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3:38:56 PM
近日,《鐵觀音鬥茶記――百匠茗言度春鞦》正式齣版,該書是一本集曆史的厚重、思想的深度、地域的廣度、行業的專業度、老中青百位匠人的知名度以及哲理性和知識性等為一體的“值得慢慢品的讀物”,被譽為“安溪有史以來第一本較全麵的鬥茶史記和茶界百傢思想”。
《鐵觀音鬥茶記――百匠茗言度春鞦》通過訪談百位茶師及茶王,采得百花成蜜,深入淺齣地把相關的人、事、物融為一體,從中透析齣安溪鐵觀音的無窮魅力及其鬥茶曆史、文化,並記載茶師們的“匠心精神”,融閤百傢思想,引發“百傢爭鳴”。
《鐵觀音鬥茶記――百匠茗言度春鞦》由王添福編著。王添福是我縣長卿鎮人,曾任報社記者、編輯、行政總監等職務,現為古乾書院發起人、北京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國傢國內貿易部辦公廳原第一副主任,中國商業對外貿易總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陳聯真為《鐵觀音鬥茶記――百匠茗言度春鞦》一書作序。一起來看看――
鬥茶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應
茶葉有萬韆種風情,我獨愛安溪鐵觀音,至今飲茶一甲子餘,非她莫屬。茶書也有各種各樣,我卻發現瞭罕見的鬥茶賽“全書”――王添福編著的《鐵觀音鬥茶記――百匠茗言度春鞦》及其“大不同”。
王添福是個有為的青年人,是個文質彬彬的“知識人”,更是一個對安溪鐵觀音情有獨鍾的性情中人。他構思敏捷、見解獨到、勇於踐諾,尤其濃烈的鄉情與工作責任感,使得自己在半年多時間裏,自費多次往返於京城與安溪之間,空乘頻繁,驅車趕路,翻山越嶺,串門��訪,調�搜芯坑肟囁喙顧跡�編寫瞭洋洋十幾萬字的著作, 如此敬業精神值得充分肯定!
首先,他言簡意賅地敘述瞭中國茶史、安溪鐵觀音發展史與鬥茶史,找齣瞭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其次,他以獨到的思維找到瞭一個串聯曆史、映照現實,深入淺齣地把人、事、物融為一體的視角,不辭辛苦地陸續��訪瞭百位茶師、茶王,並以人見物,對“鬥茶"提齣瞭不同凡響的概念與理念,從中透析齣安溪鐵觀音的無窮魅力。再次,他對現代化茶産業進行瞭概述,並提齣瞭富有哲理的茶道乃至人生 思考,等等。其編著之用心,已超然於“鬥茶”之外。
安溪鐵觀音具有“三好”加“三品"的效應:好品種、好品質、好品牌。一方麵, 她是在安溪縣域裏“一方水土”養育並茁壯成長起來的。另一方麵,她又以自己高貴的“精英”身份進行反哺,令安溪與安溪人的良好形象熠熠生輝。兩者之間的如此互動永無止境,且又是互為螺鏇式的節節拔高。
“安溪鐵觀音”品牌是不可分割的,有三層含義:隻有在安溪3057平方公裏土地上齣産的纔是最純正的鐵觀音;一種舉世聞名的茶僅在一個縣域內齣産,並冠上縣名,國內絕無僅有,世界上也可能獨此一傢;2004年,安溪鐵觀音實施地理標誌産品保護,2005年被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20年,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係統被聯閤國糧農組織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候選項目,2021年,安溪鐵觀音以1428.46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第六年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
安溪鐵觀音近300年的發展史,與所有的進步事物一樣,都屬於“艱難的輝煌史”,曆盡滄桑卻一直在勇攀沒有封頂的高峰。茶運與國運是密切相關的,國運強茶運旺,國運弱茶運衰。在窮睏的舊時代,人們普遍飢腸轆轆,再喝茶無異於雪上加霜;而在營養過剩的當下,安溪鐵觀音消食減肥、增強食欲、降脂保健、提振精神四大功能就能得到充分發揮。目前安溪茶産業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規模與效益就是明證。我們欣逢盛世,這是客觀上的“運”,尤其通過全體安溪人主觀上的不懈努力,安溪鐵觀音必定能再度崛起!
鬥茶賽能激發正能量。首先就事論事,它能激勵越來越多的人生産好茶、製作好茶、經營好茶,引導越來越多的人消費好茶。其次由淺入深,它能讓人擁有必勝的自信心。各位參賽“茶主”都認為自己的産品肯定比彆人略勝一籌,纔敢參加打擂台。我就此進一步延伸說,有自信心者就有兩條路:成功或者不成功。喪失自信心者卻隻有一條路:失敗!自信心――自強自立――功成名就,這是三位一體, 也是順序而成的因果關係。再次,它能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一是競爭意識。鬥茶賽是相互競爭的,大傢都想爭第一。競爭是實現經濟社會進步的不竭源泉與動力。二是和諧意識。鬥茶賽是以和為貴的,沒有硝煙彌漫的相互廝殺,也沒有麵紅耳赤的唇槍舌戰,而是在非常幽雅的環境裏非常平和有序地進行著。三是共贏意識。鬥茶賽不是零和博弈,贏者通吃,而是眾者多贏。金奬、銀奬、銅奬、優秀奬各就各位, 沒有得奬的參賽者也臉有榮光。四是公平意識。由於評茶師們“見物不見人”,且非“一言堂”,而是經過認真“閤議”評定等級,具有不偏不倚的客觀性與公平性。五是自省意識。參賽者通過橫嚮比較,看到瞭自身優點,更找到瞭不足之處,躬身反省, 然後著手改善、改正、改進,哪怕晉級前三名也毫無例外。六是提升意識。鬥茶賽是不相上下的強對強,通過比賽得到瞭共同提高。且“好上加好”是永無止境的,不存在“船到碼頭車靠站”的所謂“終點”。鬥茶賽是一舉多得的,能為創造積極嚮上的社會氛圍提供一條良好途徑。
鬥茶賽與“茶業興”是互為因果的。事實證明:茶産業興,鬥茶賽就盛行;茶産業不景氣,鬥茶賽就凋零。反過來說,鬥茶賽的盛行能夠為茶産業的興旺錦上添花, 鬥茶賽的凋零也能令茶産業的不景氣雪上加霜。
鬥茶賽具有良好的內在功效與外溢效應。可以賽齣沁人心脾的好茶,賽齣眾望所歸的品牌,賽齣安溪鐵觀音養生保健、修身養性的內核,賽齣安溪人奮發努力、敢拼會贏的精氣神。作為安溪鐵觀音忠實的信奉者、愛好者與維護者,我衷心希望政府部門與各茶業協會多組織鬥茶賽,茶業協會會員之間、親朋好友之間也可以經常舉辦形式多樣、規模不等、參賽人員多寡不限的民間鬥茶活動,上下同努力,全民齊動手,為安溪茶産業的再度崛起發揮添磚加瓦的作用。
END
編輯: 張�飲_
審核: 一審| 林百蘭 二審| 楊偉藝 三審| 陳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