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2:35:40 PM
我國古人臣子的忠誠看得很重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由此可見一斑。在《左傳・晉靈公不君》中有寫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說明為人臣子應當“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自古以來背叛君主都被認為是大逆不道。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其中一名將領就背叛瞭洪秀全,可惜最終也沒落得一個好下場。
太平天國運動是洪秀全發動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的農民起義運動
,雖然缺乏瞭必要的硬性條件和農民運動自身的缺陷性而最終導緻瞭失敗,但是卻
標誌瞭我國百姓不甘墮落的思想
。但畢竟是不被傳統所正視的起義造反,太平天國最後在曆史上留下的也隻是一個反麵的例子。
這個叛將叫做郜永寬,是跟隨太平軍慕王譚紹光一起鎮守蘇州的一名將領。
蘇州是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一手打下來並將之作為大本營的存在
,李秀成是天京陷落之後由洪秀全親自提拔的愛國將領,他選為大本營的蘇州城,當然是頗耗費瞭一番心血,不僅是固若金湯,還自掏腰包加固城牆,從各種渠道買進武器大炮進行軍事建設,這就能看齣李秀成對蘇州城的重視,但是他卻犯下瞭一個緻命錯誤。
1862年天京事變,隔年李秀成帶兵前往天京支援洪秀全,僅僅隻留下瞭一個自己的一個心腹大將:慕王譚紹光坐鎮蘇州。
李鴻章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欣喜若狂,聯閤戈登的常勝軍和自己的淮軍一起攻打蘇州城,意圖消滅太平天國的一股勢力。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蘇州城在李秀成的布置之下居然真的固若金湯,淮軍和常勝軍傷亡慘重。
但是我國有句古話:“最堅固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瓦解”,
李鴻章開始動起瞭招降的心思。
和慕王譚紹光一起鎮守蘇州城的還有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鈞、寜王周文嘉、比王伍貴文、天將張大洲、汪有為、範起發、汪懷武等等多人。
而且太平天國降將程學啓正好在淮軍中,程學啓與郜永寬等人是舊友,相交頗深。
沒想到郜永寬等人根本禁不起利益的誘惑,當即就同意瞭李鴻章的招降,很快就將自己的戰友譚紹光和部下一韆餘人殺害,並帶著譚紹光的首級前來投降。
果然堅固之城最易從內瓦解,蘇州城其餘的守軍根本不是李鴻章的對手,很快蘇州城再次歸入清朝版圖。
但是對於郜永寬等人的投降,李鴻章卻齣爾反爾,他認為這些人能背叛李秀成,將來就能背叛李鴻章。
而且投降的這些人無一不是心狠手辣、久經沙場,所以在自己的艦船上設下宴席,邀請這八人前來赴宴。
八人來到李鴻章的艦船上,就此失蹤
。城內跟隨他們一起投降的小卒也沒幸免,皆被屠戮一空。
戰前
戈登
嚮郜永寬承諾過,如果他們投降絕對會保全他們的姓名,沒想到自己的盟友卻齣爾反爾,戈登對此很憤怒,當即裝備上自己的配槍就要去找李鴻章討要說法。各國記者也蜂擁至此,紛紛報道李鴻章背信棄義之事,一時之間,所有的輿論都指嚮瞭李鴻章。
李鴻章也沒辦法瞭,隻能親自去請馬格裏充當自己的說客,替自己嚮戈登求情。
馬嘎爾尼也是為瞭促進兩國文化交流來到的中國,馬格裏就是馬嘎爾尼傢族的後代。
攻城時的馬格裏已經31歲,還沒有結婚,李鴻章應允攻破蘇州城就為馬格裏撮閤婚事。
蘇州城陷落之後,李鴻章也實現瞭自己的承諾,
將郜永寬擊殺之後,將郜永寬的女兒嫁給馬格裏為妻。1867年,在李鴻章的見證下,兩人有瞭自己的孩子,李鴻章賜名馬繼業。
在郭嵩燾齣任英國倫敦大使館大使後,馬格裏齣任翻譯陪同前往,時年8歲的馬繼業也正式地迴到瞭自己的傢鄉英國。
馬繼業此人雖然身體裏有一半的中國血統,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一點都不國。
1890年,馬繼業擔任英國軍官揚哈斯本的隨員和翻譯,從剋什米爾齣發一路來到我國的塔裏木盆地進行非法測量和研究活動。
他利用著自己偏嚮亞洲人的相貌和流利的漢語,冒充純正國人,與新疆南部官員進行交流,建立起自己
“兩國聯閤大使”
的形象,並最終在
1898年的新疆阿剋塞欽地區邊界方案中將我國新疆大片領土歸入印度版圖。不僅如此,他在清朝最後的幾年裏到處為非作歹,為我國帶來瞭許多麻煩,最終1945年去世。
背叛者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薑維說:“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寜願戰死都不願投降纔不辱沒自己戰士的身份。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也應該時刻牢記我們身處國傢的庇護下,為自己的國傢做齣貢獻,絕不能做背信棄義之事。
韆古曆史已經為我們指齣背叛者的下場,我們也應引以為戒,為國為民奉獻自己。
參考資料:
《左傳》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