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世界上的國傢雖然多達197個 但僅有三個國傢纔真正打造瞭載人飛船 技術不濟?美飛船16小時抵空間站,稱是最快紀錄,神舟13號7小時 - 趣味新聞網


世界上的國傢雖然多達197個 但僅有三個國傢纔真正打造瞭載人飛船 技術不濟?美飛船16小時抵空間站,稱是最快紀錄,神舟13號7小時


發表日期 5/2/2022, 10:13:17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世界上的國傢雖然多達197個,但僅有三個國傢纔真正打造瞭載人飛船,中國、俄羅斯和美國,中國有神舟飛船,俄羅斯有聯盟飛船,美國有載人龍飛船,如果要問哪國飛船最先進,這實在是無法迴答,因為各有各的優勢。… .....


    

世界上的國傢雖然多達197個,但僅有三個國傢纔真正打造瞭載人飛船,中國、俄羅斯和美國,中國有神舟飛船,俄羅斯有聯盟飛船,美國有載人龍飛船,如果要問哪國飛船最先進,這實在是無法迴答,因為各有各的優勢。

不過近日,美國飛船的一次載人飛行,暴露齣美國載人飛船的交匯對接技術有可能真的就不如我國載人飛船的快速交匯對接技術。

美飛船16小時後抵達空間站

相信大傢都知道這條航天消息瞭,UTC時間2022年4月27日07:52,一艘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升空,這是美國恢復載人發射以來,從美國本土起飛的第4艘載人龍飛船(Crew-4),由馬斯剋的SpaceX公司一手建造。

SpaceX Crew-4發射時使用的是獵鷹9號火箭,這枚火箭使用的是重復發射的火箭助推器B1067,美國獵鷹9號火箭不愧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不光做到瞭火箭助推器迴收,還做到瞭火箭整流罩的迴收,值得我們學習。

SpaceX Crew-4乘坐著四位宇航員,三名美國 (NASA) 宇航員和一名歐洲(ESA) 宇航員,謝爾・諾伍德・林格倫,羅伯特・海因斯,薩曼莎・剋裏斯托福雷蒂和傑西卡・沃特金斯,其中,薩曼莎・剋裏斯托福雷蒂是意大利的宇航員。

UTC時間2022年4月27日23:37,SpaceX Crew-4抵達瞭國際空間站,為瞭歡迎Crew-4宇航員的到來,空間站上的宇航員給他們每個人都來瞭一個深情的擁抱,以後就是一傢人瞭,和睦相處最重要。

Crew-4從發射到抵達國際空間站,使用瞭近16個小時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裏,宇航員們必須坐在幾立方米的狹小空間內,而且還是全密封的,要解決吃飯、喝水和上廁所等多種難題,真的挺不容易的。

美國是技術不濟?

美國Crew-4飛船16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有報道稱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快的紀錄,因為前幾艘飛船所用的時間更長,Crew-3飛船就用瞭17個小時,所以,美國宇航局專傢還特意打開瞭香檳,慶祝Crew-4飛船創造瞭最快紀錄。

但實際上這真的沒有什麼好慶祝的,因為我國神舟13號飛船使用瞭7個小時,就成功地與中國空間站進行瞭對接,這是因為我國神舟13號使用瞭快速交會對接技術,大大提高瞭交會對接的精準度,節省不少時間,比Crew-4飛船整整快9個小時。

我們來簡單迴顧一下神舟13號飛船發射的過程,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約10分鍾後,飛船與火箭分離,2021年10月16日6時56分,飛船成功與空間站組閤體的交會對接。

美國是技術不濟?我們來分析一下國際空間站與中國空間站,在運行數據方麵是否有不同的地方,看看能否找到神舟13號飛船比Crew-4飛船快9個小時的原因。

中國空間站運行在420公裏高的近地軌道上,國際空間站也運行在420公裏高的近地軌道上,所以軌道高度是差不多的,中國空間站與地球赤道夾角為41.5°,國際空間站與地球赤道夾角為51.6°,盡管夾角有差異,但差異不大。

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速度都是7.8公裏/秒,環繞地球一周所需時間都是90分鍾左右。由此可見,國際空間站與中國空間站在運行數據方麵幾乎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這說明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技術難度都是一樣的。

這充分說明瞭我國飛船與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技術的確要比美國交會對接技術先進,這一次反而是美國技術不濟瞭,厲害瞭我的國,在快速交匯對接技術方麵,明顯已經超越瞭美國。

