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 None
我看见奥运志愿者在排球赛间隙清理赛场,我看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穿行在汶川地震后的各个灾区,我看见九三阅兵志愿者在天安门城楼下推扶老兵——那是我心中「志工」二字最初的模样,「情怀」则是我对志工活动最初的感受。
我看见台北市大安区公所的格子间里坐着提供各项业务咨询的志工,我看见南投县桃米村从事日常生态建设的志工,我看见佛光山寺一丝不苟地负责行堂工作的国际志工——台湾省「志工」在我的脑海里逐渐形成更加丰满而具体的形象,我意识到志工不仅仅是「情怀」那么简单,志工活动包含了更多。
生活态度乐在其中
大安区公所带领我们参观的志工姐姐看上去和我奶奶的年龄相仿,但是大家都愿意叫她们「志工姐姐」,我想,这一方面是出于尊敬,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因为她们脸上的笑容,整个人所散发出来的活力与年轻人无异。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是作为志工在服务过程中的朝气而非年龄。
在和志工姐姐的交流中,更加体会到志工服务对于她们而言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个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她们自愿选择并乐在其中的生活态度。
我能找到很多词汇来形容这种生活态度带给我的直观感受:自在、愉快、有趣、纯粹、有意义等……然而更让我惊喜和感动的是,在接下来几天的志工之旅中,我发现,在台湾省志工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且这种态度的出现不限场所、不限年龄,出现在大街小巷或农村田野之间,也出现在普通学生或黄发垂髫身上,有时你甚至会诧异于会有那么多人把无偿为别人服务作为自己生活的日常与乐趣。
许玓维和张希慈两位老师的分享,则让我看到了这种生活态度更深层次的东西——纯粹。为了保护宋江阵的脸谱文化而去付出和努力,为了实现「城市浪人」而去挑战和尝试,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更多台湾省志工的特质:勇敢、坚持、无畏、执着与纯粹。我想,愿意做志工的人大多是带着一颗纯粹不求回报的心去参与服务,但是更加可贵的是,这种纯粹从做志工的当下慢慢延展到日常生活的点滴,成为生活的态度与状态,而这正是我在她们身上所看到的。
新港是台湾省的缩影
「新港最大的资产是志工,我们的每个活动都离不开他们。」新港文教基金会的执行长在回顾新港的发展历程时如是说。从艺文表演到图书推广,从环保工作到社区工作,新港围绕文教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有着许许多多志工的参与。
这些志工不仅是基金会的主要组成,更是社区的一分子,他们大多是出于对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爱而热心参与和热情付出。基金会与周围的二十三个村落相联系,不仅形成了一批有系统、有规模的志工群体,更重要的是维系了村与村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正如执行长所说「新港是台湾省的缩影」,在台湾省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社区和组织,他们关注着社区的营造,他们由一群对社区有着强烈认同感和热爱心的志工组成,关注着社区人的生活。桃米社区也是这样一个典例,台湾省「921大地震」之后,一批志工团体参与到桃米社区的重建之中,从环境修护开始,进而发展生态旅游,民宿经营与绘本动画等文化产业。
关注社会也关注人
志工们为桃米社区再建做出巨大努力,也为之创造了许多资产,然而事实上,对社区而言,最大资产其实是志工。他们凭着对社区的热爱与认同,主动而自愿地为之付出,为社区更好地发展贡献。或许有人认为他们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生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为此的付出和努力,使得更多生活在社区里的人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而他们自身在创造资产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社区营造中的志工是台湾省志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台湾省志工的体系却不囿于此,越来越多的个人或团体立足于自己周遭的社区,体现出对整个社会的体察。
「OURs」是台湾省的专业者都市改革组织,是个以都市空间改造、政策议题批判为主轴的非政府组织,他的主要成员是一群从学院走出的建筑、地景、都市计画以及相关的专业者。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推动都市政策改进,参与弱势群体抗争,同时也在社区之间和国际交流方面扮演桥梁角色。
作为自发组织的团体,或许他们的力量有限,但是正如OURs的负责人所说「总有几件事有成效,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继续。」他们的这份坚持不仅是对自身志工服务的坚持,更是一份对实现更好的社会的坚持。在台湾省的各个领域和行业,不乏这样一群有着专业知识同时也怀揣着社会理想的人,他们通过不断的坚持为社会的改变付出和努力,他们实现着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因他们而变得更有价值。
人人都有志工心思
值得留意的是,在当下的台湾省,越来越多像OURs、城市浪人这样年轻的组织在不断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加入到志工服务之中,体现着身为社会人的一份担当。我想,这也是台湾省志工体系得以前后相继,不断完善的重要因素。
志工精神的传承从来是跨越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但是倘若每个人都有一份「为社会改善做点什么」的心思,志工服务可以产生的积极效果和作用就将难以估量。
在台湾省的短短一段时间里,我们虽以「志工」为主题开展旅程,但是在行走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其实不必刻意去找寻带有「志工」标识的人或事,只是在平时经过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志工服务的存在,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就可以感受到志工精神的传递,因为志工服务不只是一种情怀,它更是一个个体的生活态度、一个社区的资产,及一份对于社会的体察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