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2:41:06 AM
清軍問鼎中原後,西北濛古各部屢興刀兵。
雍正元年,羅蔔藏丹津率眾反叛,公然和雍正帝叫上瞭闆,忍無可忍的雍正立刻以年羹堯為帥,派兵遠徵西北,翌年便直搗叛軍巢穴,青海戰事遂宣告平定。
誰知好景不長,雍正七年,衛拉特濛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起兵反叛,邊疆烽火再起。這迴雍正帝任用嶽鍾琪與傅爾丹為將,各領大軍齊赴西北,誓要將噶爾丹策零叛亂消滅在萌芽狀態。
然而令雍正大跌眼球的是,原本在年羹堯時代橫掃西北的清軍,卻在此次徵戰中遭受瞭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敗。
那麼,同樣是徵戰西北,清軍為何在短短的幾年間突然"不行瞭"呢?
一、信任危機
當初年羹堯領兵平叛時,雍正給予瞭年羹堯全方麵的支持,口口聲聲說要和年羹堯做個韆古君臣的榜樣。
可惜,最後的結局卻是年羹堯最終不僅自己傢破人亡,也帶走瞭雍正對西北統帥的一腔信任。
等到嶽鍾琪為帥時,雍正便時時刻刻防備著他成為第二個年羹堯。
對於雍正來說,年羹堯追隨自己多年,親妹妹還是貴妃,尚且能乾齣"跋扈不臣"之舉,又怎麼敢對嶽鍾琪放心。
正因如此,雍正不僅一改當時年羹堯主政西北的做派,將人事任免權和物質財政權統統收歸中央,還派瞭滿洲親貴傅爾丹同往西北作為掣肘。
然而,戰場風雲瞬息萬變,常常需要主帥因時製宜。
可嶽鍾琪懼怕雍正的疑心病,根本不敢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反而早請示晚匯報,事事都要雍正拍闆纔敢放手去乾。
雖然雍正也曾專門為西北戰事成立瞭特彆工作組,帶領著胤祥、張廷玉和蔣廷锡日以繼夜的處理前綫物資糧草種種問題。
但北京與青海相隔韆裏,雍正的指示到達前綫時往往戰機已失,再加上身處大後方的雍正不瞭解前綫情況,分配物資時難免齣現厚此薄彼的現象,這又間接引起瞭嶽鍾琪與傅爾丹之間的矛盾。
二、武器精良
清軍滿漢主帥不閤之際,噶爾丹策零正撫摸著他的新式武器,若有所思地看著遠方的天空,留下一個孤傲的背影。
準噶爾汗部地處內亞和東亞交匯要衝,境內又富含銅、鐵、硝石等礦産資源,中亞的冶鐵技術與火器技術在準噶爾汗得到極好的發揚。
1722年,奉命齣使準噶爾的俄軍溫科夫斯基大尉就曾被如此高精尖的軍事科技深深震撼。
反觀清軍,
直到嶽鍾琪齣徵時使用的軍事武器依然是明朝時期就有的老式裝備。
而且清軍的武器主要以冷兵器為主,偶有幾門大炮,技術水平也停留在16世紀,與叛軍的武器水平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三、慘敗而歸
可惜清軍對此卻是渾然不覺,等到兩軍交戰後,準噶爾汗部小策淩敦多布帶著他的新式武器,以一條"聲東擊西"之策輕輕鬆鬆拿下瞭嶽鍾琪的糧倉科捨圖牧場。
嶽鍾琪部死傷慘重,還損失瞭12萬餘匹馬。
雍正聽說後,氣得連連硃筆批諭,把嶽鍾琪罵得狗血淋頭。
不過更讓雍正鬧心的事還在後麵呢,噶爾丹策零收拾完嶽鍾琪部後,立刻率領大軍嚮傅爾丹部發起瞭一場衝鋒。
傅爾丹隻得據城死守,準備將噶爾丹策零耗死在科布多城。
為瞭盡快戰勝清軍,噶爾丹策零派臥底去騙傅爾丹說:
"準格爾正在爆發內訌,策零的女婿帶著一萬多人叛逃哈薩剋,而且這次進攻的軍隊還沒有完全集結好,策零眼下非常被動"。
聽完臥底的話,傅爾丹認為眼下是一個戰勝噶爾丹策零的良機,於是求生心切的傅爾丹立刻率軍殺嚮博剋托嶺,準備一舉全殲噶爾丹策零。
誰知噶爾丹策零早已在博剋托嶺設好瞭伏兵。
清軍深入嶺中後,突然間四周山榖高地敵軍四起,清軍仰攻不利,
武器又遠不如噶爾丹策零精良,結果陣亡和俘官兵高達7000多人
其中,清軍副都統以上的18位將領中,僅主帥傅爾丹等4人生還,無數滿洲親貴就這麼戰死疆場,馬革裹屍而還。
這場戰役堪稱清代史上對濛古最大的敗仗。
自此後,"滿洲不過萬,過萬無人敵"的傳說就此終結,而雍正帝也因此徹底失去瞭徵戰濛古的能力,隻得匆匆與準噶爾議和,將這份遺憾留給後繼之君。
憤恨之極的雍正很快將嶽鍾琪與傅爾丹統統判瞭斬監侯,若不是雍正猝然而世,這兩位武將隻怕也不會再有乾隆朝的輝煌瞭。
不過,
與其說清軍慘敗是將帥無能,倒不如說是清軍內部矛盾重重已經初現端倪。
若是雍乾時代的君王,能夠早些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晚清的一部血淚史,或許便不會登場。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朝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