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錶彰大會在京召開。
會上,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文聯授予44人“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眼下正在上海緊鑼密鼓拍攝電視劇《溫暖的甜蜜的》的導演劉江就在其中。雖然因為疫情防疫和工作量的雙重製約,劉江未能趕到現場參加錶彰,但他激動的心情溢於言錶。
“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對於從事文藝工作的人而言,可謂殿堂級彆的最高榮譽。
論德,他們理應誌嚮高遠、品性端方、情操高尚,為社會做齣錶率。論藝,他們是中國當代文藝創作的中堅力量,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為社會大眾奉獻齣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
從2003年執導第一部電視劇《鐵血青春》開始,到《咱們結婚吧》拿下金鷹奬和白玉蘭奬的最佳導演、《老酒館》拿下瞭飛天奬優秀導演,再加上早年的《歲月》《媳婦的美好時代》,近年的《歸去來》《光榮與夢想》,一連串耳熟能詳的電視劇,共同構築瞭劉江的現實主義作品矩陣,也讓“德藝雙馨”有瞭最好的具象呈現。
正如劉江自己所說,“學藝先學做人,是走得更長遠的路徑。”將自己多年來的積纍、修行,融入到拍攝的每一部作品中,用真實、現實的創作來傳遞人性溫度和社會價值,是他一直以來的堅持。
而當下正在拍攝中的《溫暖的甜蜜的》,一部聚焦新時代女性“不將就”婚育觀的現代劇,又會融入劉江導演的哪些堅持與感悟?我們拭目以待。
一個分量很重的肯定
由於疫情耽擱,原本五年一次的“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評選,自上次錶彰大會至今已有七年。因此這份榮譽,對於每一位被錶彰的文藝從業者來說,都更顯來之不易。
根據劉江導演迴憶,這次評選不僅周期漫長,而且十分嚴格。它是由三個機構,即中宣部、人社部、中國文聯聯閤成立的專門評審錶彰領導小組閤評的,經過層層篩選和調查、考核,本屆最終獲得稱號的隻有44人。
“我記得在審核過程中,光是需要公司方麵配閤蓋的章就有十幾個”,劉江導演說。因此,這次“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評選流程之嚴格、規模之大,遠超此前各類專業奬項。
之所以能被稱為“德藝雙馨”,一方麵在專業上,一定是行業的領軍人物;另一方麵在德行上,也要經得起各方麵的背調和考察。換言之,獲此殊榮的文藝工作者,都是在藝德上經得起推敲的一批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包括劉江、吳京在內的兩人,已獲得過文藝界另一重要稱號——文化名傢暨“四個一批”人纔。能夠雙榜“高中”,足見劉江多年的修煉和耕耘獲得瞭社會的高度認可。
此次獲奬,劉江除瞭感激,內心也有無限感慨,“無論從自然規律還是個人進步齣發,做一個好人,是劃算的。說句真心話,我工作不是為瞭‘德藝雙馨’而‘德藝雙馨’,每件事、每個作品我都是依本心而為。隻是我比較幸運,我從事的事業和我所熱愛的事情,正好是同一件,這讓我有動力去堅持、去進步。”
或許這就是“藝德”具體落實到一個手藝人身上的分量。同時,劉江也認為,任一個行業都需要方嚮和標杆,奬項能夠讓人看見前進的方嚮,這也是它存在的現實意義。
一場跨越十幾年的“自我修行”
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學藝先學做人”,這一句話伴隨他走過十幾年導演生涯,也見證他拿到瞭主流電視劇奬的“大滿貫”。
假如人生是一場修行,那麼劉江的每部作品都是他當時心性的外化寫照。
一開始,由錶演係畢業轉做導演的劉江也遭遇過很多挫摺。2003年拍攝的第一部劇《鐵血青春》,本是熱門的公安題材,結果臨開播前7天,根據相關政策,反腐、涉案劇退齣電視黃金檔,該劇幾乎沒能與觀眾見麵。緊接著拍攝的第二部劇《歲月》,因為觸碰瞭一些尖銳的話題,經曆瞭五年的修改補拍纔遲遲播齣。
一般人在認真工作之初就連續遭受兩次打擊,可能會一蹶不振,但劉江從小到大的傢教灌輸和“平常心”卻在這時候發揮瞭作用。
早年間,劉江的父親是一個基層官員,雖然手裏掌握著財權,但是從沒貪過一分錢。父親的持身正直讓劉江耳濡目染,時刻堅守初心。加上傢中長輩裏也有齣傢人,長輩從容麵對變故的心態,給瞭劉江很大啓發。長輩在晚年曾遭遇一場車禍,原本司機的失誤緻使老人受重傷,傢人想走正常渠道維權,然而長輩卻淡然處之,稱這一切都是在“渡劫”。
佛教徒這種超脫塵世的心境,給瞭劉江很大觸動,也讓他時刻提醒自己在創作時要保持平常心。
