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7:07:48 PM
這個夜晚所有溫柔的等待
劉雲霞
3月18日,農曆2月16,是父親的八十歲生日。這一天,我陪他吃瞭晚飯,嚮他講瞭前一個晚上經曆的故事。
我先講的是3月17日晚飯後兩次排隊做核酸的故事。第一次是七點半開始在小區外麵平常很多人跳舞的小廣場上。人們原本是在閑散地溜達,見幾個身著紅馬褂的誌願者正在擺桌子搭涼棚調設備,立即簇擁過去,自發站成兩列。直直的隊列從廣場中間迅速甩到瞭邊上,又各自嚮兩邊歪,就成瞭個像模像樣的“兒”字。穿著紅褂子的誌願者大哥拿著喇叭一邊來來迴迴走動一邊吼:“大傢保持一米距離,渝康碼的站左邊,身份證的站右邊。”我為排位靠前沾沾自喜,刷著手機耐心等待,不知不覺到九點鍾瞭。不停地有人跑上前去詢問何時開始。布置場地的工作人員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很淡定地說要等上麵的通知。繼續排隊等候?還是去另外的地方呢?要知道,今晚無論如何要把核酸做瞭,明早就能齣結果瞭。明天是我爸八十正壽,我得安心陪他吃飯去。這不,核酸檢測陰性纔讓人安心哪。正徘徊不定,在小區單元業主微信群裏的物管小王說:“大傢都迴去休息,今晚不測,全員核酸明早開始。”我問:“確定嗎?”迴復說確定。把消息告訴瞭排在我前後邊的人,然後往附近的婦幼保健院走去。
婦幼保健院核酸檢測點在大門口,一邊是十人一組的混檢,不交錢,隊伍長長的,排成蜿蜒的蛇形。人們嚴格按照一米間隔,單列逆時針沿著醫院圍牆繞瞭半圈,差不多有兩百米長。這麼長的隊伍,這麼多的人,響應號召,抱著共築防疫堤壩的決心,既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的態度,神色都很坦然。一邊是一個人一次的單測,前方盡頭有兩處地方在采樣。平常人不多,隻開放一個窗口,當晚在窗口外增加瞭一張簡易的采樣桌。兩名身著防護服的醫護在各自的陣地忙碌著。單測成本高,檢測要交費,隊伍卻不如混檢那邊漫長。我在婦幼保健院的公眾號裏掛號交瞭費,站在瞭單測隊伍一邊。怕一會兒手機沒電亮渝康碼不成,我關機等待。我對自己說,心有掛念,為陪父親吃一頓有意義的晚飯,熬夜排隊也值得。
我注意著我的隊伍。大緻數瞭下,前麵至少有兩百人以上,身後人們還在源源不斷地來。隊伍先是一個縱列,過瞭一個圍欄阻隔的通道後自然分成瞭兩列。僅看造型就好像一個不規則的小寫字母“m”,想象著圍欄被拆除隊伍被拉直就是長尾巴的大寫字母“Y”。著瞭黑色T恤的男子在“m”的前端與我隔著圍欄肩並肩。他說:“你也是那邊壩子裏過來的?”我說是。他聳聳肩膀說:“那個誌願者也是,好玩得很,不測就不測,說是等通知。也難怪他,他可能真不知道。”淺藍色口罩遮住的嘴巴裏蹦齣的言語是心思單純的人纔有的那種幽默歡快。穿粉色蕾絲的窈窕姑娘,拿著手機埋頭刷著視頻,不時舉屏與前麵的友伴說笑著分享,眉眼裏是她這個年紀應該有的好奇。與父親一起排隊的小男孩拖著滑闆快活地動來動去,剛下夜班的母親氣喘籲籲趕來幫排隊的女兒繳費,還有一位微微駝背的阿姨提著小凳子率領著一傢子老小在隊伍中間發號施令……看著這麼些形形色色的人,聆聽著他們的對話,難挨的等候竟然成瞭有趣的體驗。多久沒與這麼多陌生人近距離地拉拉扯扯瞭?該是在綠皮火車時代的候車廳吧?在擁擠的空間裏,慢吞吞地打望,還可以聊天看報。那個時代, 是往事,又似乎就在身邊。不同的是,每個人都戴著海洋般藍色的口罩,手裏的報紙被換成瞭手機,閱讀的信息更廣闊也更立體瞭。令人感慨的,是沒有一個人抱怨,大傢都是一顆平常心。樂觀的,本身就是有活力的,是接受現實並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三年來,新冠疫情波及江津不是第一次,我們有能力應對,我們有理由樂觀。
拐過m隊形的第二個門框,我發現瞭以前的一位老同事靜靜地排在尾端。他戴著口罩,還是平直的發型和藍白條紋的T恤,眼神裏有氣質成熟的知識分子的堅毅。轉身,與他眼神相對。我們都舉起手嚮對方輕輕揮瞭揮。此時我的前麵還有四五個人瞭。快瞭,快輪到我采樣瞭。我打開手機,看時間,十點一刻。
領瞭一個粉色液體的小罐子,坐在瞭室外的那張簡易的采樣桌前。我摘下口罩,棉簽進入我鼻孔的瞬間,我閉瞭眼緊張地把頭往後一縮,沒有感覺到酸脹,采樣完畢。
迴到傢,洗漱完畢,深夜十一點瞭。捧書夜讀,臨睡,習慣拿起手機刷屏,在學校工作QQ群裏突然閃齣一條文字信息:
“我們已收到通知瞭,明天開始,全校暫停綫下教學,開啓綫上教學模式。具體通知庚即下發,請各班主任及時轉發到傢長群,告知到每一位傢長。不得有誤。” 是焦校長發的。此時已是18日淩晨剛剛過去八分鍾。
“收到。”
“收到。”
“要等學校的通知齣來後再發班級群吧?”
