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7:35:40 PM
近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錶示,房地産稅改革試點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進行,“一些城市開展瞭調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綜閤考慮各方麵的情況,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産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而早在2021年10月23日,全國人大通過《關於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産稅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根據財政部對此草案的說明,“進一步深化試點可以強化需求側管理、穩定市場預期”。那麼如何理解深化房地産稅試點與今年具體條件之間的矛盾呢?
任何政策的實施都需要有窗口期,而越是可能對於經濟造成較大影響的政策越是需要考慮政策的選時問題。作為房地産結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産稅的擴大試點今年被延遲,是因時製宜審慎推動房地産結構改革的舉措。
房地産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在西方房地産稅徵收的邏輯是:住房雖然為私有財産,但政府提供的公共品(醫療、教育、交通等)使其升值,正因如此,住房所有者應該繳納房地産稅,而房地産稅的用途也在於改善當地設施與服務,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在我國,類似的邏輯也是適用的,不過我們也需要在具體實施時充分考慮國情。
一、房地産稅稅收巨大,對於經濟有著巨大的緊縮效果和乘數效應。
房屋資産為占我國居民財富比重最大的資産,總計GDP的2.3倍( 李揚、張曉晶,2020)。如果對於所有住房徵收統一稅率的房地産稅,比如0.6%的房地産稅率,那麼簡單計算可得到,該稅率下房地産稅稅收總額將占GDP的1.4%,按2021年GDP計算相當於1.6萬億,這將超過國內的個人所得稅或者國內消費稅占GDP的比重。
如果對於部分房産減免稅率,比如對於所有在300萬以上的住房徵收房地産稅,那麼在0.6%的房地産稅率下,稅收總額將占GDP的0.44%,按2021年GDP計算相當於0.5萬億;如果對於自有住房且人均建築麵積在60平米以上的房産徵稅,在0.6%的房地産稅率下稅收總額占GDP的比重為0.2%,按2021年GDP計算相當於0.22萬億;如果對於擁有三套及以上的傢庭來徵收,那在0.6%的房地産稅率下稅收總額占GDP的比重為0.2%,按2021年GDP計算相當於0.22萬億。
綜上看來,房産稅稅額巨大,對於經濟有著巨大的緊縮效果和乘數效應。推遲房産稅試點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評估:
第一、 推遲房産稅試點有助於消費企穩。
徵收房地産稅降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會從而降低居民的消費。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齣,“我國經濟發展麵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2022年,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增長成為宏觀政策的重心。而居民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連續11年超過50%,超過投資成為GDP最重要的拉動部分。今年暫不擴大房地産稅改革試點城市,是減稅降費財政政策的一部分,將有助於居民消費企穩。此外,目前全國麵臨著新一輪Omicron變異株的衝擊,部分地區采取瞭嚴格的封控措施,居民消費特彆是服務性消費和綫下消費受到很大影響,推遲擴大試點將有助於緩解消費麵臨的雙重衝擊。
第二、推遲房産稅試點有助於減少短期內房地産市場的不穩定因素,降低房地産市場風險。
理論模型預測徵收房地産稅導緻二手房供給增加和房價降低,從而降低瞭房地産投資的迴報率,對於房地産投資有負麵影響也會影響,使得新建房地産投資減少。但從現有的實證研究來看,徵收房地産稅對房價和房地産投資的影響是不完全確定的。[1]從上海的實際試點結果來看,徵收房地産稅短期內降低瞭上海的房地産投資,但對於房價影響不明顯;從重慶的試點結果來看,徵收房地産稅降低瞭房價,但對於房地産投資影響不明顯。
房地産稅推遲試點將有助於避免房價和房地産投資大起大落,有助於短期內房地産業風險的化解。去年年底以來,我國房地産市場可謂處於嚴鼕,房地産投資、銷售均顯低迷,房企資金鏈整體緊綳。2022年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提齣“要及時研究和提齣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多地陸續調降房貸利率,降低首付比例,並取消限購措施。暫緩擴大房地産稅試點城市有助於促進房地産銷售迴暖,幫助房企度過嚴鼕,從而防範化解係統性風險。
此外,房地産投資現階段仍然是我國固定資産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國傢統計局的數據,中國3月非製造業PMI為48.4,低於前值51.6,已迴落至收縮區間。推遲房産稅試點也對於實現2022年穩增長目標有重大意義。
第三、推遲房産稅試點有助於實現全年減稅降費目標。
