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2:01:12 AM
晉朝是個非常奇葩的朝代,他們以“孝”治天下。這個“孝”堪稱24K純孝,純粹到可以淩駕於法律之上。
比如我們下麵要說的這位,他打著“替父報仇”的口號殺瞭朝廷命官,卻因為奉行“孝道”而沒被處罰,這是怎麼迴事呢?
一、兩世恩怨
瀋充少年便好讀兵書,且武藝高強,得到當時的大都督王敦的賞識。幾年內步步高升,成為王敦的左膀右臂。
由於王敦和當時的權臣劉隗有矛盾,前者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討伐劉隗,瀋充負責幫助王敦招兵買馬,被任命為大都督,統率東吳軍事。
沒想到事態越來越亂,打跑瞭劉隗後,王敦還想教訓皇帝,公然叛亂。於是王敦等一眾亂臣賊子上瞭通緝令,瀋充的身價是“三韆戶”。也就是說殺瞭瀋充的人,可以獲得食邑三韆戶的奬賞。
不過朝廷又後悔瞭,覺得可以拉攏瀋充。於是瀋充的同族親戚瀋禎前來當說客:如果你起兵反抗王敦,朝廷封你當大司空。
這一下捅瞭馬蜂窩,本來靜觀其變的瀋充發怒瞭,“你們把我當什麼人瞭?懸賞我都不怕,現在要用高官厚祿誘惑我,這不是敗壞我名聲嗎?”
為瞭“保住”自己的名聲,瀋充毅然決然幫助老領導造反,並且一條道走到黑。
結果也很明朗,叛亂被平息,王敦等人都失敗瞭。走投無路的瀋充隻能跑,慌亂中跑到老部下吳儒傢中。此時的吳儒已經“改邪歸正”投降朝廷,看著瀋充這個行走的“三韆戶”,吳儒笑瞭。
瀋充被老部下引入內室,吳儒說:“真好,從明天起我就是三韆戶的侯爵瞭。”
瀋充說:“你是我的部下啊,誰能殺我你也不可以。如果你殺瞭我,我死也要滅你全族。”
叛將瀋充被滿門抄斬,名單中還有他的兒子瀋勁。不過瀋勁被同鄉藏匿,因而得以幸免。
瀋充雖死,但沒想到他一語成箴。幾年後,瀋勁高舉“為父報仇”的旗號先是刺殺瞭吳儒,隨後又滅瞭吳氏一族。由於他的瀋氏傢族勢力強大,晉朝又以“孝”治天下,瀋勁並沒有受到處罰。
不過作為罪臣之子,瀋勁也被朝廷嫌棄,直到30歲都沒有官作。
二、誌雪傢恥
雖然被世俗所不容,但瀋勁的目標是雪刷傢庭恥辱。他潔身自好、誌存高遠,被遠近鄉裏稱贊。很快,他就引起瞭一個人的注意――王羲之的同族兄弟,吳興太守王鬍之。
王鬍之屢次嚮朝廷推薦瀋充,理由是現在北伐得力,急需人纔,瀋充正是優秀人選。瀋勁一路擢升為平北將軍、司州刺史。
司州的辦公地址在洛陽,此時東晉王朝在桓溫等人的指揮下一度收復瞭洛陽。隻可惜,桓溫北伐隻是為瞭擴充自己的勢力,洛陽得與失根本不在乎;朝臣們也看齣桓溫的心思,對北伐也不支持。
北伐並沒有及時擴大戰果,洛陽也在重重包圍之內,這個“司州刺史”的官位完全是“送死刺史”。
可瀋勁不在乎,他要的是為傢族雪恥,戰死沙場是最好的選擇。隻可惜在這關鍵時刻,王鬍之病死瞭。瀋勁前往辦公地點報到的事情也隻能就此擱置。
朝中沒人,諸事不靈。此時的“司州刺史”要麼現場報到,要麼到自己老傢當一個太平小官。
瀋勁還是固執地選擇瞭前者。此時,洛陽守軍不足兩韆,守將幾次三番告急。皇帝看著瀋勁錶決心的奏疏,封瞭後者一個守城長史的官銜,相當於洛陽戰區的二把手。
不過好處不是這麼容易得到的,火綫提升的代價是自己籌錢、自己籌糧、自己籌兵。幾個月後,瀋勁率領東拼西湊的一韆人開赴瞭戰場。
此時的洛陽已經是一座孤城,瀋勁雖然在洛陽城外頻頻以少勝多,但扭轉不瞭根本的局勢。主將陳佑看不到希望,以“援救許昌”為名引兵迴撤,就給瀋勁留下瞭500守軍。偌大的洛陽城由500人駐守,甚至連城頭都站不滿。
可前燕的軍隊卻頻頻調動,前前後後聚集瞭10來萬人。這注定是一場有來無迴的死戰,但瀋勁反以為喜。他對部下說:“我爹是叛將,多少年來我的傢族因此而背負恥辱。我現在就想為國立功,以雪先人之恥。你們能幫助我完成夙願嗎?”
戰士們聽瞭他的話,都錶示願意留下來與洛陽共存亡。
三、死得其所
公元365年,前燕部隊正式嚮洛陽發起攻擊。兩路大軍共計8萬餘人。在洛陽糧盡援絕的情況下,瀋勁率領500人竟然堅守瞭一個月之久,斃敵近萬人。
洛陽城破後,前燕的統帥慕容恪憐惜瀋勁是個人纔,決定勸降。
瀋勁說:“我的目標就是赴死,不會投降的。”
慕容恪感嘆:“你是個漢子,我決定放瞭你。”
前燕手下勸阻道:“不能放,這是個壯士。不能為我所用已經是可惜瞭,怎麼放虎歸山再度成為勁敵呢?”
慕容恪隻好殺瞭瀋勁,並命人厚葬之。慕容恪對手下說:“我軍旅生涯這麼多年,第一次因為殺瞭敵軍將領而感到羞愧。”
瀋勁死後,東晉追封他為東陽太守,並且一生事跡列入《忠義傳》。他憑藉一己之力改變瞭傢族叛逆的名聲,雖然自己的父親在《賊臣傳》中,但瀋傢的後世子孫可以入仕為官,不受瀋充的惡名牽連。
從這點來看,瀋勁死得其所。
參考資料:《這個晉朝太有意思瞭》、《晉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