最後

我國掌握瞭快速交匯對接技術,大大節省瞭返迴時間,反而是美國技術不濟,飛船飛往空間站的旅程硬是多瞭9個小時。現在,我國還掌握瞭快速返迴技術,神舟13號就利用瞭快速返迴技術,大大縮短瞭返迴時間。

不過,我國的快速返迴技術跟俄羅斯的快速返迴技術相比,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俄羅斯聯盟號飛船返迴用4個小時,神舟13號飛船返迴9個小時,其實問題就在繞地球圈數上,神舟13號飛船繞地球5圈,聯盟號飛船繞地球2圈。

神舟14號航天員已選定,計劃6月中旬發射,這將再一次使用快速交會對接技術,12月中旬,神舟14號航天員返迴,也會再一次使用快速返迴技術,這兩項技術大大提升瞭我國航天員的舒適度。有趣有料的科學內容請關注唯一的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時間確定!俄羅斯計劃退齣國際空間站項目,NASA:我不相信

時間確定!俄羅斯計劃退齣國際空間站項目,NASA:我不相信

    最近兩年是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時期,隨著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任務的成功,三名航天員乘組翟誌剛、王亞平和葉光富返迴地球,也意味著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圓滿結束,將正式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 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傢加入到中國空間站的的實驗項目中,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空間站建造結束正式進入運營階段後,將會有外國的宇航員進入中國空間站。 這邊風景獨好,國際空間站最近卻消息挺多,4月份SpaceX的龍飛船兩次齣發,把四名太空遊客和四名宇航員送入國際空間站,四名遊客在太空待瞭兩個多星期目前已經返迴地球,而執.......


想要理解波到底是什麼?你隻需懂得函數的概念就夠瞭!

想要理解波到底是什麼?你隻需懂得函數的概念就夠瞭!

    不少人覺得,波與其他的物理內容不同,看起來很抽象。這一點從它在物理課中的歸屬就可以看齣,波既不屬於力學,也不屬於光學和電磁學,但卻幾乎和所有的物理分支都有關。 與振動研究物理量的周期變化不同,波描述的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的運動,這個東西是振動狀態。廣義的波是關於物理量的振動狀態在空間中的如何傳播的學問。 打個比方,你開始發奮學習瞭,你的捨友也開始受到影響,然後隔壁宿捨也跟著開始發奮瞭,隔壁的隔壁後來也受到影響。這種“發奮學習”的狀態由你開始,影響很多同學。這種現象就是一種類似於“波”的傳播現象.......


如果我們加熱火星核心,那會怎樣?答案撲朔迷離

如果我們加熱火星核心,那會怎樣?答案撲朔迷離

    遠在人類第一次抬頭仰望熒惑以前,火星就已是荒蕪的不毛之地,一片冰冷的生命禁區。火星的大氣稀薄且劇毒,幾乎完全是由二氧化碳構成的,火星錶麵的重力隻有地球的38%,無法長期穩定地存留液態水,。但火星並非一直是一片荒蕪,她也曾擁有過溫暖的氣候、厚實的大氣層以及廣袤的海洋,或許有朝一日我們可以重見火星的舊日榮光。 今天,一切謎底都將揭曉,我將為您解答那個特彆的問題;如果我們加熱火星地核會如何?你是否為未知之事而感到心癢?你會同我一道尋求真相嗎? 一份來自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2003年的.......


“慢遞”裏的食物已變質,卻傳遞著傢的溫暖……

“慢遞”裏的食物已變質,卻傳遞著傢的溫暖……

    “慢遞”捎來的溫暖 ■楊季鑫 月亮從枝頭升起,火箭軍某旅通信營上士鄧輝已經在軍營中度過瞭9個中鞦節。 堅守在大山深處,每逢節日,戰友們心裏最牽掛的便是傢人。 幾周前,鄧輝收到瞭一件來自老傢的快遞,是戰友特意從山下捎來的。 說是快遞,其實一點也不“快”。就像戰友們說的,“一個包裹幾經輾轉被送上山,快遞往往變‘慢遞’。” 快遞的寄件人是鄧輝的祖父,包裹裏隻有一個瓶子,裏麵裝滿傢的味道――油炸“知瞭猴”(蟬的幼蟲)。 這是鄧輝小時候最愛吃的傢鄉美味。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擰開瓶蓋,一股味道躥齣來――原本.......


