失利後,轉移外綫作戰。未及多日,因皖西之敵遭紅一軍打擊,敵第三十一師、三十師調走,而其它已竄入鄂豫邊之敵,不敢隨便分散,隻得固守原有的9個縣城和少數集鎮。
這樣,鄂豫邊區又恢復瞭“敵占城鎮,我占鄉村的局麵"。
在鄂豫邊軍民進行英勇反“圍剿”鬥爭的同時,紅一軍在東綫,於12月中旬由羅田齣發,遠程奔襲金傢寨,殲敵1000餘人,15日,在鵝毛嶺擊潰守敵一個營,16日占領麻埠、獨山、葉傢集等重鎮。
18日,東進蘇傢埠、韓擺渡,直逼六安城下。紅一軍在皖西反“圍剿”鬥爭的勝利,引起敵人的極度恐慌,敵安徽省主席陳調元、鄂豫皖三省邊區“綏靖”督辦李鳴鍾急忙調兵,企圖組織新的閤圍。
根據敵情的變化,紅一軍將主力集結於麻埠地區,準備相機消滅進犯之敵。29日,敵第四十六師及警備第二旅分三路嚮麻埠進犯。
紅一軍在東西香火嶺與之展開激戰,經一天戰鬥,殲敵3個團,擊潰敵3個團,斃俘團長以下官兵3000餘人。敵殘部退迴六安、霍山縣城內。第二十五師、第三十師等增援部隊也分彆嚮固始、商城退走。敵對皖西地區的閤圍計劃,即被粉碎。
敵對皖西地區閤圍被粉碎後,1931年1月上旬,紅一軍西返,於商城二道河西南之四姑墩地區將敵第三十師第一旅第一團殲滅。
至此,進攻鄂豫皖邊區的敵軍完全轉入守勢。四姑墩戰鬥勝利後,紅一軍與紅十五軍會閤於麻城福田河,根據中央指示,紅一軍與紅十五軍閤編為紅四軍,軍長鄺繼勛,政治委員餘篤三,參謀長徐嚮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駿。
紅四軍轄十、十一兩個師。紅十師師長蔡申熙,政治委員陳奇,副師長劉英;紅十一師師長許繼慎,政治委員龐永俊,副師長周維炯。全軍約1.25萬餘人。紅四軍改由鄂豫皖特委直接領導。
紅四軍成立後,鑒於進攻鄂豫皖邊區的敵軍完全轉入守勢,軍部遂決定轉入戰略反攻,徹底粉碎敵人的“圍剿”。
1月至3月,紅四軍連續發動瞭磨角樓、新集、雙橋鎮戰鬥。
磨角樓戰鬥紅軍采取“圍點打援”的戰術,殲敵500餘人,繳獲槍韆餘支;新集戰鬥,紅軍以坑道作業,開闢地下攻擊道路,殲滅瞭麋集在新集城內的黃、麻、光等縣反動地主武裝韆餘人,攻剋新集,拔掉瞭長期安插在蘇區的反動據點,消除瞭根據地最大的心腹之患。
新集從此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首府。
雙橋鎮戰鬥,前後僅7小時,斃敵韆餘人,俘敵5000餘人,活捉第三十四師師長嶽維峻。雙橋鎮大捷,宣告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邊區發動的第一次“圍剿”徹底破産。
2、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
國民黨軍隊發動的對鄂豫皖邊區第一次“圍剿”被粉碎後接著,又於1931年3月中旬,開始部署對鄂豫皖邊區的第二次“圍剿”,蔣介石限令“五月完全肅清”鄂豫皖紅軍。
這次“圍剿”敵人采取“追堵兼施”的戰術。總計調動兵力約13萬人。
4月中旬,皖西之敵首先嚮根據地進犯,先後占領瞭獨山、諸佛庵、麻埠,並伺機進犯金傢寨。皖西告急,紅四軍遂決定集中紅軍主力東進,先打進犯皖西之敵,再迴師鄂豫邊對“圍剿”之敵各個擊破。
4月下旬,紅四軍在獨山鎮殲陳調元部1個團加1個營,給東進之敵以迎頭痛擊,麻埠、諸佛庵守敵聞訊連夜倉皇退迴霍山縣城。
在紅四軍反擊皖西堵擊部隊的同時,敵“圍剿”部隊第三十師、第三十一師、第三十三師由光山、羅山和黃安南北並進嚮新集、七裏坪閤擊。
紅十師第二十八團、三十團在紅四軍參謀長徐嚮前率領下,在警衛師和黃安、光山、羅山地方武裝的配閤下,采取側擊、騷擾、打敵尾巴等戰術,對付敵人,敵第一步閤擊鄂豫邊紅軍計劃失敗。
接著,敵人重新調整部署,以第三十師、第三十二師分彆嚮潢川、新集集結,準備第二步閤擊金傢寨、麻埠。紅四軍乘敵將“圍剿”中心嚮東轉移之際,迅速西返。
5月9日,在新集北部的滸灣,殲敵堵擊部隊第五十三師近韆人。隨後又橫掃光山南部的地主圍寨,進一步肅清瞭存在根據地內部的反動勢力。5月下旬,紅四軍南下圍攻黃安附近的桃花鎮,殲敵近2個團。
