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6/2022, 1:34:34 P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略大參考,作者|知潮,編輯|原野
“這不是我小時候玩過的嗎。”
當看到央視3・15晚會《圍堵校園的抽奬陷阱》時,95後女孩欣欣感慨道。類似的“穿越感”也齣現在不少年輕人的討論中,比如電腦下載時的捆綁安裝、個人信息泄漏導緻的沒完沒瞭的騷擾電話,以及,讓幾傢電商平台紛紛下架老壇酸菜類産品的“土坑酸菜”, 都是存在多年、頗具時代感的套路。
但這些熟悉的“配方”,就像打不死的蟑螂,隱藏在各個行業裏,生生不息。有些還“與時俱進”保持迭代,有些就是換湯不換藥,保持著“一招鮮吃遍天”的多年自信。反正,韭菜一茬又一茬地長,割完這一茬,永遠還有下一茬。
在吃準瞭人性弱點的灰色甚至黑色産業帶裏,創新似乎成瞭可有可無的東西。
01、抽奬玩具
《圍堵校園的抽奬陷阱》節目中,小學生們圍在文具店門口,一邊哼著“好運來”,一邊自言自語:“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他們購買的是一種抽奬玩具,價格在一元左右,打開後的奬品各不相同,有的是價值不等的玩具,有的直接以現金作為奬品。
據央視記者實測,在一種金蛋抽奬玩具中,66枚金蛋打開後,僅7枚有現金奬勵,總金額不過15元,商傢還可以自己控製中奬概率,調成更高或者更低。
此外,還有一種“集郵類”玩具,集齊全套卡片即可獲得50元現金奬勵,但記者購買測試後發現,每一種中奬組閤都缺少一張卡片,基本不可能兌現奬勵。
種種套路似曾相識。央視3・15晚會勾起瞭欣欣的童年迴憶, “太熟悉瞭!”
欣欣老傢在東北,在她的印象裏,2007年左右,班級裏流行過一種叫“水滸兵器”的集郵類玩具。這種玩具需要購買一本集郵冊,並集齊水滸108將的兵器。集齊所有兵器後,就可以兌換100元現金。
兵器的獲得方式就相當於現在的“開盲盒”。花5毛錢買玩具,打開包裝後,有時可以獲得隨機的兵器,有時是糖果――在“盲盒”這個概念上,黑心商傢領先瞭泡泡瑪特十年。
為瞭100元的“巨款”,以及開奬的樂趣,當時候,欣欣班裏的同學們幾乎人手一本集郵冊,每天放學,大傢都迫不及待地奔嚮小學門口的小賣部和地攤。
不過隨著收集冊越來越滿,同學們漸漸發現瞭不對勁:“朝陽刀”和“龍鱗槍”這兩款兵器基本無法獲得,到最後,幾乎所有人的收集冊都隻缺這兩款兵器。
直到這種收集玩具退齣市場,欣欣和她的朋友裏,也沒有人成功領到100元。
東北人大黑曾經做過抽奬的生意。2008年,他從部隊復員,等待工作安頓的期間,就在小學門口臨時擺攤,乾瞭一段時間賣奬券的生意。
每天中午,他的小攤前都會圍十幾個小學生,上百張奬券,不到十分鍾就能售罄。他很快發現其中的套路:“每盒奬券的前兩張,固定是五塊錢的大奬,剩下幾十張都是隻有零星的1元小奬。所以放不放那五塊錢,其實是我自己說瞭算。”
相比成年消費者,小學生麵對消費套路的辨彆力差,成癮性也更強。 更可怕的是,這類開盲盒、開奬券的玩法,其實帶有賭博色彩:用一定的賭注,通過拼運氣而不是付齣勞動,換取更好的收益。
正因為如此,上海市在今年1月齣台規定,要求盲盒經營者不得嚮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嚮8周歲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時,應通過綫上綫下等不同方式確認監護人同意。
顯然, 盤踞在小學學校門口的這些“開奬”生意,規避瞭“盲盒”的身份,也躲開瞭這條監管的限製。
02、捆綁安裝
在昨天晚會中被曝光的“捆綁安裝”,也是“老古董”一般的存在。
據3・15晚會曝光,在目前主流的下載網站中,捆綁安裝已經成為常態。央視記者測試瞭多傢主流下載網站的“加速下載”方式,在完成目標應用的安裝後,電腦都被捆綁安裝瞭其他多款無關應用。在其中一次測試中,記者的電腦桌麵竟然多齣瞭六個圖標。
央視記者探訪瞭從事下載業務的百助公司,一位員工嚮央視透露,所謂的“加速下載”和普通下載速度一緻,隻是一種商業化標識。另一位員工則直白地說道:“ (如果不做捆綁軟件)要不怎麼掙錢呢?”
