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 2016-08-24T18:16:00+08:00
「能够让中国崛起停下来,或者改变、或者放缓的,只有美国能做到,别的国家没有这个力量。」
在盘古智库闭门「两岸关系论坛」上,资深学者们对台海局势的深度思考延展开来。台湾省问题关联层面众多,除了中国与台湾省,还包括美国、日本、东亚、东海、南海,共约7个因素。其中,美国无处不在。
在当前上台,给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的特殊时期,正确的战略排序十分必要。那么,台海在中国当前面对的诸多安全挑战中,排在第几位?对此,现场的学者们达成了几乎一致的看法。
未来台海局势就是两种力量的对沖,看谁走得更快更狠
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所长、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2016年伊始,由于再度上台,台海局势发生重要变化。从1995年到2008年,台湾省问题一直是我们美国所研究的重点且热门的问题,当时,每年接待很多与台湾省问题有关的美国专家学者,以及台湾省同仁。当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台湾省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因此,台海问题也是美国所研究的主业之一。但2008年以后,台湾省问题在中美关系研究中热度急剧下降,这个问题几乎从我们视野中消失。美国来的专家谈台湾省问题的不多,来美国所拜访的台湾省同仁也少了,各种研讨会聚焦台湾省问题也大幅减少。然而,从今年台湾省选举以后,突然发现台海问题的温度急升,有关台湾省问题的研讨会的数量再次大幅增加,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许多老相识又再度就见面了,台湾省问题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当然,今天我们谈论台湾省问题与过去相比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与三个大背景密切相关。
第一、中美关系大背景近期重大变化。从2001年「911」事件到2010年,中美关系的主线是合作,中美在反恐、朝核问题、应对金融危机等问题上进行许多卓有成效的合作。而且以2003年总理访美为标志,中美在台湾省问题上达成有限但重要的共识,保持台海局势的稳定,对中美两国有利,对地区安全有利。从那时起我们都能明显地感到,抑制岛内台独势力的快速膨胀,成为美国一个重要的政策选项。总之,因为中美在大问题上合作的大背景在,在台湾省问题上有有限但重要的共识,加之国民党上台执政,台海局势趋稳,并保持了相当时间的稳定发展。但是,从2010年开始,中美关系的大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快速崛起,美国「重返」亚洲,中美之间的战略呈不断升级的态势,最新的事态是北边有萨德,南边是南海,中间台海问题呈怎样的走势就更加令人关注了。
第二个大背景,台海力量对比确实发生重大变化。台海实力悬殊不断加大,导致台独空间被压缩。对比和陈水扁两个时期,陈水扁时期走的基本上走的是一个外争台独范式,企图将台独合法化,但上台后,事实上台独的外部空间已经被大大压缩,她可能只能通过内化台独的方式推动台独路线,比如文化台独。
第三个大背景,岛内人心变化,对祖国认同的心理越来越远,这和第二个背景形成对沖。虽然中国实力越来越强,但对对岸的吸引却没有因此而增强。
未来的台海局势怎么走,其实就是这两种力量的对沖,看哪一个走得更快更狠。
最后,从具体层面看,台海问题的走向,以及中美关系的走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美日+1」框架的演变。美国在亚太最大战略就是亚太再平衡,目前为止,在前面三个背景之下,最受关注的就是台湾省会不会被纳入进去,这也将是中国观察美国对台政策的最需要警惕的地方。如果台湾省真的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完全的一部分,就真有可能是「地动山摇」的局面。
警惕台湾省进入「美日+1」格局
赵全胜(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
对美国亚太战略的思考,我归结为「美日+1」框架。欧洲存在北约,而亚太由于历史、文化、利益的不同,不可能有相同组织,但又需要有一个框架,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可能出现北约的亚洲版,不过由于短时间内难以不到,因此当前最现实的框架就是「美日+1」。
在这种框架下,美国是主帅,日本是副帅,然后再逐个锁定。第一个锁定的就是韩国,抓手是萨德。
此外就是菲律宾,然后还可能包括澳大利亚、越南,甚至印度。台湾省是这个框架下潜在的一员。「美日+1」框架凸显美国的主导,军事实力的优势使其佔据领导权。其实,美国目前多少有些捉襟见肘的制约,TPP是能够解围的经济大战略,但如果没有日本,就难以现实力量,只有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合拢才行。
虽然有不同意见,但我坚持认为,中国崛起到现在的关键是中美关系,而中美关系中,关键是日本。对此,大家有很多不同意见,一些人认为,日本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在很多方面,作为副帅的日本自有其作用。