麵對今年經濟下行壓力,減稅降費成為財政政策的核心主題。2021年12月27日,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對2022年財政工作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齣一係列重要舉措,其中包括“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結閤我國2022年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的目標,統一徵收房地産稅會極大抵消減稅降費的力度。如果對部分試點城市實施部分徵收房地産稅,徵收規模當然會小很多,但這仍然是一個緊縮的財政政策,與減稅降費目標之間存在一定矛盾。
二、現階段房産稅從試點如何推嚮全國仍有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區域差異巨大,亟需因城施策。
房地産的稅基在不同地區有著非常多的異質性(如圖1所示)。一綫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房價高,又由於人口多、城市規模大而有更龐大的住房存量,住房總市值高,因而有著更為廣泛的稅基,徵收房地産稅後可以獲得更多的房地産稅收入。不過,從另一方麵來看,高房價地區的居民往往麵臨著更高的房價收入比。徵收同樣稅率的房地産稅,對於這些高房價收入比的地區而言意味著更重的稅負。巨大的區域差異給徵收房地産稅帶來難度。全國範圍內統一稅率的房地産稅會更嚴重地影響高房價收入比地區的居民消費和房地産投資,因此徵收房地産稅或許也需要“因城施策”。
第二、房産稅是當地留用還是全國統籌未有定論。
目前我國的房地産稅是一個地方稅,稅收收入由地方政府留存使用。傢戶住房總市值高的省份經濟活躍,人口淨流入,地方政府財力雄厚(圖2)。假設各地采用一緻的稅率,並將該稅收入留用於當地建設,則會進一步加劇區域間不平等。
如果中央政府統籌房地産稅徵收工作,並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將房地産稅收入統籌分配,多用於支持傢戶住房總市值低的省份的發展,則可以減少地區不平等。中央統籌徵收房地産稅並轉移支付或許是更好的方案。不過,探索建立中央統籌的房地産稅收用體係需要更多的、更細緻的研究,也需要更廣泛的區域間協調和統籌,暫緩擴大房地産稅改革試點城市有助於讓準備工作更加充分。
第三、房地産稅起到巨大的社會財富再分配效果。
從房地産市場角色的角度看,徵收房地産稅對於購房自住者、投資者、租房者會産生不同影響。
對於購房者自住而言,房地産稅增加瞭房産持有過程的成本,相當於提高瞭購房的價格,增加瞭購房者的負擔。但另一方麵,房地産稅可能通過降低房價,降低購房者的負擔,因此房地産稅對於購房者的實際影響不能確定。
對於投資者而言,房地産稅增加房産持有成本、降低房價,這二者都會降低持有房産的投資迴報率,從而使得投資者更有可能拋售其房産。房地産稅在這個渠道中可以幫助實現“房住不炒”。
房地産稅對於租房者沒有直接影響,不過租房者會受到住房市場的溢齣效應影響。如果房地産稅因為提高瞭住房持有成本而導緻更多人選擇租房,而不是購房,那麼租房者的福利就會因為房租價格上升而受到負麵影響;如果房地産稅降低瞭房價,從而導緻更多人選擇購房,而不是租房,那麼租房者就可以麵臨更低的房租。
從年齡方麵看,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人群的房價收入比不同,他們受到房地産稅影響的程度也不一樣(圖3)。老年人群往往收入較低,房産較多,他們的房價收入比更高,徵收房地産稅對於老年群體的衝擊更大。
總之,在微觀層麵,房地産稅的影響也有很大的異質性,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來分析其對於社會福利加總的影響。
綜上所述,房産稅的試點需要選擇一個閤適的窗口期,也需要學界更多的研究來加以配閤。中國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既有調結構的跨周期調控政策,也有調節經濟周期的逆周期調控政策。在選擇具體的政策組閤時,需要處理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權衡。房地産稅從長期來看,有助於調整資源在社會不同部分之間閤理配置,改善供給結構。但從短期來看,房地産稅的實施會減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降低房地産投資,一定程度上也降低瞭社會的總需求。目前長期和短期之間存在著矛盾,增加瞭房地産稅推齣的難度。這是今年暫不擴大房地産稅改革試點城市的主要原因。
但從預期上看,房地産稅推齣已經是遲早的事情,一旦企業和居民對於房地産稅的推齣有瞭穩定預期,即使推遲擴大試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調結構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延遲推行房地産稅等價於推行房地産稅但暫緩徵收。今年我國處於房地産結構改革的窗口期,雖然擴大試點被按下瞭暫停鍵,但是房地産結構調整也許正在預期的作用下逐步進行。
注釋:
[1]根據Du&Zhang, 2015的研究,重慶的房地産稅試點使得重慶的房價增速下降瞭2.52%,但上海的房地産稅試點對於上海的房價增速沒有明顯的影響。根據本文作者的研究,房地産稅試點降低瞭上海的房地産投資增速,但對於重慶的房地産投資增速影響不顯著。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上海還是重慶的房地産稅試點都不是對於所有住房徵收房地産稅:上海的房地産稅主要針對本市居民新購的第二套住房,重慶的房地産稅主要針對本市居民擁有的高檔住宅。本輪更廣泛、更全麵的房地産稅試點可能改變我們從上海、重慶試點中總結齣的結論。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趙波,北大國發院經濟學副教授(長聘)、博士生導師。2012年畢業於挪威奧斯陸大學,曾為美聯儲明尼蘇達分行研究部、明尼蘇達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定量宏觀經濟學、房地産經濟學、勞動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