一位業內人士錶示:“現在的PC端下載網站都是這樣。”
在每條捆綁下載中,百助公司能收到0.3元到1.8元不等的傭金。足夠大的體量,它賺得盆滿鉢滿,年營收超過12億元。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濕鞋”,在北京從事互聯網工作的宋柯已經具備瞭熟練的“防濕鞋”技能。比如,識彆會帶來捆綁安裝的圖標、手動操作取消捆綁安裝的選項。
但並非人人都有這樣的技能。
宋柯的父親,是20年的老網民瞭。但每次兒子寒暑假迴傢,他給兒子安排的第一件事,總是卸載布滿桌麵的無用軟件。兒子每次都會展示那些隱秘的勾選界麵,他每次都感慨,“怪不到我沒看見”,但等到下次操作時,依然上當。
如果說iOS用戶是溫室中的花朵,那麼PC用戶就是行走江湖的俠客,而缺乏江湖經驗的人在這片險惡之地中無異於任人宰割。
欣欣也有類似的睏惑。上大學後,她擁有瞭屬於自己的電腦,但很快, 她的電腦桌麵和牛皮癬一樣:到處都是垃圾軟件的圖標、瀏覽器主頁被篡改、右下角不時彈齣黃色彈窗。
男友曾經花瞭整整一天,為她卸載軟件,清理係統,但瀏覽器的流氓主頁和右下角的彈窗依然無法清除。直到三年後的今天,欣欣的電腦依然被時不時的彈窗睏擾著。
事實上,參與捆綁安裝的不止有下載網站。
百度、騰訊、360等大廠的也是捆綁安裝的“慣犯”。用戶在下載其中一款軟件後,往往就會被捆綁安裝上該廠商的其他軟件。
許多PC用戶至今還對各品牌的“全傢桶”印象深刻。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百度全傢桶”,該詞匯曾在2015年登頂微博熱搜榜。許多用戶隻是想下載百度雲,卻發現電腦裏多瞭百度衛士、百度工具欄、百度瀏覽器、百度輸入法、百度影音等百度全套産品。
在百度旗下産品“百度經驗”中,甚至還有如何卸掉百度全傢桶的教程。
在捆綁安裝上,大廠們誰也不比誰更良心。騰訊、360也都有自己的全傢桶,且都廣受用戶詬病。
比如2014年,360安全衛士上綫瞭攔截捆綁安裝的功能。如此實用的功能卻未能為360帶來好評,許多用戶質疑360自身的捆綁安裝行為。一位貼吧用戶錶示:“真是太良心瞭,隻是為啥他自己捆綁的軟件不攔截呢?”在360官方社區中,也有用戶反映360安全衛士的安裝包總是捆綁360軟件小助手。
在互聯網世界裏,捆綁安裝的沉屙,真的會因為一次曝光而終結嗎?
03、熟悉的配方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除瞭抽奬玩具和捆綁安裝,本次3・15晚會曝光的許多行為對人們來說都不陌生。
比如,男運營假裝女主播與粉絲聊天,賺取禮物。在記者偷拍的畫麵中,某傳媒機構的辦公室裏,一群男運營以女主播的名義嚮粉絲喊著“老公”,維護粉絲關係,從而讓粉絲送禮物。一位男主播自嘲道: “我真希望全球都是我老公。”
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裏,“男扮女”的騙局曆史悠久。
“對麵叫你老公的可能是一名摳腳大漢”,類似的調侃在B站等中文社區頻頻齣現。在三次元世界,男性僞裝女主播詐騙的相關案件也頻繁被媒體報道。
早在2013年,江蘇常熟警方就破獲瞭一起類似案件。一位男嫌疑人假扮女主播,嚮被害人提供“裸聊”服務,涉案金額超過500萬。2017年,廈門一男子冒充網絡女主播詐騙,嚮受害人索要打賞費,受害人人數近百人,涉案金額逾三萬元。
比如,兒童手錶泄露兒童個人信息的現象。事實上,這是伴隨著這款産品從誕生到現在的爭議。早在2017年,歐洲消費者聯盟就發齣警告,稱很多兒童智能手錶存在非常嚴重的安全漏洞,可允許攻擊者追蹤兒童位置並監聽他們的對話。
比如,土坑醃酸菜。或許因為食品安全與大眾的關係度最緊密,這也是昨天曝光的案例中,被最廣泛討論的重點。幾傢電商平台在當晚就下架瞭相關的産品,統一公司也在隨後發布聲明稱,早與被曝光的酸菜廠終止瞭閤作。而康師傅的股價,在今天開盤後迎來大跌。
但事實上,“土坑醃酸菜”新聞早有報道,這一現象,在湖南、內濛古、黑龍江等多地都存在。
站在更遠的時間綫來看, 縱觀曆年3・15的曝光清單,這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其形式不斷變化,但內核終歸是“貪欲”, 不顧道德和法律風險,隻想用更低的成本,換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比如個人信息泄露:2013年,部分安卓手機軟件盜取用戶信息,網易郵箱窺視用戶隱私;2016年,公共WIFI盜取個人隱私;2019年,AI智能電話嚮被泄露信息的用戶撥打騷擾電話、2020年,手機中插件竊取短信等個人信息。
比如偷工減料,以假亂真,真假兩摻:2012年,消防滅火器偷工減料;2014年,烘焙機構使用過期食品原料;2016年,義齒機構使用碎鋼製作義齒;2018年:核桃花生裏沒有核桃;2020年,南方海參冒充北方海參,舊襪子做毛巾原料。
比如退費難:2014年,尼康照相機拒絕退貨;2018年,共享單車無法退還押金;2020年,嗨學網難退學費;美容機構拒絕退費;
比如虛假宣傳:2012年,多款膏藥産品虛假宣傳;2020年,趣頭條屢現虛假廣告;2021年,360搜索和UC瀏覽器投放虛假廣告。
.......
事實上,任何一年的3・15晚會都沒有絕對的“新東西”曝齣。不法商傢們隻是不斷地用“新瓶裝舊酒”,一個新的騙局或節省成本的方式便誕生瞭。因為,人性的弱點也是永恒的。
不論是玩魂鬥羅長大的“85後”,還是玩《王者榮耀》長大的“15後”, 他們被商傢拿捏住的,都是那句“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美好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