入行之初,劉江得到瞭當時中影集團當傢人韓三平的賞識和提拔,華錄百納的總經理劉德宏和製片人羅立平,以及唐徳的老闆吳宏亮也給予瞭他有力幫扶。在藝術生涯的起步階段,有貴人和誌同道閤的夥伴助力,讓劉江覺得,乾這份工作就是要做到“德藝雙馨”。
好在《歲月》調整時,商戰劇《局中局》和諜戰劇《雪狼》先和觀眾見瞭麵,劉江想要堅持拍好戲的心願更強烈瞭。
到2010年,《媳婦的美好時代》《黎明之前》兩部“爆款”劇在手,讓劉江一躍成為國內一綫導演。名氣和奬項都有瞭,之後的導演之路顯然順暢瞭許多,劉江再也不用擔心劇集的投資閤作、發行問題。
但這時候的劉江還是一顆平常心,他說,“時刻保持初心,就會有平常心。初心是我們手藝人的樂趣。”
這時候再迴顧之前的挫摺,劉江已經很坦然瞭,“人生沒有白走的彎路,就好像種糧食,人人都想讓它一年三熟,迎來好收成,但一年一熟的糧食纔好吃。”
然而,已經站在事業高點的劉江,也並非一帆風順,也有自己投入瞭很多心思但反響平平的作品,但他並不遺憾。因為,他已經按照自己的藝術理念去創作,一刻不敢鬆懈地去完成瞭。至於說結果,是一飛衝天,還是沒能打響,不影響他在創作過程中得到的快樂,也不耽誤他下次加倍投入地開啓新的項目。
這麼多年下來,劉江把“德”和“藝”緊緊扭在一起,具體到片場就是三方麵:一是自己以歸零的心態麵對每一次創作,不斷吸納營養,創新錶達;二是以藝術至上的信念要求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把“戲比天大”的意識貫徹到每個鏡頭和每個通告上;三是永遠把觀眾放在重要的地位上,觀眾的意見和反饋常看常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實際上,當一個文藝工作者的心思純粹而投入,也就沒有什麼誘惑能分散精力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身體的透支。透支就會生理報警,進而加重心理負擔。在《歸去來》開機前,劉江受過焦慮癥的摺磨,但他最終還是以平常心“渡劫”,重拾穩定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
之後,努力調整好身體的劉江重整旗鼓,接連帶來《歸去來》《老酒館》《光榮與夢想》三部佳作,也讓人看見瞭一個文藝工作者從內到外的“修行”成果。
每一次“不將就”的閤作
“我對這部作品信心滿滿。”談及手頭上拍攝進程已到四分之一的電視劇《溫暖的甜蜜的》,劉江絲毫不掩欣喜之情。
正因為始終重視藝品藝德,每一部作品對劉江而言都很重要。無論是和老班底還是新夥伴的閤作,都“不將就”。
“像這部劇的攝影、美術、錄音、服化道這些創作部門,幾乎都是跟我閤作瞭很多年、很多部劇的老班底瞭,我們的配閤也達到一個非常舒服的狀態瞭。他們瞭解我的需求和堅持,所以很多事不用我說,他們自己就已經補漏瞭。”劉江說道。
《溫暖的甜蜜的》由於疫情耽擱瞭兩年,兩年後再重啓項目,劇本有些內容就需要重新調整。比如原先大篇幅講“不婚”的議題,現在都改為探討新時代年輕人“不將就”的婚育觀。
劇本一直在微調,有時是捋劇本時靈機一動有瞭新想法,有時是導演和演員現場碰撞齣瞭新火花。細節變動多瞭,有時劉江也顧不上前後台詞差異,但現場場記基本都能及時指齣。在劉江看來,這是一種閤作的互補,也是“藝德”的身教勝於言傳,“一個劇組能做到這樣嚴絲閤縫地配閤,基本就能運轉得很好瞭。”
在和演員的閤作方麵,這次宋茜是給足瞭劉江驚喜,“沒想到她能將演員天性解放得這麼好,拍哭戲的時候沒有一點點偶像包袱,每場戲的邏輯真實而講究。兩年前的劇本會上我們見過一次,令我沒想到的是,兩年後她的錶演帶齣的完全就是當時我跟她溝通這個人物時的感覺。”
陳妍希、陸毅、經超這次的錶演也讓劉江贊賞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狀態”,都發揮齣瞭實力派演員的水準。“與其說我在片場引導演員錶演,不如說我更像一個‘角鬥士’,我組織遊戲,讓演員相互玩起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劉江補充道。
宋茜在《溫暖的甜蜜的》中飾演的南飛,是都市獨立女性的代錶,也是新時代韆韆萬萬為愛情而結婚的年輕人代錶:愛情固然可貴,但婚姻不是目的;傢庭的溫暖和愛情的甜蜜,我們皆可獲之。
《溫暖的甜蜜的》中90後對待婚姻愛情的“不將就”態度,恰恰也是劉江導演對待每部作品的態度,“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我們永遠要反映時代的特徵。時代是怎樣的一種呈現,我們就有義務有責任把它的新特徵、新故事、新煩惱或者是新問題,跟大傢來分享。”
這也是一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從業十幾年來始終堅持的邏輯自洽。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