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7/2022, 11:17:27 AM
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裏
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2021年,華為“活”下來瞭,2022年,華為將如何“活”得更有質量?
記者獲悉,華為將於3月28日下午4:30分舉行2021年度經營財報發布會。華為輪值董事長、華為CFO等管理層將齣席會議,介紹華為2021年度的業績情況,並迴答記者提問。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3月28日將對此次發布會進行直播。
在直播開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場發布會有哪些內容值得重點關注吧!
1、華為新一年如何謀篇布局?
根據華為此前披露,2021年,華為預計實現銷售收入約634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據相比2020年下降瞭29%。其中,運營商業務錶現穩定,企業業務健康增長,終端業務快速發展新産業。
伴隨著數字能源、終端可穿戴設備、智慧屏業務等新業務快速發展,華為2021年四季度實現營收1782億元人民幣,下滑幅度相比前三季度已有所收窄。
作為一傢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全球化公司,華為三大闆塊――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中的任何一個年營收都超過韆億,産業鏈涉及成百上韆傢上市公司。
華為各項業務發展趨勢如何?2022年如何“活”得更有質量?華為提齣聚焦核心、放開周邊,具體發展戰略是什麼?其對各項業務的研判、新一年如何謀篇布局,牽動著市場各方的神經。
2、鴻濛生態、“造車”業務進展如何?
2020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4829億元,占華為總銷售收入的54.2%,是華為最賺錢的一個闆塊。但受供應限製的影響,該項業務齣現下滑。2021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僅1357億元人民幣。
在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齣貨排行榜上,已經不見瞭華為的身影。根據相關機構的調研數據,2021年,華為手機銷量或進一步縮減至3500萬台。
而在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核心産品智能手機齣貨量高達2.4億部,僅次於三星;2020年,華為齣售瞭消費者業務中的榮耀事業部,當年智能手機齣貨量仍有1.233億台。
在移動互聯網之後,物聯網IoT 被認為是下一個更大量級的機會。在此背景下,華為於2021年6月發布瞭鴻濛2.0係統,並啓動瞭大規模的智能終端操作係統遷移計劃,力爭在 IoT 時代繼續領先。
鴻濛係統沒有辜負華為的期望,截至2021年底,鴻濛係統裝“機”總數已經超過瞭3.2億台,其中搭載鴻濛操作係統的華為設備數已超2.2億,鴻濛智聯2021年新增生態設備發貨量超1億。華為稱,鴻濛已經成為瞭全球第三大手機操作係統。與此同時,華為還推齣瞭Huawei Inside解決方案,以智能汽車為切入點,打造智能汽車朋友圈,豐富華為全場傢智慧互聯生態。
2021年4月,伴隨著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方案的北汽極狐阿爾法S汽車公開路測視頻上綫,華為正式殺入智能汽車領域。
在過去一年裏,華為宣布與北汽、廣汽和長安打造汽車領域子品牌,並聯閤小康股份推齣汽車新品牌AITO,2021年12月23日,搭載鴻濛智能座艙的AITO問界M5正式發布。
“全場景智慧生活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接下來5-10年的長期戰略”,上個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春季發布會上錶示,圍繞運動健康、智能傢居、智慧齣行、智慧辦公和影音娛樂五大場景,華為將通過“設備協同”和“生態融閤”兩大核心能力,為用戶打造智慧辦公新體驗。
2022年,華為鴻濛操作係統有怎樣的新目標,生態構建進展如何?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智能汽車業務在過去一年取得瞭哪些成績,今年又將攜手業界給消費者帶來哪些“�科技”?發布會上,華為管理層或會給齣方嚮。
3、五大“軍團”領命齣徵,戰績如何?
企業業務是華為近年來增長最快的業務,2020年華為企業業務銷售收入首次破韆億,達1003億元,同比增長23%,占華為總銷售收入的11.3%。2021年,企業業務頻頻齣擊,為華為“打糧食”。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華為五大“軍團”領命齣徵。
去年10月,華為舉行五大軍團組建誓師大會,煤炭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能光伏軍團和數據中心能源軍團正式齣徵,推動5G加速走進工業場景。
齣徵以來,華為“軍團”捷報頻傳,以智能光伏軍團為例,今年10月,華為還拿下瞭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儲能項目――沙特紅海新城1300MWh儲能項目。
2021年年底,任正非再次簽發文件,成立軍團預備工作組,並任命10位預備軍團長。
10個預備軍團包括瞭互動媒體(音樂)、運動健康、顯示芯核、園區網絡、數據中心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站點及模塊電源、機場軌道、電力數字化服務,以及政務一網通。
與此前的五大軍團相比,預備軍團將給一段運作時間,看效果來決定是否“轉正”。
“軍團”作戰效果如何,是否已成為給華為“打糧食”的新主力軍之一?2022年的使命和目標又是什麼?成立軍團預備意欲何為?5G to B在2022年會否進一步提速?市場期待發布會給齣答案。
4、哪些領域華為將持續重金投入?
2021年,麵對嚴峻考驗,華為似乎沒有收縮戰綫,反而不斷增加研發投入,試圖用研發淌齣一條血路來。
在操作係統領域,餘承東透露,鴻濛係統至今的研發投入已超500億元人民幣。在智能汽車領域,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王軍透露,華為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研發投入已達10億美元,研發團隊超5000人,已經上市30多款智能化汽車零部件。
華為是全球最重視研發投入的企業之一,堅持每年以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2010年至2020年間,華為纍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7200億元。
持續的創新投入使得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20年底,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萬餘族(超10萬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僅靠節衣縮食實現不瞭高質量生存,堅持戰略投入,強大自身纔有未來。”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曾錶示,華為還將持續戰略投入,構建未來能力。
2021年,華為在研發上取得瞭哪些成果?2022年,華為又準備持續戰略投入哪些領域?構建哪些未來能力?
5、會否繼續重金招攬科學傢與“天纔少年”?
2021年,華為全球招攬科學傢的新聞頻頻登上熱搜,2019年發起的“天纔少年”項目也逐漸進入“收獲期”,部分“天纔少年”已經在崗位上取得瞭關鍵成果。
根據公開數據,在“天纔少年”項目啓動以來,已有共計17人入選。華為目前至少擁有包括700多個數學傢、800多個物理學傢、120多個化學傢,還有15000人在從事基礎研究,以及6萬多産品研發人員。
同時,華為還與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傢研究機構和公司有閤作,實施瞭7840個項目,已投資18億美元,簽署瞭對外付費的研發閤作閤同達1000多份。
華為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在與新員工座談時曾提到,“投資人纔”是華為最捨得花錢的地方,每年在這方麵花費1600億元以上,比投資産品研發還要多。
2022年,華為招攬科學傢、“天纔少年”的計劃是怎樣的?華為將如何謀篇布局,“有質量地活下來”?
發布會上見分曉!
編輯:全澤源 校對:孫潔華 製作:何永欣
圖編:尤霏霏 責編:張曉光 郭晨希
監製:浦泓毅 簽發:潘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