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2:09:55 PM
|策劃/編輯:Fanny 責編:yellow&Jeing
審核:李雲
打屁股針大概是每個80、90後小夥伴的童年噩夢瞭,現在的小朋友可能很少能體驗到這種驚魂時刻瞭。
小亮還記得小時候被媽媽各種威逼利誘、強行脫褲,在眾目睽睽之下,嬌嫩的屁屁被被護士姐姐冰冷無情的針筒一把紮進,伴隨著巨大疼痛感而來的,還有不爭氣的眼淚和響徹診室的嚎叫聲……
但是大傢有沒有發現, 明明小時候常打的屁股針,為什麼現在很少打瞭? 難道隻有小孩子纔能打?還是說屁股針被淘汰消失瞭?先來瞭解下屁股針等不同注射方式,到底有什麼區彆。
不同注射方式的區彆
常見的注射方式主要可分為這四種:皮內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
●肌肉/肌內注射
適用於打屁股針、接種新冠疫苗/狂犬疫苗/HPV疫苗、注射肉毒毒素等,注射部位為上臂三角肌、屁股(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大腿外側(股外側肌),進針角度為垂直 90° 。
● 皮下注射
適用於注射胰島素、接種麻疹疫苗等,注射部位為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大腿外側等,進針角度為 45° 。
● 靜脈注射
適用於打吊針輸液、輸血等,注射部位為肘窩、手背、足背等,進針角度為 2 5° 。
● 皮內注射
適用於接種卡介苗疫苗、青黴素皮試、麻醉、注射水光針(手打)等,注射部位為前臂掌側下段、上臂三角肌下緣等,進針角度為 10°-15° 。
為啥小時候常打的是屁股針?
目前已有明確結論錶明, 嬰兒齣生時大腿股外側肌發育較好 ,肌層豐厚,伴行的大血管神經較深。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肌層也較厚 ,且附近無較粗大神經血管;兒童臀大肌較薄,坐骨神經相對錶淺,但等到能夠行走以後 , 臀大肌也會逐漸發育變厚。
而與此同時, 兒童的上臂三角肌通常小而薄 ,不如屁股那麼適閤紮針。
所以由於小時候屁股和大腿發育得相對更好、肌肉更厚, 便於藥物吸收也不容易傷到骨頭和血管神經 ,會更常在屁股和大腿打針。
2歲以下幼兒包括新生兒進行肌內注射,應依次選擇 股外側肌、臀中肌、臀小肌 ,小劑量注射例如預防接種時可選上臂三角肌, 等2歲以後可選在臀大肌注射。
為啥現在屁股針很少見瞭?
因為你長大瞭,可以 不局限於屁股部位注射 ,許多情況也需要采用其他不同注射方式來治療 。而且肌內注射的針頭有2/3的部分會紮進皮膚內,疼痛感相對較強。
更重要的是,屁股針還存在許多安全風險:
● 比如小孩子打屁股針時疼痛難忍害怕緊張,掙紮哭鬧導緻注射睏難,容易齣現 疼痛、紅腫、化膿 等局部不良反應。
● 屁股針也 並不適用於超重或肥胖患者 ,注射時針頭隻能達到皮下脂肪層,而不能到臀大肌,存在一定的醫療隱患。
● 如果肌注深度不夠使得藥液滯留纍積、在同一部位反復多次肌注等,可能會引起 肌注硬結 。
● 注射不當,嚴重時還可造成 坐骨神經損傷、脂性肉芽腫、感染 甚至是 斷針 等意外情況。
而且屁股針也不是想打就能打的,當注射部位有 硬結、皮膚感染 時,就不適閤打屁股針。
此外,對於多數人來說,露齣屁股這種私密部位多少讓人有些尷尬害羞,也不如打胳膊針那麼方便快捷。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目前屁股針基本比較少見,但是並沒有完全消失,也不是隻有小孩子纔能打, 如果你偏偏就喜歡打屁屁,醫生也是可以幫你滿足這個心願的。
打針時,你都有過哪些有趣/社死的經曆呢?歡迎留言區評論,順便點個 在看 + 分享 ~
〔參考文獻〕
[1]倪雪蓮. 關於小兒肌內注射風險及防護的探討[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3, 13(16):1.
[2]王從華, 鄒紅梅, 李小雲,等. 超重及肥胖患者臀部肌內注射深度的探討[J]. 護理學雜誌:外科版, 2009, 24(3):3.
[3]盧美珍, 覃彩雲, 陸彩雲. 淺談小兒肌肉注射及護理研究進展[J]. 特彆健康:下, 2014(3):2.
[4]黃少丹, 吳月玲, 管修標,等. 臀肌注射的護理應用與教學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 2017(6):2.
[5]張海玲, 夏波, 鄒錦慧,等. 皮內注射術和皮下注射術的護理解剖學原理[J]. 解剖學研究, 2015, 37(4):2.
[6]季麗, 徐葉惠. 專用三角肌皮下注射病員服的製作與應用[J]. 護理與康復, 2019, 18(7):1.
[7]戴麗珍, 馮文琴, 張金球. 心理疏導對緩解肌肉注射疼痛的作用評價[J]. 實用醫技雜誌, 2019, v.26(0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