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6:27:54 PM
放眼全國,強省會戰略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流選擇。據搜狐城市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廣西、江西、貴州、山東、江蘇、福建、河北、雲南、湖南等多個省份提齣實施強省會戰略,數量超過全國省區的一半。
不過,即使有強省會戰略加持,城市能級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2021年,至少有18個省會城市經濟首位度下降,甚至連首位度墊底的石傢莊、呼和浩特、南京和濟南也在此列。
與省內其他經濟強市相比,它們差在哪兒?要如何突圍?
長春等10省會首位度超30%
濟南等4省會首位度墊底
經濟首位度即城市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是評估省會城市能級大小的最核心指標。業內普遍認為,當一座省會城市的首位度超過30%,大體可以認為它的能級較強。
2021年,共有10座省會城市的經濟首位度超過瞭30%,分彆是長春、銀川、西寜、成都、哈爾濱、西安、拉薩、武漢、海口和蘭州。這些城市所處省份大多地域廣闊,但發展條件較差、城鎮化水平不高,人口、資金等各類要素流嚮省會,集聚程度自然較高。
還有4座省會城市首位度不足20%,屬於明顯的“弱勢省會”,分彆是濟南、南京、呼和浩特、石傢莊。它們所在的省份大多擁有雙中心或多中心,省會城市並非省內第一經濟強市,甚至不是第二強市。不同的是,山東、江蘇省內經濟強市林立,濟南、南京這樣的萬億GDP城市也無法做到一傢獨大;內濛古和河北則是整體實力較弱,省會城市泯然眾人。
對於經濟欠發達省份來講,如果省會不強,就難以避免人纔、資金等要素嚮省外流齣;同時,省會集聚和配置資源的能力不夠,也會導緻省內各市缺乏嚮心力,難以與其他省份展開競爭與閤作。
因此,從2019年開始,陸續有省份提齣“實施強省會戰略”或“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截至目前,已有廣西、江西、山東、福建、貴州、河北、江蘇、廣東、黑龍江、雲南、山西、甘肅、湖南、內濛古等超過半數的省區,齣台瞭詳細政策或屢次官宣支持省會做大做強。其中既有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省份,也有山東、江蘇、廣東這種東部沿海經濟強省。由此可見,大部分省會城市,都有一個“強省會”的夢想。
不過,即使有強省會戰略加持,城市能級的提升也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十四五”開局之年,至少有18座省會城市首位度齣現下滑。之所以說至少,是因為烏魯木齊的GDP尚未公布,而從烏魯木齊晚報此前公布的數據(3600億元)來看,去年烏魯木齊的首位度也有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首位度墊底、且已開啓強省會進程的濟南、南京、呼和浩特、石傢莊,首位度同樣不升反降。它們究竟差在哪兒?
濟南、南京“傢裏沒廠”
呼和浩特“傢裏沒礦”
這四大省會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並非省內第一經濟強市,甚至不是第二強市。去年它們的經濟首位度齣現下滑,省內第一強市的占比卻都有所提升――青島、蘇州、鄂爾多斯、唐山GDP占全省的比重,分彆較2020年提升瞭0.06、0.24、2.63和0.46個百分點。
與省內第一經濟強市相比,這些省會城市主要差在哪兒?從數據來看,主要差在第二産業。去年青島、蘇州、鄂爾多斯和唐山的二産增加值和增速,幾乎都高於自傢省會城市。究其原因,青島、蘇州大體屬於“傢裏有廠”,鄂爾多斯屬於“傢裏有礦”。
青島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近年迴歸製造業初心後,更是迎來瞭集中爆發。2021年,青島二産增加值增長6.9%,高於濟南的3.6%;二産投資大增25.4%,高於濟南的-4.2%。另外從規上工業總産值,以及規上工業企業、國傢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來看,青島幾乎都可以倍殺濟南。
南京與蘇州之間的差距就更明顯瞭。蘇州工業實力全國頂尖,去年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4萬億,位居全國前三;二産增加值增長9.5%,高於南京的7.6%。此外,蘇州規上工業總産值和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幾乎可以達到南京的3倍。
唐山是既有礦又有廠的城市。去年唐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9%,高於石傢莊的4.4%;二産投資增長7.3%,高於石傢莊的-7.8%。雖然石傢莊在工業企業數量上與唐山不相上下,但規上工業總産值,唐山卻倍殺石傢莊。
鄂爾多斯受益於去年煤炭價格大漲,全市經濟增長迅猛。2021年,鄂爾多斯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占到規上工業增加值的85%,拉動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4.9個百分點。去年鄂爾多斯GDP占全省比重上升瞭2.63個百分點,影響瞭包括呼和浩特在內的全部地市。
無論是“傢裏有廠”還是“傢裏有礦”,這些非省會經濟強市都靠工業建立起瞭強大優勢。如今,實施強省會戰略的濟南、南京等城市,也將目光瞄準工業,想要提升工業對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
南京、濟南提齣“再工業化”
石傢莊、呼和浩特加快産業調整
從2020年開始,南京、濟南就相繼提齣瞭“再工業化”政策。
2020年4月,南京將工業列進各城區考核,讓10年前就告彆南京主城區的工業重迴主城區。5月,南京又印發瞭《規上工業企業追趕三年行動計劃》,力爭通過三年時間纍計淨增規上工業企業2000傢以上,進入省內前三名。
同年7月,濟南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時隔15年再提“工業強市”。它的目標是爭取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破萬億。
時隔1年多,它們的成果已經開始顯現。2020年,南京規上工業企業淨增524傢,總量超過揚州、鹽城,位居全省第五。2021年,濟南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4.02%,比2020年提升瞭0.74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8335.8億,比2020年增長10%。
石傢莊前些年因淘汰落後産能,對經濟發展造成瞭不小影響。去年河北正式實施強省會戰略,也調整瞭石傢莊的産業布局。“十四五”期間,石傢莊將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食品、商貿物流、裝備製造五大韆億産業,力求在五年內取得突破。
呼和浩特比較特彆。去年內濛古印發瞭《呼包鄂烏“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將呼包鄂烏“捆綁”發展,形成全區增長極。內濛古對呼和浩特的定位是以服務型經濟為主體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工業製造不是重點。未來,呼和浩特將重點培育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現代物流和文化旅遊等六大産業集群。
俗話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城市能級的提升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通過産業調整來提升城市能級就需要更多時間。
更何況,強省會並非唯一選擇。對於河北、內濛古這樣的腰部省份來說,一個強有力的中心城市是參與區域競爭的重要資本,實施強省會戰略是大勢所趨。但對於山東、江蘇這樣發展均衡的經濟強省,強省會並不是必要選項,“多點開花”更能體現區域經濟活力。
參考資料:
[1] 各省市統計局
[2] 7個非省會城市逆襲!但再說一次,強省會勢不可擋.西部城事
[3] 製造業重新“進城”:濟南時隔15年再提“工業強市”,杭州擬齣讓萬畝工業用地.21世紀經濟報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