至此,敵“追剿”部隊見東、北兩綫堵擊部隊相繼遭受嚴重打擊,未敢再行深入,敵人的第二次“圍剿”又告失敗。
從1930年12月至1931年5月,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軍民連續取得瞭第一、二次反“圍剿"的勝利,鄂豫皖根據地得到瞭鞏固和發展。
根據地不僅收復瞭李立三左傾錯誤影響時期喪失的區域,而且得到瞭擴大,已發展到西迄平漢綫,東臨淠河,南迄黃陂、羅田北部,北至潢川固始南部,中間除商城親區、麻城黃土崗和木子店、羅田北部的一些村莊為反動地主武裝盤踞外,包括黃安、黃陂、孝感、麻城、羅田、商城、光山、羅山、潢川、固始、六安、霍山、霍丘、英山等10多個縣的大部或一部。全區人口達250萬。
紅四軍發展到4個師,近2萬人。
第一次反“圍剿”初期,開始由遊擊戰嚮運動戰轉變,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完成瞭由遊擊戰嚮運動戰的轉變,實現瞭戰略指導思想和戰術的新飛躍。
3、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1年1月,中央召開六屆四中全會,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取得對中央的統治地位。為推行其路綫,四中全會後,中央更加有計劃有係統地嚮全國各根據地派遣中央代錶、中央代錶機關或新的領導乾部。
張國燾、瀋澤民、陳昌浩受中央派遣,於4月先後到達鄂豫皖邊區。5月12日,張國燾根據中央“為適應鄂豫皖蘇維埃運動的擴大,紅四軍與皖西獨立師的發展,中央政治局特決定在這一區域成立中央分局,以直接領導這一區域的土地革命的開展,在這一蘇區未與江西中央蘇區打通以前,中央分局完全隸屬於中央政治局,其職權係代錶中央而高於省委,中央分局之下視區域的寬廣與需要,
可以設省委或特區委"的決議,在新集宣布撤銷以曾中生為書記的原鄂豫皖邊特委,成立鄂豫皖中央分局。
在成立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同時,改組瞭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軍事委員會,由張國燾、曾中生、鄺繼勛、徐嚮前、鄭行瑞、瀋澤民、陳昌浩等7人組成新的委員會。
張國燾兼任軍委主席,曾中生、鄺繼勛任副主席。
許繼慎任鄂豫皖軍委皖西分會主席,不久,成立鄂豫皖省委,瀋澤民任書記。
1931年9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失敗後,便積極嚮鄂豫皖根據地增兵,準備對皖豫鄂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
同時,鄂豫皖根據地軍民在中央分局領導下也投入反“圍剿”鬥爭的準備,積極籌集糧食和資財,大批青壯年擁躍參加紅軍,整編和擴大地方武裝等。
在大批青壯年參加紅軍的基礎上,10月間,紅二十五軍在麻埠成立,軍長為鄺繼勛,政治委員為吳煥先。
1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在七裏坪成立,總指揮為徐嚮前,政治委員為陳昌浩,政治部主任為劉士奇,下轄紅四軍、紅二十五軍和軍直屬教導團,共3萬餘人。
正當紅四方麵軍成立之際,敵人在鄂豫皖根據地周圍已集結瞭15個多師的兵力,但是,由於九一八事變後,全國彌漫抗日反蔣空氣和國民黨內部的重重矛盾,因此,已部署就緒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卻遲遲不能開始行動。
在這種形勢下,紅四方麵軍根據中央分局的指示和當時的敵我態勢,決定以外綫齣擊的進攻策略,打破敵第三次“圍剿”計劃。
於是從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連續進行瞭黃安、商(城)潢(川)、蘇傢埠、潢(川)光(山)四大戰役。
(1)黃安戰役
黃安縣城是南綫敵人伸進根據地的重要據點,位置凸齣、孤立,縣城附近的地盤大都在紅軍和遊擊隊手中。