活性物質:湧現於交叉學科的新方嚮

活性物質:湧現於交叉學科的新方嚮

    活性物質是一類由自驅動個體組成的非平衡係統,存在於從宏觀到微觀的各個尺度,典型例子包括動物群落、細胞組織、微納米機器、分子馬達等。活性物質的組成個體可以通過消耗局域存儲的自由能打破細緻平衡、實現自驅動運動,同時通過相互作用形成眾多的集體行為,比如自發流動、無序―有序相變、運動的拓撲缺陷等。文章聚焦活性物質的集體行為,從理論和實驗的角度揭示這些行為的形成機製和非平衡特徵,並討論活性物質研究在生物、數學和工程等學科中的影響和可能應用。 撰文 | 張何朋(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 自然科學研究.......


太空將增加一座空間站?俄退齣國際空間站日期已確定,或獨立運營

太空將增加一座空間站?俄退齣國際空間站日期已確定,或獨立運營

    地球外太空最大的航天器――國際空間站恐怕真的要進入退役倒計時瞭,從目前的情況看其至少是前途未蔔的。 據來自中新網等媒體的消息,今年的4月30日,俄羅斯航天局局長羅戈津宣稱俄將中止參與國際空間站的工作,退齣的日期已經做齣,隻是還不便嚮外界宣布,他的發言代錶著俄羅斯已經決定退齣國際空間站,連退齣日期都已經定好瞭。 國際空間站是由美、俄、日、加以及歐盟多國共同打造的空間科研平颱,參與國一共16個,有5傢國傢級航天機構,從1998年開始打造,至今已20多年,目前重量約430噸,平均軌道高度.......


意義重大!世界海拔最高自動氣象站將在珠峰架設

意義重大!世界海拔最高自動氣象站將在珠峰架設

    “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閤科學考察研究” 於近日在珠峰地區開展 這是2017年青藏高原綜閤科學考察活動啓動以來 學科覆蓋麵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儀器設備最先進的綜閤性科考 此次科考的重要項目之一 就是在珠峰北坡搭建海拔梯度氣象站 據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珠峰梯度氣象站任務負責人趙華標介紹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聯閤西藏登山隊 把每個50公斤重的自動氣象站 運往極寒缺氧的珠峰高坡 逐個搭建起來 並實現數據自動傳輸 目前 珠峰已經建立 從海拔5200米至海.......


“火藥雕刻師”徐立平:為國鑄“箭” 行走在生死邊緣

“火藥雕刻師”徐立平:為國鑄“箭” 行走在生死邊緣

    他所在的工廠,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工廠之一。而他的職業,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不為人所知,他就是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7416廠固體火箭發動機藥麵整形工――徐立平。 “藥麵整形工”具體負責什麼工作?這份工作和這位勞動者,又有著怎樣不尋常的經曆,我們一起走進大山深處,去看看徐立平的故事。 地處大山深處的這座工廠,被一道又一道的掩體隔絕,遠離人煙。不僅因為産品的神秘,更是因為它的危險。由高效能火藥製作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就齣自這裏。 徐立平每天上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工作間的每一道門,掛好每一個風.......


GPU 計算和深度學習在藥物發現中的轉型作用

GPU 計算和深度學習在藥物發現中的轉型作用

    編輯/綠蘿 深度學習(DL)幾乎顛覆瞭所有研究領域,包括藥物發現。這場革命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高度可並行化的圖形處理單元(GPU)的空前進步和支持 GPU 的算法的發展。 近日,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和英偉達的研究人員閤作發錶題為《The transformational role of GPU computing and deep learning in drug discovery》(GPU 計算和深度學習在藥物發現中的轉型作用)的綜述文章。 在綜述中,研究人員全.......


中國空間站轉入建造階段,卻招來差評,NASA局長:中國航天不透明

中國空間站轉入建造階段,卻招來差評,NASA局長:中國航天不透明

    中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徹底完成建設工作!2021年4月29日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空間站的到來。 4月29日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一周年的紀念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也在這一天完成瞭《空間站任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評估報告》的評審會,意味著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完美結束,工程各係統也準備完畢,中國空間站任務將全麵轉入建造階段。 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 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隻能說是“穩紮穩打”,中國的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一共完成.......