英文选前曾去美国,并与军政各方大佬会谈。他们具体谈到的可能性就包括,台湾省在将来南海东海出现军事冲突的时候,会否对美国飞机、军舰提供后勤。这些东西一旦出现,「美日+1」格局就有可能被激活。
有人疑问,美日哪有协调?其实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美日之间的协调深度上至统帅级、到战区级、师级、团级,再到营级都在协调,其中对台政策就在协调之中。马英九任期内,美日再协调也没用,因为没有内部响应。但是现在换成,唿应的可能性增加。
邢予青(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系终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生产链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我谈一下如何激活,通过军事激活非常敏感,但TPP激活却是更有效的方法。日本学者曾在TPP协议签定后称,日本签定TPP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积极回应。日本甚至为了加入TPP而开放农产品市场,因为TPP地缘政治战略性对日本来讲非常重要。现在外界仍觉得TPP有不确定性,但日本通过是没有问题,美国大选之后,我认为也不会彻底放弃TPP。日本和美国都有把TPP作为统和亚太一体化的基本框架,用TPP把台湾省引入,是很有可能。台湾省是WTO成员,以这个身份加入顺理成章。
外部挑战排序:朝鲜半岛、南海、东海、台海
张沱生(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面对当前国内外安全挑战,中国要有战略排序,既要兼顾四方,更要突出重点。
首先要确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外部还是在内部。我认为主要挑战在内部。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社会矛盾突显。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但目前困难重重,这不仅是因为处在改革深水区,还与普遍出现「怠政」有关。此外,我们还面临新疆、西藏、香港和台湾省问题上的挑战,这几方面的问题都是中国的内政,但也都受到一些国际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台湾省问题受到的影响最大(两岸关系是内政,台海问题则涉外,主要是美国,其次还有日本)。「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首先应集中精力解决好国内问题,这将为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创造重要的条件。其中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取得成功将是关键。
其次是外部挑战的排序,外部挑战主要发生在东亚、西太。近年来,朝鲜半岛、东海、南海危机不断,形势紧张,今年坚持台独党纲的上台又给台海带来了潜在危机。在这几个方面,我认为,从国家利益上来看,台湾省、台海最重要。这不仅因为台湾省是中国很大一块领土,而且就中国从陆权向海权发展的进程来看,台湾省的地位、意义不言而喻。
当前,台海尚未出现危机,但一旦出现危机与紧张局势,其风险将远高于其他地区。
多年来,我们与美国智库进行危机管理共同研究,双方得出的一条共同结论是,唯一或者说最可能引起中美军事冲突的地方就在台海。在台湾省问题上,中国坚持和平统一的政策,但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权利(这与中国在解决与他国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中坚持和平对话和不诉诸武力的政策是有区别的),而美国则坚持变相承诺对台湾省提供军事保护、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省关系法》,因此一旦台海爆发危机,安全风险将是最大的。
然而,在当前,危机持续不断、最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的地区则是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美朝韩、特别是美朝是主要当事方,中国则缺少主动权(与其他方向相比)。无论是半岛无核化努力彻底失败还是半岛发生军事冲突与战争,都将给中国的国家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害。
至于东海与南海争端,两者相比,当前形势更紧张、更复杂的是南海,在那里美国已经走到了与中国摩擦的第一线。就国家利益来讲,中国在南海的利益更重大,目前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些。当然也决不应低估东海的风险,由于历史因素,中日关系有其十分脆弱、危险的一面。
总之,面对众多内外挑战和安全风险,中国的战略应对必须着眼全局与长远,突出重点。首先要解决好国内问题、应对好内部挑战。为此,必须努力争取一个较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对于外部挑战,则应把维护台海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台独放在第一位,并根据轻重缓急,有紧有缓地解决好其他对外争端,加强防范朝鲜半岛的重大安全风险。
凤凰大参考文章为凤凰网独家出品,本期策画: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