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8:11:50 AM
雍正殺死瞭曾經當權有勢的年羹堯,可以說完全是自己“殺”的結果。
年羹堯和雍正的關係很特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年羹堯全傢歸雍正麾下,成為雍正府的老人,應康熙帝的旨意,雍正娶瞭年羹堯的妹妹為伴。 傅瑾。 所以,此時的雍正既是年羹堯的“師父”,又是他的姐夫。
康熙晚年,年羹堯開始擔任川陝巡撫。 在康熙去世和雍正即位的過程中,他利用職務之便牽製瞭十萬大軍,也是雍正的重要對手。 這對抑製雍正登基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年羹堯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平定瞭洛布藏丹金的叛亂。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濛古貴族洛布藏丹金叛亂,雍正派年羹堯齣兵鎮壓叛亂。 結果,年羹堯用瞭不到4個月的時間,迅速平息瞭洛布藏丹津的叛亂,戰爭的代價和損失都非常小,既維護瞭清朝的統一穩定,又幫助瞭雍正 . 穩固瞭王位。
雍正稱年耕堯為“恩人”,甚至在追悼和迴信中,也毫不掩飾對年耕堯的感激和喜愛:
“我不是一個優秀的皇帝,我不能奬勵你對我的待遇;你不是一個大臣,我不能保證我的知識。”
“得奬不隻靠我傢,我的子孫和天下的臣民也應該分享他們的心和喜悅。如果你有一點遺憾,你就不是我的後人;如果你有不同的心,你 不是我們法庭的主體。”
“我正在考慮成為曆代以來的榜樣。”
此時的年羹堯,可以說是達到瞭他的實力巔峰。
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起,年羹堯變得囂張跋扈,不僅在麵對朝臣時囂張跋扈,在與雍正打交道上也毫無禮節。 他不僅說話囂張,甚至在雍正麵前盤膝打坐。 看來,他真的把自己當成瞭雍正的“受益人”。
之後,年羹堯在“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一方麵,依靠雍正對他的寵愛和尊重,開始以營利為目的組黨,培養黨員,控製乾部任免和提拔,進而形成瞭“年度選舉”。 年羹堯貪汙受賄,貪財,大手大腳,奢侈至極。
這些都引起瞭雍正的極大不滿。 終於,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對年羹堯施以九十二重罪,將年羹堯處死。
嶽仲奇對雍正心存疑慮,根本原因是雍正年間的“曾景叛亂案”。
作為年羹堯的接班人,嶽重奇的舉止比年羹堯低調很多。
正史中的嶽仲奇並不是年更堯的貼身侍從,就像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那樣。 嶽重奇是嶽飛的二十一世孫。 齣生於名將世傢。 早在康熙年間,他就開始獨自領軍。 他與十四阿哥印坦在丁丁策讓阿拉布坦叛亂中立下瞭汗馬功勞。 四川省長。 在平定雍正年間洛布藏丹津之亂的過程中,嶽仲奇積極配閤年羹堯,再次立下汗馬功勞。
正是因為嶽重奇自身的能力和成就,加上他從小就在四川、陝西、青藏等地戰鬥,所以在年羹堯隕落之後,嶽重奇成為瞭年羹堯的接班人, 這絕對是最閤適的。 兩種選擇。 況且嶽重奇本人行事很低調,不像年羹堯那樣囂張跋扈。 同時,他始終踐行“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其官風和品德一直為包括雍正帝在內的人所稱道。 朝鮮和中國的大多數人都非常認同和支持嶽仲奇。
然而,雍正六年(1728年),“曾景叛亂案”讓雍正對嶽仲奇産生瞭懷疑。
當時,湖南的老師曾靜派學生到嶽仲奇的帳棚裏,鼓吹“反清復明”,恢復漢人的言論。 嶽中啓立即嚮雍正帝匯報瞭此事。 於是雍正派人將曾靜逮捕,押送至北京審訊。 曾靜還解釋說他受到瞭陸留良“反動”思想的影響,接著又說是嶽中奇勸他造反的。
於是雍正挖瞭陸留良的墳墓,把他的骨灰砸碎,全傢被流放。
這件事似乎已經瞭結。 而且,曾靜原本是嶽重奇親自舉報的,但雍正還是對嶽重奇心存疑慮。 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無論是雍正帝本人,還是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員,都開始懷疑和排斥嶽重奇。
最終,由於雍正十年(1732年)嶽仲奇小幅戰敗,雍正帝貶謫嶽仲奇,指責其“攻敵慢,用事不當”。 彈劾案原判死刑,後改為斬首獄侯。 直到雍正死後,嶽仲奇纔沒有被處決。
雍正放過瞭嶽重旗,除瞭嶽重旗特殊的身世,他還記得嶽重旗的功勞。
首先,如前文所述,嶽重奇是嶽飛的後裔,民族英雄嶽飛的曆史地位和影響力極高。 殺死這樣一位民族英雄的後代,將重新點燃滿漢之間的民族衝突。 . 而且,滿族的前身,就是嶽飛與之交戰的女真人。 所以,從輿論的角度來看,嶽重奇絕對不能被殺。
其次,嶽中啓自康熙以來就開始率兵西域作戰。 他不僅多次平定瞭當地的叛亂,而且在當地推行雍正新政,發展生産,鞏固地方統治。 他為藏區的治理和發展做齣瞭非常突齣的貢獻,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很高。 在他去世後,為瞭紀念他的功績,保留瞭一個特殊的墓地。
第三,嶽重奇沒有年羹堯那麼霸道。 他的下台是因為雍正的猜忌和大臣們的嫉妒,他並沒有犯任何實質性的錯誤迫使他死去。
也正因為如此,雍正在對付嶽重奇的時候,留瞭一定的餘地,然後把嶽重齊的問題留給瞭乾隆帝。
乾隆帝即位後,嶽中旗立即被釋放,乾隆十三年(1748年),嶽中旗重新啓用。 而嶽重奇不負眾望,繼續發揮餘熱,在平定金川大大小小叛亂的過程中再次立下大功。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一代名將嶽中啓駕崩,享年六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