世界海拔最高自動氣象站將在珠峰架設

世界海拔最高自動氣象站將在珠峰架設

    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5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拉薩5月2日電(記者林建楊、白少波、李鍵)一架重達50公斤的自動氣象站,即將在珠峰海拔8800米處架設。它將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獲取的實測數據將填補珠峰極高海拔氣象記錄空白。 “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閤科學考察研究”正在積極推進此項工作。這個氣象站一旦建成,將超越英美科學傢2019年在珠峰南坡搭建的自動氣象站,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珠峰梯度氣象觀測體係初步建成,對高海.......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完成校準:細節更完善、對焦更精準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完成校準:細節更完善、對焦更精準

    IT之傢 5 月 2 日消息,NASA 的詹姆斯 韋伯空間望遠鏡已於 4 月 28 日完成瞭校準,經過全麵的審查後,韋布空間望遠鏡的四颱科學儀器能夠拍攝到銳利、聚焦良好的圖像。 詹姆斯 韋伯空間望遠鏡即將進行科學儀器的調試,這個過程大約需要 2 個月,之後將開始科學運行。 首先,韋伯空間望遠鏡完成“完全校準”意味著每颱儀器現在開始可以從太空收集到更多的光。 在這幅圖中,每一幅工程圖都展示瞭韋伯的一個儀器與望遠鏡實現“完全對齊並對焦”。當然,我們從圖中看到的其實是大麥哲倫星雲的一部分,這隻是.......


5月12日全球將聯閤發布一項有關我們銀河係的重磅研究成果

5月12日全球將聯閤發布一項有關我們銀河係的重磅研究成果

    重磅消息――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閤作組織宣布將舉行全球聯閤新聞發布會宣布最新重大研究成果 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閤作組織日前在其網站上公布消息,2022年5月12日世界時間13:00,北京時間21:00,將聯閤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USA NFS)、歐洲南方天文颱(ESO)、阿爾瑪聯閤天文颱(ALMA Observatory)及其他資助機構和科研機構聯閤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一項“有關銀河係的重大研究成果”。 EHT組織新聞消息(來源:EHT).......


5月12日,有一項事關我們銀河係的重磅研究成果要發布

5月12日,有一項事關我們銀河係的重磅研究成果要發布

    重磅消息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閤作組織宣布將舉行全球聯閤新聞發布會宣布最新重大研究成果 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閤作組織日前在其網站上公布消息,2022年5月12日世界時間13:00,北京時間21:00,將聯閤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USA NFS)、歐洲南方天文颱(ESO)、阿爾瑪聯閤天文颱(ALMA Observatory)及其他資助機構和科研機構聯閤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一項“有關銀河係的重大研究成果”。 2019年4月10日晚,我們共同見證瞭人類.......


“我有一個好爸爸!”

“我有一個好爸爸!”

    “我告訴你們個秘密 我爸爸說,他要造個‘宇宙飛船’!” 近日,河南商丘 一對父子用70斤的廢舊紙箱 做齣長4米、寬2.5米、高1米的 中國空間站模型 網友紛紛直呼“太硬核”! △ 來源:小央視頻 3天時間,70斤廢舊紙箱 父子倆製作齣空間站模型 視頻中的爸爸名叫劉錦 是一名90後 他嚮總颱記者介紹 兒子宇軒今年六歲 “正是對身邊事物 充滿好奇的階段” △ 劉錦父子 今年4月16日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返迴地球 宇軒興奮地嚮爸爸 提齣一連串的問題: “什麼是核心艙?”“機械臂有什麼用?” .......


新華全媒+丨他們在世界之巔給冰川做“體檢”

新華全媒+丨他們在世界之巔給冰川做“體檢”

    冰川是地球的年輪 記錄瞭時光的奧秘 而冰芯則是打開奧秘的鑰匙 這是珠峰腳下的絨布冰川(2020年5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冰芯中不僅保留著曆史上自然氣候環境變化的信息 還記錄著人類活動對於氣候環境的影響 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是5月1日拍攝的珠峰登山大本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近日 “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閤科學考察研究” 正在西藏珠峰地區開展 這是冰川與汙染物科考小組部分成員(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


《自然》深度:人工智能預測蛋白結構,這一革命性技術將走嚮何方?

《自然》深度:人工智能預測蛋白結構,這一革命性技術將走嚮何方?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去年7月,DeepMind公司在《自然》雜誌上發錶瞭人工智能(AI)係統AlphaFold根據氨基酸序列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的研究。研究人員同時發布瞭AI係統的源代碼,讓這一技術能夠為廣大科學傢和研究人員使用。自從文章發錶以來,AlphaFold在生命科學領域掀起瞭前所未有的熱潮。很多人將它稱為改變遊戲規則的科學突破。近日,《自然》雜誌的一篇深度文章對AlphaFold對生命科學領域的變革性影響和未來進行瞭闡述。在今天這篇文章裏,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與讀者分享文章的精彩內.......


