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9:56:14 PM
“高學曆低就業”現象的普遍存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文憑隻是一塊敲門磚,可以敲不同門檻的門,與工資待遇並沒有必然聯係。
直截瞭當地講,並不是學曆越高工作越體麵收入待遇越好。在當今新時代,讀書隻不過是為將來謀生準備多種選擇。
在人們傳統觀念裏,考研考博是為瞭謀求事業有更好發展,社會階層跨越幾個台階。但在學曆越來越內捲的當下,仿佛考研考博隻是考公考編的籌碼。
小妍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瞭。媽媽為瞭得到她的全部撫養權,放棄瞭一切財産分割。
單親媽媽一個人把她拉扯長大,那真叫一個“含辛茹苦”。因為好強的個性,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小妍身上,總盼著小妍有朝一日齣人頭地,讓她揚眉吐氣一把。
小妍從小懂事、聽話,求學路上順風又順水,高考後上瞭211大學,讓媽媽的腰杆都挺直瞭不少,見人就�N瑟一番。
在小妍提齣考研的打算時,本來生活就過得很拮據的媽媽,卻全力支持女兒繼續深造。因為她認為,女兒學曆越高將來找到的工作就會越體麵。
小妍本來還準備讀博的,後來發生一點小插麯,她不得不從象牙塔裏走齣來,踏入社會尋找閤適的工作。
媽媽極力推薦小妍走考公考編的路綫,因為朝九晚五的工作穩定又體麵,特彆適閤要結婚生子還要照顧傢庭的女性。
更何況公務員、教師的收入,雖不是所有行業裏最高的,但與朝不保夕的打工人相比,絕對是非常有優越感的。
碩士導師給小妍介紹過一個事業編製的工作,轉正後每個月到手工資3000元,以後再漲工資需要評職稱。媽媽覺得很滿意,因為沒有失業風險。
就小妍的個人意願,更想待在有學習氣氛的大學校園裏,大學四年碩士研究生三年,她非常享受校園裏的生活節奏和舒適感。
盡管她應聘的大學行政崗位,沒有正式編製,隻是閤同工一個,待遇也不算很理想,但她毅然拒絕瞭媽媽認定的公務員。
身邊也有一些父母對985高校畢業的孩子,不聽勸告考公考編而牢騷滿腹。在他們的觀念裏,孩子高考的盡頭就是一份澇旱保收的穩定工作,不用擔心失業,也不用為生計而996。
工作對於父母那一輩的人來說,是養傢糊口,是解決上有老下有小的溫飽,是生活的全部。可工作對於新生代來說,工作是為瞭更好地享受生活。
有錢有閑又有尊嚴的工作,是這一代年輕人的主要訴求。因為父母一代已經完成瞭原始積纍,在城裏已經紮根並且手中有至少兩套商品房。
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完全是為瞭提升生活質量而奮鬥的。那麼,那些有固定的工作時間、有閤理閤法的假期、又有不菲收入的工作,就成瞭那些有能力又有資格的人的首選。
傢長對長大成人的孩子的最大期望更是:安安穩穩地工作,舒舒服服地生活,一生無災無難就足矣。
曾經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那些名牌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甚至世界名校迴國的海歸,爭相競聘一綫城市的中小學教師。甚至街道辦的小職員崗位,都成瞭他們眼中的“香餑餑”。
當大傢明白這樣的內在需求和外在的推動力後,對於“宇宙的盡頭就是考編”這句話就不難理解瞭。
人們追逐“舒適圈”是一種本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圈子裏,有自己熟悉的環境,與熟悉的人相處,每個月有固定的假期,又有相對可觀的收入。
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可以穩穩地掌控在手中。所以我們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也可以說是難得的安全感。
有人總結齣瞭當代年輕人的三大現狀:吃飯、睡覺、玩手機。可我們反過去想,他們如今的狀態是誰造成的呢?
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就集韆萬寵愛於一身,在421的新傢庭模式中,新生兒的到來讓6個成人滿心歡喜又倍加嗬護,用“捧在手心怕摔瞭,含在嘴裏怕化瞭”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隨著孩子步入學堂,幾乎可以十指不沾陽春水,除瞭學習、寫作業不能被人代替外,有些小朋友連吃飯都是長輩喂。
如果說現代年輕人貪戀舒適圈的話,其實都是父母一步一步為孩子設定好的人生軌跡。
傢長為孩子各種操心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把孩子圈在舒適區裏,不讓他們去嘗試不同的人生,不給他們有犯錯的機會,其實就是剝奪瞭孩子成長的機會。
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談及自己的成功之時,很感激自己離開瞭舒適區。如果他當時沒有離開自己的舒適圈,繼續在北大安逸地工作,那現在的他,升級到一個教授也算到頂瞭。
但是,他離開瞭自己的舒適區,也創造齣奇跡,創造齣屬於自己的事業,打造齣一個教育王國。也正是因為他離開瞭自己的舒適區,纔讓自己的人生有瞭不同。
跳齣舒適圈的那一步,或許很難、很苦,但人生的精彩之處不在於結果,而是享受奮鬥的過程,追夢在路上。
隻有試著跳齣瞭自己的舒適圈,你纔能學會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