根據敵人的兵力部署,紅四方麵軍決定采取“圍點打援”的戰術,戰役部署第一步包圍黃安縣城,肅清外圍據點,切斷黃安與宋埠、黃陂的交通綫;第二步緊縮包圍圈,準備打來援之敵;最後總攻黃安縣城,消滅城內敵人。
紅四方麵軍總部除以第十師2個團和第七十三師分彆配置在豫東南和皖西地區,配閤地方武裝牽製敵人外,集中第十一師、第十二師和第十師之第三十團及黃安獨立團共8個團的兵力,進行黃安戰役。
11月10日,紅四方麵軍發起攻擊,各攻擊部隊分彆包圍並攻擊黃安城的外圍據點。經十天激戰,殲麻城、黃安、宋埠的援敵一部,並先後攻下瞭徐傢、東王傢、桃花鎮和高橋河等據點,完全切斷瞭守敵與外圍的聯係。
從21日起,進入戰役第二步。紅四方麵軍以第十二師及黃安獨立團擔任緊縮對黃安包圍的任務;以第十一師及黃安赤衛軍配置於黃安以南,宋埠、黃陂以北的大小峰山、五雲山、嶂山地區,築成三道陣地,準備打援。
12月7日,敵軍開始增援。首先增援的是宋埠方嚮的敵第三十師2個旅。紅四方麵軍誘敵深入,當敵進至嶂山地區時,埋伏在兩翼的紅三十團、三十一團突然發起猛烈反擊,一舉將敵先頭團全殲,餘敵潰逃。
接著敵第三十三師和第三十一師一個旅,又從宋埠、歧亭分兩路嚮黃安增援。19日,敵人進至嶂山地區。
20日淩晨,突破蟑山陣地,並直逼紅十一師指揮所。
在這韆鈞一發的時刻,總指揮徐嚮前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一麵指揮部隊嚮敵反擊,一麵令前綫所有打援部隊全綫齣擊,總預備隊也投人戰鬥。經半日血戰,紅四方麵軍將2000多敵人包圍後全部殲滅。
敵增援部隊被擊潰後,趙冠英已成甕中之鱉。紅四方麵軍決定嚮黃安發起總攻,奪取黃安城。
22日上午,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寜號”佯作從漢口方嚮飛往黃安上空,投擲瞭大量宣傳品和迫擊炮彈,給敵人以重大威脅。
是日夜10時,徐嚮前指揮紅軍主力部隊攻城,陳昌浩率一部兵力和赤衛軍於城郊準備圍殲逃敵。紅三十五團突擊部隊首先從城西北角破城,迅速嚮城內切人;第二梯隊跟進。趙冠英見城池已破,命5000餘守敵嚮城西奪路逃跑,自己則化裝溜齣城外被紅軍活捉。
曆時43天的黃安戰役勝利結束。
此役共殲敵1.5萬餘人,其中,包括俘敵師長趙冠英以下近萬人,繳槍7000餘支,迫擊炮10餘門,電台Ⅰ部。
(2)商(城)潢(川)戰役
黃安戰役的勝利,迫使南綫之敵處於守勢。
為瞭打亂北綫敵人的“圍剿”部署,紅四方麵軍總部決定發起商潢戰役。
根據敵人的兵力部署,紅四方麵軍計劃第一步“腰斬”敵第二師,控製商潢公路,切斷商、潢兩城敵軍聯係;第二步相機奪取商城。
1932年1月19日至26日,紅四方麵軍四個主力師閤力作戰,先後占領瞭杜甫店、江傢集、仁傢集、何風橋等地,敵二師、十二師倉皇逃往潢川,紅軍完全控製瞭商潢公路。接著紅軍進逼商城城下,包圍瞭商城守敵。
1月31日至2月2日,紅四方麵軍以正麵阻擊和兩翼包圍迂迴相結閤的戰術,先後擊潰由潢川迴商城增援之敵。2月1日下午又包圍瞭敵第二、十二兩個師的指揮部,同時搶占瞭傅流店渡口,切斷瞭右路敵人的後路。敵恐被殲,紛紛嚮北奪路而逃。紅四方麵軍乘勝追擊,於潢川附近,殲敵4000餘人。
強大援兵被擊潰後,商城守敵,連夜棄城突圍,經商南逃往麻城。紅軍攻剋商城,商潢戰役勝利結束。
(3)蘇傢埠戰役
商潢戰役勝利後,插入鄂東北、豫東南根據地據點――黃安、商城之敵均被拔除,而皖西之敵仍盤據淠河以東之六安、霍山及蘇傢埠等地。
根據上述敵情,紅四方麵軍決定以地方武裝從西麵襲擾迷惑敵人,總指揮部率3個師自兩河口東渡淠河,求殲蘇傢埠地區的敵人,嚮東擴大蘇區。
其計劃是:整個戰役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對敵實施包圍分割,完成戰役展開;第二步圍睏蘇傢埠、韓擺渡,求打援敵;第三步解放蘇傢埠、韓擺渡,迫守敵全部投降。
3月21日晚,紅四方麵軍主力渡過淠河。22日拂曉,紅七十三師和霍山獨立團圍攻青山店。同日,紅十師在擊潰由蘇傢埠齣援青山店之敵2個團後,包圍瞭蘇傢埠。
23日,紅十一師一部及六安獨立團包圍瞭韓擺渡。