全球連綫|在世界之巔給冰川做“體檢”

全球連綫|在世界之巔給冰川做“體檢”

    冰川是地球的年輪 裏麵記錄瞭時光的奧秘 而冰芯則是打開奧秘的那把鑰匙 這是珠峰腳下的絨布冰川(2020年5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冰芯中不僅保留著曆史上自然氣候環境變化的信息 還記錄著人類活動對於氣候環境的影響 因而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是珠峰登山大本營(5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巔峰使命――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閤科學考察研究” 正在西藏珠峰地區開展 這是冰川與汙染物科考小組部分成員(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


如果地球遭遇瞭來自外星的流行病,會怎樣?科學傢該如何應對

如果地球遭遇瞭來自外星的流行病,會怎樣?科學傢該如何應對

    各種各樣的疾病始終對人類健康構成著威脅,隨著病毒、細菌的不斷變異和成長,新型病原體層齣不窮,使得對抗它們成為瞭一場無休止的戰爭。你是否想過,如果一個前所未見的,來自外太空的病毒來到我們生存的星球,會怎樣?問題的神秘麵紗已經被揭開,今天我們就將探究這個非凡的課題。如果地球遭遇瞭來自外星的流行病,會怎樣?你是一個對未解之謎癡狂的人嗎?你有一顆保持好奇的心嗎? 至今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在地球之外有智慧生命的存在,但同樣,這也不證明地球之外沒有智慧生命。宇宙是如此之大,大到想用閤理的速度抵達其他行星所.......


在413光年外,有一個曾經的“太陽”,還有一個曾經的“地球”

在413光年外,有一個曾經的“太陽”,還有一個曾經的“地球”

    放眼我們身邊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 更迭的四季、繁復的生物、人文與科學、科技與文明,誰也不會想到在數十億年之後,這一切都將歸於虛無,宇宙間沒有太陽,也沒有地球,沒有誰還記得這裏曾經發生過的一切。這聽起來讓人的心中五味雜陳,但卻又無可避免。對於人類而言,地球就是一切,但對於宇宙而言,星辰的誕生與消亡都隻是平常之事,每一秒鍾都有數之不盡的恒星和行星誕生,同時也有數之不盡的恒星和行星消亡。想知道50億年以後的太陽和地球是個什麼樣子嗎?讓我們將目光移嚮413光年之外吧,那裏就有一個曾經的“太陽”和.......


有瞭它,塑料 24 小時就能降解

有瞭它,塑料 24 小時就能降解

    從二十世紀開始齣現的各式塑料製品,給我們的生活提供瞭不少便利,但也因為難降解等特性,給我們身處的環境造成瞭巨大的負擔。 占全球所有廢物的 12% 的 PET 塑料(學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就需要上百年的時間纔能自然降解,如今的微塑料汙染更是已經侵入人體,解決塑料汙染已經迫在眉睫。 ▲圖片來自:Unsplash 於是,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想辦法「消滅」這些廢棄的塑料製品。雖然迴收利用是減少塑料垃圾最明顯的方式,但全球隻有不到 10% 的塑料能被迴收,其他的廢塑料不是被扔進填埋場,就是被燃燒。.......


這纔是“天團”!那些與量子“糾纏”的青年科學傢

這纔是“天團”!那些與量子“糾纏”的青年科學傢

    新華社閤肥5月3日電題:這纔是“天團”!那些與量子“糾纏”的青年科學傢 新華社記者戴威、曹嘉�h 1900年,德國。42歲的普朗剋首次提齣“量子論”,曾經堅不可摧的牛頓力學大廈,被一束來自微觀世界的光探齣罅隙。 100多年後,中國。“墨子號”“九章”“祖衝之號”……站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新起點,我國量子科技捷報頻傳,已成為國際量子科研版圖上的重要力量。 這些成績背後,是一群心懷“國之大者”的青年科學傢,他們用青春砥礪報國之誌、勇攀科技高峰,成為我國量子研究領域的“天團”。 “搞科研,失敗是傢.......


我國啓動小行星防禦係統計劃,技術綫路和美國的小行星重定嚮一樣

我國啓動小行星防禦係統計劃,技術綫路和美國的小行星重定嚮一樣

    最近,我國著手建設小行星防禦係統的事情上瞭熱搜,讓很多航天迷非常興奮,認為這是我國繼空間站之後的大手筆。令人期待。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對抗”Spacex星座的利器,令人哭笑不得。 我國將著手建設小行星防禦係統 所謂小行星防禦係統,從字麵上就可以看齣是對天外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的防禦。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人類生存最大的威脅,這已經成為全球太空及航天專傢的共識,一旦發生,對人類將是巨大災難。 遠的不說,2023年3月就有一顆叫做2005 ED224的小行星將飛掠地球,預計有50萬分之一的幾率撞嚮地球.......


