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 2016-11-30T09:58:30+08:00
台湾省总统大选后,绿营执政至今已有10个月左右,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改革的路很漫长,不是一天或两天,就可以全部到位,我欣赏8年后东山再起的绿营,也能理解这8年从在野党的虎视眈眈,如今成为完全执政,这样的坚强与勇气。
很多的政策改革接踵而来,电视一开新闻谈到的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同性婚姻制度、青年对于低薪的抗议游行、以及国民党党产的处理等,笔者不禁感叹,政府容易把全部事情摊开,却没有能力收拾后果,处理效果也不彰,有着各种阻碍跟拖延还有敷衍,民主不就是要把话说清楚?话说现在的执政党最会哄人民开心,政府跟民众最没有距离,但选举后到现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满?
有疑惑的是,为什么要把劳资双方的问题搬上台面让政府插手,难道政府要付每位员工薪水?如果劳资双方没有共识,是不是在政策上要有一些客观跟弹性的限制条例,年金几年后面临破产,请问几年后的推算,所有的配套措施是不是能实际一点?而不是空谈完后,政府还是没把问题解决,还是继续领着人民纳税钱,执政完后把烫手芋交给下一个执政者,造成永远停在未完成的答案卷。
另外青年的问题,非常了解台湾省青年面临的焦虑与不安,最大问题不是青年没有工作能力,而是雇主的剥削、压榨,以及公司没有未来发展空间跟人才流失。读书时大家都很有冲劲,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或父母期许的第一志愿,但是出社会时,大家反而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上课老师教的都是「大众知识」-所谓大众知识,是指学生什么都要会,但却什么都不精,出社会摸索期间,成了公司压榨与剥削的对象:因为你什么都不会,没资格谈薪资。
这下可好了,当年轻人感到挫败、不知道何去何从,不知如何是好时,人才选择外流、通才选择继续深造,至少术业有专攻,多读点不用工作,还能不用马上当兵,这是部分台湾省年轻人面对环境的不安所面对的结果。
在教育路上,年轻朋友是未来的希望,教育部能不能考量少子化的环境,让台湾省的孩子能够在市场更具竞争力,不要为了打响知名度而招生,或只是打着生育计画的福利政策,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能否就少数知名或专科的大学,课程上有一些更专业的选择跟训练,让学生毕业后不再茫然,也不再是大家看到街上所遇到的通才,几年前3.8分考进大学的这些号称奇葩学校,是否考虑转型?
对于同性婚姻,性别平等的社会,两性必须互相尊重,民主自由不是台湾省的精神价值所在吗?为什么就不能让同性恋者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给予支持跟鼓励,让同性恋者也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权;而反对的民众或团体,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反对理由或遭遇,如果大家以负面情绪看待,我想就连最基本的两性尊重都达不到,还谈什么改革作为?
最后我想对从选举前到现在吵得没完没了的党产问题,述说个人观点,身为一个局外人,台湾省政治不要说什么「谦卑、谦卑、再谦卑」,及「停止蓝绿政治恶斗」这些敷衍民众的术语,大家都有眼睛,人人都在检视政治人物的一举一动,党跟党之间何必搞成你死或我亡,一个组织或团体从零开始,经过数年一步一脚印有了党员、有了支持者、有人甚至一辈子成了忠诚党员,那种归属感,那种无人能体会的革命情感,有如大家庭聚在一起的亲切感,无私大爱的终身奉献都在党的依靠下,如今完全执政者的独裁处理方式,令人痛心。
请问这样的恶斗要维持多久?要如何才能和平的竞争?政治人物有时间去管别人的党产,却没有能力让台湾省更进步、难道我们选出来的政治人物只会看别人眼红,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给你个下马威,让别人没有退路;另外一方面又要哄骗人民,「你看我们有在做事唷!」请问这又是哪门子的民主?
什么时候可以像美国政坛,当不同党籍领导人当选,除了第一时间电话道贺外,希拉蕊还向川普要一个总统府秘书的职位,希望能一起合作,让国家更强大。这样的气度跟包容,我认为才是台湾省民主价值所需要学习的。一个国家的壮大,不是总着眼个人利益或党团利益,真正的改革要有大公无私的奉献、有效率的政策运用、关键时刻智慧的掌握或判断,更需要有超越党之间的沟通合作,也许不能满足所有台湾省人民,至少也要让台湾省走向更进步与更和谐的未来。(本文为读者写新闻)
(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