敵3個據點被包圍之後,紅四方麵軍在繼續圍點的同時,準備打擊六安方嚮的援敵。3月底,敵第四十六師師長嶽盛�u令六安、霍山兩地敵軍傾巢而齣,企圖解救被圍之敵。紅四方麵軍總部即令總預備隊第二十九團與擔任阻援任務的兩個團,由南嚮北和由東嚮西夾攻敵人,經激戰,敵第二七三團被全殲,警備旅一個團逃竄入韓擺渡,嶽盛�u率殘部逃迴六安。
同時,霍山援敵也被紅軍擊潰於十裏鋪。
六霍援敵被擊潰後,4月下旬,蔣介石委任第七師師長厲式鼎為“皖西剿共總指揮”,率第七師5個團、第十二師2個團、第五十七師2個團、第五十五師4個團及警備旅2個團,共15個團2萬餘人,分兩路由閤肥嚮蘇傢埠大舉增援。
5月1日,紅七十三師1個營在陡拔河以東與敵接觸後,即邊打邊撤。2日拂曉,敵先頭部隊第七師第十九旅渡過陡拔河,進到紅七十三師陣地,發起猛攻。紅七十三師利用工事反擊,敵軍大亂,適逢連日大雨,河水猛漲,敵十九旅遭突然打擊,倉皇後退。而不明情況的敵後續部隊仍繼續前湧,霎時,陡拔河兩岸之敵,前退後擁,人馬互相踐踏,陣勢大亂。
紅七十三師乘勢勇猛衝殺,敵中彈落水斃命者甚多,該旅大部被殲。
尚未渡河之敵,見先頭部隊失利,慌忙搶占附近的高地,妄圖據險頑抗。
紅七十三師乘勝渡過陡拔河,展開猛烈攻擊,紅十一師、十師和六安獨立團,分彆嚮敵兩翼迂迴包抄,經過激烈戰鬥,援敵2萬餘人全部被殲,敵總指揮厲式鼎被生俘。
閤肥援敵被殲後,蘇傢埠、韓擺渡兩地被睏之敵,已陷於山窮水盡的境地。紅四方麵軍乘機開展政治攻勢,並嚮守敵發齣最後通牒,促其投降。
5月8日,蘇傢埠、韓擺渡之敵全部繳械投降,戰役勝利結束。
曆時48天的蘇傢埠戰役,共殲敵3萬餘人。其中生俘敵總指揮1名、代師長1名,旅長5名、團長11名及以下官兵2萬餘人,繳槍2萬餘支,山炮4門、迫擊炮39門,電台4部,擊落敵機1架。取得瞭鄂豫皖紅軍有史以來第一次空前的大勝利。
至此,敵人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基本被粉碎。
(4)潢(川)光(山)戰役
蘇傢埠戰役勝利後,紅四方麵軍主力揮師西進豫南,發起瞭潢光戰役。
6月12日,戰役開始。紅四方麵軍以紅十師由商城直齣光山南部,牽製郜子舉新編第十二師;以紅十一師秘密插到光山以北、潢川以南的璞塔集、彭店地區,準備殲擊潢川齣援之敵;以紅十二師、紅七十三師和少共國際團包圍瞭雙柳樹和仁和集之敵。
經5天戰鬥,潢光戰役勝利結束。此役共殲敵8個團,斃俘敵近1萬人,繳槍7000餘支。
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圍剿”計劃尚未完全實施即被粉碎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軍得到瞭迅猛發展。
根據地已發展到東起舒城附近,西迄平漢路,北達潢川、固始,南至黃梅、廣濟,總麵積約4萬平方公裏,人口達350萬,擁有紅安、商城、英山、羅田、霍丘、廣濟6座縣城
,建立瞭紅安、麻城、黃岡、陂安南(黃陂、紅安南部)、河口、陂孝北(黃陂、孝鹹北部)、羅山、光山、潢川、赤城(商城及其北區)、赤南(商城南區)、固始、信陽、六安、霍山、霍丘、英山、羅田、浠水、廣濟、黃梅、五星(霍山西部燕子河地區)、太湖、宿鬆、潛山、舒城等26個縣的革命政權。
紅四方麵軍已發展到兩個軍(紅四、紅二十五軍)、6個師(紅十、十一、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師)、1個少共國際團,連同4個獨立師(獨立一、二、三、四師)共4.5萬餘人。
各縣獨立團、遊擊隊,赤衛軍等地方武裝達20餘萬人。形成瞭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極盛時期。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曆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迴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