美國上空傳來不明巨響,巨型火球從天而降,速度達每秒24韆米

美國上空傳來不明巨響,巨型火球從天而降,速度達每秒24韆米

    據外媒報道,前不久的美國當地時間4月27日上午8時左右,美國南部的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和阿肯色州,當地許多人聽到瞭天空中傳來的不明巨響,並且還伴隨齣現瞭一個巨大的火球。這個火球在天空中快速劃過,很快就消失不見瞭。 那這個火球究竟是啥東西呢?是航天器墜毀瞭,還是彆的什麼天外來物? 據NASA(美國宇航局)介紹,這並不是人造物體,而是火流星。 據美國宇航局科學傢的估計,此次在美國上空劃過的火流星的直徑大約為30厘米,質量大約40韆剋。調查顯示,人們最初發現這顆火流星時,它距離地麵大約87公.......


研究錶明新西蘭海平麵正加速上升,比預估的更快

研究錶明新西蘭海平麵正加速上升,比預估的更快

    2021年6月30日,新西蘭首都惠靈頓南部的海浪。新華社2022年5月2日發 新華社惠靈頓5月2日電 一個由新西蘭政府資助、30名科學傢組成的5年研究項目“新西蘭海平麵上升”5月2日發布數據稱,由於全球海平麵上升和新西蘭地麵沉降的雙重作用,新西蘭海平麵上升速度比預估的更快。 數據錶明,到2100年,全球海平麵可能平均上升約0.6米。而新西蘭大部分地區由於同時存在明顯的地麵沉降,同期海平麵上升可能超過1米。 “新西蘭海平麵上升”旨在監測氣候變化,記錄海平麵上升數據並分析原因,為政府未來環.......


圖靈機、人工智能以及我們的世界

圖靈機、人工智能以及我們的世界

    撰文 | 顧森 最近讀完瞭The Annotated Turing一書,第一次完整地閱讀瞭圖靈最經典的那篇論文,理解瞭圖靈機提齣的動機和由此帶來的一係列結論。不過,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則是讓我開始重新認識和思考這個世界。在這裏,我想把我以前積纍的哲學觀點和最近一些新的思考記下來,與大傢一同分享。 1928年,大衛・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提齣瞭一個著名的問題:是否存在一係列有限的步驟,它能判定任意一個給定的數學命題的真假?這個問題就叫做Entscheidungsprobl.......


我們能看到多遠的宇宙?如果觀測距離不夠,那該怎麼辦?

我們能看到多遠的宇宙?如果觀測距離不夠,那該怎麼辦?

    為什麼說計算機技術在天文學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要觀察發現宇宙第一批恒星的形成是非常睏難的,為瞭瞭解宇宙第一批恒星的形成,佐治亞理工學院相對論天體物理學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瞭模擬,展示瞭第一批恒星的形成過程。 對天文學傢、天體物理學傢和宇宙學傢來說,總是沒有能力發現我們宇宙中形成的初代恒星。一方麵,我們現存的望遠鏡和天文颱有限製,隻能看到這麼遠,到目前為止,我們觀測到的最遠天體是MACS 1149-JD星係,此星係距離地球132億光年,在哈勃極深空(Hubble eXtreme D.......


《張朝陽的物理課》探討飛輪的進動

《張朝陽的物理課》探討飛輪的進動

    地球引力對空間站裏的宇航員有影響嗎?飛輪受到重力為什麼不會掉下來?5月1日12時,《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五十期開播,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坐鎮搜狐視頻直播間,類比上節課計算太陽引力對地月相對運動的影響,計算瞭地球引力對空間站裏兩位宇航員相對運動的影響,並指齣兩者的區彆與聯係。最後迴到角動量定理的應用上,介紹瞭飛輪進動的原理,並說明瞭為什麼陀螺儀可以用來定位方嚮。 上節課計算瞭地月相對運動方程中太陽引力的影響,利用相同的方法,張朝陽研究瞭地球對空間站中兩位宇航員的相對運動的影響。.......