老師們迴復著信息。
“都還沒睡呀?”焦校在問。
“我們在等你。”俏皮的小楊老師在文字後配瞭一個捂臉笑的錶情。
“焦校還在學校裏加班。”住在學校對麵的修梅老師隨即發來一張照片。點開,放大,紅色圈齣的亮點正是焦校辦公室臨街的窗口。
耐心,默默地待命。
一點零八分,焦校發齣瞭通知。
尚融小學:關於開展綫上教學的通知
全校師生及傢長朋友們:
接區教委通知,我校從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起,停止“綫下教學”,開啓綫上教學。現將有關事項通知於後。
一、從2022年3月18日起,全校學生不再到校上課,在傢利用信息化平台、空中課堂、班級QQ群、班級微信群等(具體聽從班級教師安排)進行學習。各班不得安排集中補課或由學生傢長自發組織學生到校或學生傢裏集中學習。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任何孩子不得在綫上教學期間到學校參加任何活動。
二、學校已經製定瞭《綫上教學工作實施方案》,並針對每個年級排齣瞭課程錶,明天發給老師們,請大傢按照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安排按時參加綫上學習。全體老師從3月18日起進入綫上教學狀態,班主任是各班綫上教學的牽頭人和負責人。
三、請全體傢長或監護人督促學生在傢完成每日學習任務、安排體育鍛煉時間和傢務勞動任務,指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並給予學生心理關愛。
四、傢長或監護人在綫上教學期間要對孩子的疫情防控和安全切實負責,保障傢人平安健康。高度重視孩子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綫上教學期間,不離津離渝,不得到中高風險區,不紮推聚集,做好傢庭防控措施和個人防控措施。
五、綫下教學恢復時間視疫情情況而定,請大傢關注通知。
特此通知
重慶市江津區四牌坊尚融小學校
2022年3月18日淩晨1:00
字斟句酌,通知內容涉及所有的老師與傢長。臨變不慌,有條不紊,指令就是態度,效率就是擔當。老師們心裏有數,傢長們心裏踏實。
“@尚融小學焦澤祥 收到,您辛苦瞭!”
“焦校:您辛苦瞭!已收到。”
“已按規定轉發。”
……
是老師們一長串令人簡潔誠摯的迴復。沒有如此的經曆,不知道自己所供職的單位有這麼強的凝聚力。平常各自忙碌,交流含含糊糊。疫情來瞭,校長衝鋒靠前。所有的老師,不用多餘的言語,真誠默契的行動,實在的謙卑與協作,每個人都是能量,都是三月的和風,都是漲潮的春水,溫和而有力。
感動著,集體的溫暖溢滿我的胸口,不知什麼時候睡著瞭。
窗外風起,敲打著房間的窗欞。我被驚醒瞭。看手機,淩晨四點四十二。媽呀!這一看不要緊,竟然有兩個未接陌生來電,是同一個號碼連撥瞭兩次。一次是淩晨三點零一分,一次是淩晨三點零二分。會是誰?這個時辰?怎麼會無緣無故接連打我兩次電話?難道……趕緊迴撥,接電話的是個溫柔的女聲:“你是劉雲霞嗎?我是婦幼保健院。昨晚采集的標本不夠,結果測不齣來。麻煩你抽時間再來采集一次。”
“好的。我馬上就來。”虛驚一場。一定是我緊張的退縮添瞭麻煩,好歹是重測。掛瞭電話,躺在床上,我真的長長地舒瞭一口氣。
此刻,我覺得自己唯一該做的事情,就是立即起床,趕到婦幼保健院核酸檢測點,以感激的心靈去領受陌生護士單純負責的關愛。真的,在因病毒的擴散而嚮外擴散的生活圈裏,去感受,去信任,去愛與被愛。
四點四十分,趕到婦幼保健院核酸檢測窗口。那裏燈火通明,窗口前有十來個人排成一小隊在等候,人們還在陸陸續續接二連三地來。“頭部稍稍仰起,保持不動。”正是電話裏那溫軟的聲音,輕輕吩咐過後,她戴著塑膠手套的手把棉簽小心地緩緩地插入被測人的鼻腔……輪到我瞭。“你是劉雲霞?不用再交費,我為你再做一次。”確實是電話裏那溫軟的聲音。白色防護服罩住瞭她嬌美的身軀,淺藍色的口罩也捂住瞭她甜美的容顔,但是我看到瞭她的眼睛,睫毛間眨動的是明亮的星星。
這一次,我沒有緊張,采樣很順利。迴到傢,看時間,五點二十分。窗外,如水的皓月正從西方的地平綫落下,摺射齣一隻長著翅膀的著白衣護士,接著又是一隻,又是一隻……她們溫聲細語,言語晏晏,整夜整夜地翱翔在沒有硝煙的戰場。我想,天使就是這般模樣吧?
臨近中午,打開渝康碼首頁,看到瞭淩晨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今天是3月18日,農曆2月16,是父親的八十歲生日。昨天答應瞭,父親不會失望。我會如約陪他吃晚飯。我想好瞭,我會和父親,嚮一位八十歲的老人談起這個夜晚所有溫柔的等待,讓他也覺得這個世界值得去感受,去信任,去愛與被愛。
(作者係重慶市作傢協會會員,江津區作傢協會會員,江津區詩詞學會會員,江津區作傢協會理事,江津區四牌坊尚融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