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7/2022, 5:41:06 PM
有句老話是:有啥不能有病,沒啥不能沒錢。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金錢:要想生活得滿足,光有錢不夠
隻要有瞭足夠的錢,我們就很容易說“錢不是一切問題”。
不幸的是,我們確實是越有錢就越貪婪。
哲學傢阿瑟・叔本華曾經一針見血地指齣:“財富就像海水,喝得越多,渴得越厲害。”
我們大多數人會在生命的某個時刻意識到,生命中真正的財富就是生命本身。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也許是陳詞濫調,但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真的有人想成為墳墓裏最富有的人嗎?
聽過一句話:
“做被錢喜歡的工作,過被錢喜歡的生活。”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繞,其實很簡單:
“錢就是為人服務的,如果花瞭錢卻不能産生幸福感,錢就會不高興。”
很多人忙於賺錢,卻不敢給自己一些享受生活的時間。
賺錢明明是為瞭更好地生活,可不知道為什麼一直為金錢焦慮。
人的不幸,相當程度上是因為盲目,無知。
不知不覺成為消費理念之下的奴隸。
卻又對錢的精神缺乏基本的理解,終於,被貧睏,被“被迫勞動”式地朝九晚五工作,牢牢捆綁,終其一生。
一天到晚和錢打交道,卻很少思考和金錢的關係:
我們是被錢所睏?
還是開心地用錢創造美好的生活?
我們對金錢以及金錢象徵意義的信念,很大程度上由我們的父母塑造而成。
金錢成瞭傢庭內部的情緒貨幣(emotional currency)。
父母處理金錢的方式影響瞭我們對金錢的看法。
誰有零花錢,誰沒有?
分錢時,公平嗎?
這些與金錢有關的交往互動能激起強烈的情緒反應,比如羨慕、害怕、希望、憎恨、欣喜,尤其是厭惡。
金錢之所以有那麼大的象徵意義,也和這些情緒反應有關。
金錢,除瞭能象徵權力和控製外,還能象徵贏得人生遊戲。
它是個人成功的標誌,意味著過得比彆人好。
如果缺乏自我價值感,我們可以用金錢對彆人說“不要小看我”。
金錢是我們戰勝逆境的證據,讓我們得到彆人的認可――這是我們所渴望的,可以幫助我們加固搖搖欲墜的自尊。
金錢是商品交換的産物,也是資源的象徵物,為現代人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保障。最初,我們是通過父母給予的資源(金錢)使我們活瞭下來,但這些資源(金錢)的可獲得性和味道是不同的。
比如,父母為你花錢是慷慨的,是開心愉悅的,你體驗到的金錢的味道就是甜的,是易獲得的;
相反,如果父母賺錢很辛苦很操勞,你感受到的金錢就是苦的,不易得的。
在被養育的過程中,我們會對金錢的可獲得性和味道形成一定的記憶,內化的資源模式會影響我們與金錢的關係。
例如,在一些人眼裏覺得賺錢是很苦的,花錢是讓人心疼的,而有的人會認為賺錢很有趣,花錢也很享受。
在心理谘詢中,我常常要和來訪者討論他們和錢的關係:
他們是如何花錢的,他們目前的經濟狀況如何,他們和伴侶在金錢的分配上是否有分歧等。錢的問題並不單單是錢的問題,它往往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問題。
人和錢的關係會成為一個谘詢的切入點,然後展開更多的生活細節,引齣更多深層的問題。解決瞭這些問題,來訪者的生活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我們和錢的關係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我們通過修復自己和金錢的關係,往往就能讓整個人生發生很大的轉變。
沒錢的人生苦,隻有錢的人生痛
人沒錢如果安貧樂道,看得開也沒有什麼苦的,隻為錢放棄瞭很多東西,那就會痛。
物質財富上人心永遠得不到滿足,想得到更多,當瞭皇帝想成仙,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錢,失去瞭身心健康,生活的快樂,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人生可以追求錢,又不能隻追求錢,成為錢奴。
《浮生六記》,有一段話直抵心靈:
世事茫茫,年光有限,算來何必奔忙?
人生碌碌,竟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麯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
閑下來纔能活得像個人。
反而更能看清人生的意義在哪裏?
美在哪裏?
不是閑人閑不得,能閑必非等閑人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多少錢、如何賺錢、賺瞭多少錢、花瞭多少錢或存瞭多少錢.....
你人生的價值是來自於你自己內心的豐盛。
你給予自己多少愛 (不自責 / 不否定 / 不批判自己)、
你給予他人多少愛 (不評斷 / 不否定他人)、你接受自己多少的愛、你接受他人多少的愛 ?
金錢不是終點,而是生活模式的體現,是一種狀態。
欣賞,贊美,喜悅,愛紅塵,柴米油鹽醬醋茶。
愛身邊的人,賺錢,美好,修自己內心的清明,身體健康,情感順滑,靈魂迴歸。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谘詢師、塔羅牌占蔔師、行星能量頌鉢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捲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實用心理學
服務範圍
婚姻情感、戀愛傢庭、親子關係、傢庭教育、青少年心理成長、團體心理輔導、減壓放鬆、兩性關係、網癮厭學、中考、高考心理疏導、考試焦慮、抑鬱情緒、強迫行為,焦慮情緒、失眠治療、恐懼、私人心理顧問、職業規劃、企業EAP、心理谘詢、心理谘詢室建設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