中國西藏古格王國為何離奇消亡?中科院團隊最新古氣候研究揭秘

中國西藏古格王國為何離奇消亡?中科院團隊最新古氣候研究揭秘

    位於西藏自治區阿裏的古格王國遺址。 黃宇 攝 中新網北京5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曆史上,中國西藏地區的古格王國曾盛極一時,但在持續長達700年的統治後滅亡。因缺乏史料明確記載,青藏高原上這個神秘古國離奇消亡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長期以來備受曆史、考古等學界關注和聚焦研究。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古生態與人類適應團隊北京實驗室,梁潔博士演示如何處理、分析樣品。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古生態與人類適應團隊最新通過對西藏阿裏地區古氣候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梁常春:近十年青春奉獻給太空“百變神臂”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梁常春:近十年青春奉獻給太空“百變神臂”

    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舉國歡騰。 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內,一個瘦高個小夥子眉頭緊鎖,戴著耳麥,緊盯屏幕。天地交互,扣人心弦。隨著空間站機械臂解鎖展開、在軌爬行以及艙外巡檢等任務成功執行,小夥子站起來與同事激動相擁,熱淚盈眶。成功瞭! 小夥子名叫梁常春,34歲,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機械臂控製係統主任設計師。近十年時間,他的青春都奉獻給瞭這隻太空“百變神臂”。 與航天結緣,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從同濟大學碩士畢業前,梁常春陪同學參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宣講會,.......


全球首富馬斯剋貢獻瞭一部震撼世界的超級大片!

全球首富馬斯剋貢獻瞭一部震撼世界的超級大片!

    前言 前些天“‘摘星星的媽媽’迴傢瞭”刷爆網絡,隨著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迴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從古人的九天攬月、蟾宮摺桂,到如今的神舟十三次迭代發展,從古至今,人們都始終懷揣著一顆太空夢。 太空旅行、星際運輸、火星移民.....即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這些詞聽起來是不是仍然如同“天方夜譚”。 但如果說有這樣的一傢民營公司,以此為經營項目,潛心20餘年研發,如今可能真的離這樣的夢想隻有一步之遙,你相信嗎? 讓我們走進奈飛最新的紀錄片《迴到太空》,去.......


百餘年來最高溫!南亞氣溫已近50℃,將持續到6月份,或創新紀錄

百餘年來最高溫!南亞氣溫已近50℃,將持續到6月份,或創新紀錄

    初夏時節,氣溫開始轉熱,很多地方溫度剛到30℃以上,大傢就覺得熱得受不瞭瞭,殊不知在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少地上的氣溫已經迫近50℃,齣現瞭122年來的最高溫度。 上麵是今年4月29日南亞部分地區氣溫分布圖,印度和巴基斯坦大片地區都在40度以上,不少地區達46度,巴基斯坦中部一帶高達49度,這樣的溫度在馬路上煎雞蛋是很輕鬆的。 4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文稱今年3~4月份,南亞地區經受瞭百年罕見的高溫炙烤,特彆是在4月底,印度和巴基斯坦多地都齣現瞭接近50℃的高溫,印度中西部和西北.......


我們的新時代|這纔是“天團”!那些與量子“糾纏”的青年科學傢

我們的新時代|這纔是“天團”!那些與量子“糾纏”的青年科學傢

    1900年,德國。42歲的普朗剋首次提齣“量子論”,曾經堅不可摧的牛頓力學大廈,被一束來自微觀世界的光探齣罅隙。 100多年後,中國。“墨子號”“九章”“祖衝之號”……站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新起點,我國量子科技捷報頻傳,已成為國際量子科研版圖上的重要力量。 這些成績背後,是一群心懷“國之大者”的青年科學傢,他們用青春砥礪報國之誌、勇攀科技高峰,成為我國量子研究領域的“天團”。 “搞科研,失敗是傢常便飯” “教科書上看到的成功隻是偶發事件,失敗纔是常態。”39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榮星說,如.......


SHEROSPACE:航天女性,燃冉而起

SHEROSPACE:航天女性,燃冉而起

    神舟十三號飛船順利返航,航天員王亞平的齣色錶現振奮瞭所有女性。對宇宙的探索不分性彆,逐夢太空對任何人來說都有實現的可能。 在我國的航天領域,不止一個劉洋、一個王亞平,有無數傑齣女性推動著科技的創新與進步,快來認識這些瞭不起的“天之驕女”吧! 侯曉雅 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高級經理 中國航天官方教育品牌“航天少年”科普活動負責人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將探測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專訪許錦波:預測蛋白質結構二十餘載,這條路如何從冷清到熱鬧

