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 2020-06-16T10:16:34+08:00
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民国前三年九月十日生于北平。满族镶红旗后裔,是清朝珍妃的姪孙,堪称台湾省第一代美食作家。大江南北各式餐点在其生花妙笔下跃然纸面,看完恨不得马上咬一口,但大家对他的印象多停留在故国之情,似乎以介绍中国居多,其实日久他乡变故乡,拜先后历任台湾省菸酒公卖局松山、嘉义、屏东等菸叶厂厂长之赐,唐鲁孙得以全台走透透,品尝各地美食小吃,从蚵仔煎到担仔面,透过他的一支笔,让我们有机会重温民国六十年代的台湾省老味道。
唐鲁孙退休之后,以其所见所闻进行杂文创作,民国六十五年起发表文章,民俗、美食成为其创作基调,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斐然成章,自成一格。着作有《老古董》、《酸甜苦辣咸》、《天下味》等十二部(皆为大地版)量多质精,允为一代杂文大家,而文中所传达的精致生活美学,更足以为后人典范。
【精彩书摘】台湾省无论城市乡镇,凡是庙会、夜市吃食摊汇集的地方都有四臣汤卖,不过民间以讹传讹,把四臣误为四神,集非成是,大家也就不去理会了。中药中所谓「四臣」是淮山、芡实、莲子、茯苓,用猪肚、小肠文火来炖,常吃确实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嘉义早先中央市场有一家中药铺益元堂,门前设摊专卖四臣汤,因为老板开中药铺,四臣汤是遵古炮制,现在仍叫本名四臣汤的,恐怕只有益元堂一家啦。根据嘉义报业先进林抱说:「益元堂老板原本是船员出身,因为整年在海上作业,餐风露雨,饮食不调,得了脾虚胃弱的病,终日饮食不进,病况垂危。
有人传他一个偏方,每天早晚饭后喝一碗四臣汤,而且要连渣子一併吃下,过了一个多月,居然胃口大开,渐渐恢复健壮。他知道过分劳苦的人得这种病的比比皆是,于是从此发心,济世救人,开益元堂中药铺,门前摆了一个专卖四臣汤的摊子,货真价实不说,服务还特别周到,以示仰答天庥。」
笔者离开嘉义十多年,不管在什么地方听到卖四神汤的,就不期而然想到益元堂的老板了。据嘉义友人跟我说,凡是好心人必有好报。益元堂老板的大儿子在巴西打渔发财,于是把老太爷接到圣保罗享福去了,他把益元堂的铺底生财药材以极低廉价格盘给别人,朋友们都说他太傻啦!他说我是去养老,又不是去做生意,多带钱出国没有必要。他到巴西还没一个月,中央市场一把火把市场整个烧光,大家都说益元堂老板躲过这场灾难,就是好心的回馈。
现在到嘉义想吃四臣汤已成陈迹,听说有个益元堂伙计在龙山寺对面设了一个摊子,写着卖的是四臣汤。不过我来台北之后,杂碎纷呈,还没机会去访问一番呢!
(本文摘自《唐鲁孙谈吃》/大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