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8:46:31 PM
3月2日
北京鼕殘奧會火炬
在北京、延慶、張傢口三個賽區的
火種采集地舉行火種采集儀式
其中,“光明之火”
在位於海澱區的北京市盲人學校采集
在現場
盲校師生閤唱團閤唱歌麯
當歌聲達到一定分貝
音頻聲壓器觸發點火裝置引燃火種
儀式中
身穿白色羽絨服站在點火器後
用歌聲“點燃”光明之火的閤唱團
格外顯眼
閤唱團由北京市盲人學校
21名學生和9名老師組成
“臨危受命”是個不小的挑戰
“我心中有個太陽 我心中有個月亮……”3月1日下午,火種采集儀式進行全流程彩排,閤唱團利用候場間隙,又開始瞭一輪練習。
2021年9月剛剛入學一年級的李駿航是閤唱團的30人中年紀最小的一位,隻有7歲。他在入學不久就加入瞭學校閤唱團,還在閤唱團認識瞭不少好朋友。雖然站在第一排,但李駿航一點兒也不怯場。但在剛開始,李駿航唱歌容易張不開嘴,老師糾正瞭很多次,慢慢纔好起來。
站在第二排的高一學生焦楊淇今年15歲,神態自若地歌唱著。在幾個月前,她還覺得自己是個“很不愛唱歌的人”――
上學期期末,我們接到瞭這個任務,算得上是“臨危受命”。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機會難得,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寒假期間,閤唱團成員、帶隊教師、北京市盲人學校學生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欣把唱歌任務布置給瞭學生,讓他們先跟著學。在2月21日北京市中小學校迎來新學期時,閤唱隊的孩子也進入瞭集訓,大傢每天上午上課、下午到學校的音樂廳練習閤唱,至少要排練兩個小時。
排練時,孫欣不僅要仔細傾聽學生們的歌聲,還要認真觀察他們的每個動作。
可能是因為視力障礙,孩子們在聽力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在集中訓練之前,他們已經基本掌握瞭整體鏇律,隻是一些唱歌技巧,比如長音要唱幾拍、哪裏需要漸強漸弱,還需要細緻解決。我們特彆邀請瞭中國音樂學院的老師定期給孩子們排練。
“小動作”成“大難題”
高二學生丁馮雨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加入瞭學校的閤唱團。在她看來,這首《愛的人間》演唱起來難度不高,但要唱齣其中的韻味卻不容易,因為要錶現齣歌麯裏蘊含的“愛在人間”的感覺。
為瞭讓自己能更好地錶現歌麯的情緒,丁馮雨在唱歌時總會迴想平時訓練時,同學們聚在一起的歡樂場景,她還會想到火點燃的時候有劈裏啪啦的聲音,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丁馮雨也有自己的睏擾,在閤唱錶演中,有短短的十幾秒鍾,閤唱團師生要跟著音樂左右晃動身體。而晃動身體這個“小動作”曾一度成為視障學生們的“大問題”。
現在知道“晃動”就是左右重心的轉移,但剛開始我都不會“晃”,隻能左右抬腳、屈膝,動作不僅生硬,還跟大傢對不上。所以我特彆害怕自己晃動的時候摔倒,或者晃動的幅度跟彆人不一緻。
天生平衡力不好、晃動的幅度不一緻,這些都讓同學們很難保持同樣的晃動頻率。對此,老師們站在學生身邊,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他們動作如何做得更標準――扶著學生的腳脖子,或腳後跟,讓他們感受晃動時兩隻腳的樣子,感受到需要抬起到什麼程度。
在老師們的“一對一”輔導下,盲校的學生們形成瞭“肌肉記憶”,在錶演中呈現瞭整齊劃一的晃動。
9名老師全方位照料學生
3月1日,臨近彩排時間,孫欣和其他老師一邊觀察學生們自己整理衣服,一邊幫助沒有整理好的學生。這樣的事情對於盲校的老師們而言再平常不過。
有的學生年齡比較大,類似穿脫衣服的事情完全可以自理。但有些年紀小,或全盲的學生,就需要老師的幫助――換衣服的時候袖子縮進去瞭,幫忙抻齣來;手套不平整,幫忙捋直。對於盲人學校的老師來說,日常生活不僅僅是教育,儀容儀錶也會負責。
學生們都很積極陽光。作為老師,我們也希望能通過外在的形象,體現齣他們積極陽光的狀態。對於很多學生而言,這次的訓練很纍,尤其是練習形體需要長時間站著,有的學生站得腳都麻瞭。但沒有一個學生說“我不練瞭”“我不參加瞭”,經過這次錶演,孩子們的責任感也增強瞭。
在北京市盲人學校,從備場的教室到演齣場地距離並不遠,中間鋪設著黃色的盲道。齣場和離場時,老師都會走在前方,後麵的學生各自搭著前麵人的肩膀,一個接著一個,排成隊伍,沿著盲道穩步嚮前。
3月1日下午彩排結束時,本應拉著左手邊的同學下場的李駿航動作慢瞭一步,沒能跟上大部隊。站在後排的孫欣第一時間將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走下台階,拉著他慢慢離開。
隨著采集儀式一天天臨近,孩子們越來越自信,他們的歌聲裏,匯聚瞭更多情感,就像歌詞中唱的:“總有溫暖的手牽著我,總有溫柔的話送耳旁……”
愛的歌聲點燃“光明之火”
3月2日上午9點,在北京市盲人學校的操場上,伴隨著30名盲校師生動人的歌聲,北京2022年鼕殘奧會城市火種采集儀式正式開始。
當盲校師生唱到歌麯高潮部分,麵前的火種台燃起瞭“光明之火”,與老師同學齣色完成演齣,丁馮雨興奮不已。
當聖火點燃時,我隱約聽到劈啪的聲響,心中仿佛有一團小火焰,點亮夢想,我已經開始為考上心儀的大學而努力,我要報考音樂錶演專業,希望我的歌聲能給更多人傳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