專訪許錦波:預測蛋白質結構二十餘載,這條路如何從冷清到熱鬧

    DNA儲存著我們的遺傳信息,然而在細胞中真正執行功能的是蛋白質。每個蛋白質的氨基酸鏈扭麯、摺疊、纏繞成復雜的結構,“看清”它們的結構對理解其功能至關重要。但想要破解這種結構通常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有些甚至難以完成。 “用機器學習去研究蛋白質結構預測,在這個領域屬於少數派。一直到2016年,甚至到2018年,這個領域大部分人都還在試圖用能量優化,而不是機器學習或者深度學習去研究這個問題。”美國芝加哥豐田計算技術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許錦波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


《Paradise Lost-失樂園》上綫 Epic,探索廢棄納粹地堡

《Paradise Lost-失樂園》上綫 Epic,探索廢棄納粹地堡

    IT之傢 5 月 3 日消息,《Paradise Lost - 失樂園》現已上綫 Epic 遊戲商城。這款遊戲的背景是 1980 年鼕季,在末世廢土中長大的男孩 Szymon 發現瞭一座被廢棄的納粹地堡,他將在這裏尋找他要尋找的東西。 遊戲介紹: 沒有贏傢的二戰 僵持瞭 20 多年之後,這場戰爭最終以遍地焦土的結局收場。歐洲絕大多數地區都在納粹的核彈襲擊下化為一片廢墟。此後的歲月裏,歐洲核心地帶始終是滿目瘡痍的荒蕪景象。在這片大地上蔓延的緻命核輻射,更是令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根本無法接.......


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中國建立新的蛋白質從頭設計方法 | 科技袁人

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中國建立新的蛋白質從頭設計方法 | 科技袁人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中國科大團隊的工作在蛋白質設計這一前沿科技領域實現瞭關鍵核心技術的原始創新,為工業酶、生物材料、生物醫藥蛋白等功能蛋白的設計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視頻鏈接: 西瓜視頻: https://www.ixigua.com/7078491028478820902 本視頻發布於2022年3月25日,播放量已達6萬 精彩呈現: 在這三篇論文中,我覺得最優先需要嚮公眾介紹的是蛋白質設計的這篇,因為它屬於“關鍵核心技術的原始創新”。此文的作者是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劉海燕.......


這纔是“天團”!那些與量子“糾纏”的青年科學傢

這纔是“天團”!那些與量子“糾纏”的青年科學傢

    據新華社閤肥5月3日電 1900年,德國。42歲的普朗剋首次提齣“量子論”,曾經堅不可摧的牛頓力學大廈,被一束來自微觀世界的光探齣罅隙。 100多年後,中國。“墨子號”“九章”“祖衝之號”……站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新起點,我國量子科技捷報頻傳,已成為國際量子科研版圖上的重要力量。 這些成績背後,是一群心懷“國之大者”的青年科學傢,他們用青春砥礪報國之誌、勇攀科技高峰,成為我國量子研究領域的“天團”。 “搞科研,失敗是傢常便飯” “教科書上看到的成功隻是偶發事件,失敗纔是常態。”39歲的中國科.......


打著馬斯剋的旗號想獨霸太空?我國發衛星還得看美國臉色?不能忍

打著馬斯剋的旗號想獨霸太空?我國發衛星還得看美國臉色?不能忍

    一直以來,世界各個國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外太空的探索,如果哪個國傢能很好地利用好外太空空間,那麼將來必定會給自己的國力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幫助。那麼關於外太空空間的事兒,你說這些空間它到底歸誰所有?自從聯閤國成立以後,各國其實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那就是在近地軌道的使用上,各國傢都是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則,也就是說誰先發射瞭近地軌道衛星,占有瞭一片區域,那麼這片區域以後就是你的瞭。 然而現如今這樣的規矩可能就要被馬斯剋給打破瞭。沒錯,就是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剋特斯拉的CEO,其實馬斯剋除瞭擁有特斯拉這個.......




SeaOrbiter海上「國際空間站」已達成籌款目標

大陸天舟一號計劃4/20-4/24擇機發射

NASA嚇歪!宇航員誤撥911 笑稱:他們沒來我很失望

怕什麼?神舟13號航天員進駐空間站,為何攜帶手槍?謹記蘇聯教訓

馬斯剋正式宣布,蘋果不願意看到的情況發生!

神舟十三號返迴在即,快速返迴縮短至4~6小時,將經曆四個階段


前一篇新聞
用塑料油底殼真是為瞭偷工減料?
后一篇新聞
“越有錢越買書,賣書的卻沒錢賺?”早在古羅馬就是這樣瞭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