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9:51:59 AM
本文導讀: 《傢庭教育促進法》賦予瞭傢長對孩子進行傢庭教育的法律責任。父母該做些什麼?怎麼去做?傢長如何利用日常生活知識來輔導孩子學習?
根據清華學霸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經驗來看,傢庭教育中,必須按照孩子的年齡、理解能力和興趣去指導他們。最重要的就是鼓勵他們去發問和學習,要提防把他們學習的興趣窒息。父母輔導孩子學習不是僅限於直接將知識告訴他們,最重要的責任在於:
(1)保持孩子學習的好奇心,鼓勵他們不恥下問,要“學”就應先肯“問”,有問纔有答;
(2)培養孩子學習的情緒,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愉快寜靜的環境裏隨時隨地保持開朗的心情,任何時間都可接受新的知識,專心一緻去研究新的事物;
(3)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幫助孩子剋服學習時所遇到的睏難,分享孩子完成一個學習階段時的樂趣和贊賞孩子學習的成績。
一、 不做學問和分數的奴隸,怎樣看待分數?
為求日後升大學及有較好齣路,競爭入名校就讀已由中學推前到小學,甚而推前到要讓孩子在有名氣的幼兒園就讀。由於名校學額有限,競爭也就劇烈;能不能入名氣好的學校或繼續在那裏就讀,那就要看分數瞭。很多教育傢都不同意這種為分數而尋求學校的態度,但現實既是如此,不同意亦無可奈何!
學問的多少是很難估計的。在社會上,最普通的評估製度是以學生在學校度過的年數而定,這就是中學畢業生、學士、碩士或博士的定義瞭。當然啦,社會人士的眼光就以為博士應該比碩士有學問,學士比中學生有知識瞭;若在同等一學曆上,就用分數的高低來定優劣瞭。
這個製度當然不是盡善盡美,而事實上,不是每個博士都比碩士來得能乾,不是每個中學生都比不上大學生。但教育製度既是如此這般,不去接受也不成瞭;既然接受瞭,也就隻好加入競爭行列,和同輩們比一比。
結果呢,名列前茅的歡欣鼓舞,名落孫山的就黯然神傷瞭。似乎分數不是代錶一切,但分數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卻絕不能忽視。
要有優良的分數,孩子必須具備:
(1)健全的智力;
(2)健康的身體;
(3)人為上的努力;
(4)情緒上的平衡。
如果四者缺一,成功的概率就會跟著下降。所以傢長若要孩子有優良的成績,就必須注重以上四點要素。讓我們假定你的孩子不是“天纔”,但看上去五官端正,總不會是“盤纔”,那就極有希望成為“人纔”。有瞭一錶人纔,而身體上四肢五官都齊全,除瞭傷風感冒小毛病外,就算得上是身體健康瞭。
有瞭這兩個要素,第三和第四個要素就得父母的輔導和栽培,以及孩子自己努力用功、勤奮嚮上瞭。情緒上能否取得平衡,就要視生活環境而定,有時並非孩子本身能夠加以控製的,父母若能留心觀察,給予愛心,加上一些教導的技巧,幫助孩子快快樂樂地去度過童年是不難的。
二、 分數與快樂你會為孩子選擇什麼?
因為用功讀書以緻失去愉快的情緒,是劃不來的,因為不快樂的兒童很少會有好成績。反過來說,為瞭培養孩子愉快的情緒而不督促孩子去用功也不成,失敗的孩子不會享受永恒的快樂的。
有瞭這個概念,傢長要重視孩子的成績,但不要死心眼,驅使自己和孩子去做分數的奴隸,造成活著是為瞭爭取良好的成績,若是如此,真是白活一場瞭。
三、降低目標,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
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如果上麵提及的四大因素,都已努力過,那就算是盡瞭職責,隻好認命瞭!告訴自己你們的孩子是大器晚成,這時最好把競爭的目標降低一點,由前三名,改為前五名,或由前十名改為成績閤格不必留級,以作為理想。結果,隻要成績閤格也換來一傢樂融融,這總比有些孩子為瞭考不上第~名而發脾氣來得現實,是不是?
四、傢長如何與學校架起共育孩子的橋梁?
學校總有教育的宗旨,最普通的便是德智體美,課程和活動的編製也按著這個目標而進行。如果做傢長的不閤作,限製孩子參加學校的活動或沒有重要事也讓孩子缺課的話,這就影響學校對課程的施行,從而影響孩子學習的機會瞭。
如學校舉行運動會、野炊、學業展覽會、畢業典禮等集會,孩子都期望父母會來參觀自己的成績或錶演,就算沒有什麼特彆的東西可以炫耀的,他們都希望父母來看看自己的課室、壁報和自己的座位。而且其他同學今天都有傢人陪伴著熱熱鬧鬧到處逛;如果隻是自己一個形單影隻也是頂叫人難堪的,不傷心纔怪呢。
其實參觀學校舉行的集會還可以認識學校的環境,認識孩子們常常談及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傢人,最重要的是可以認識孩子的老師,找機會跟他聊聊,多方麵去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和學業的進展等等。
和老師們談及孩子的情況時,避免不要盡是訴說孩子的弱點和不良習慣,比如孩子要吮著拇指纔入睡,吃飯時還要用湯匙,晚上不肯洗澡等等的“秘密”。孩子在旁聽見瞭好難為情的,真的什麼麵子都丟光瞭,以後麵對老師時是多麼尷尬啊!老師見到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可以把話題技巧地挪開,談些學業上的問題或學校的活動,打個圓場,大傢都留個麵子好收場。
假若孩子在傢裏有什麼不良的習慣,要去請教老師,傢長們最好另約一個時間。一來,社交場閤不是討論孩子問題的地方;二來,在孩子跟前與彆人討論他的問題,是太傷他的自尊心瞭。傢長們韆萬不要在找不到話題的時候就把孩子犧牲掉瞭。
在傢長會裏,如果大傢能夠討論孩子的特彆問題,如李傢的兒子不撒夜尿,張傢的小妹妹不起床上課等等,把問題提齣來討論,互相交換意見和心得是頂有意思的,傢長們會得益不少。
但最重要的就是記著不要迴傢告訴孩子那個孩子有什麼問題,因為一旦把這些資料公開瞭,孩子迴到學校就公布齣來,這對其他孩子是很不公平的。老師也不必把討論會談的孩子拿來個彆訓話。
沒有人喜歡自己的弱點被暴露的,否則以後孩子就會很自卑,覺得沒有改良或自製的必要瞭;就是壞人也會假惺惺地在陌生人麵前裝上一副笑臉來掩飾自己的弱點,孩子的心理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