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6:12:36 PM
前麵用兩期談瞭談一些我對馬步的認識,本期我想再聊一聊另一個高頻步型――弓步。近一周的時間我都在思考從什麼角度去談弓步,但始終沒有找到讓自己滿意的切入點,直到昨晚查資料時,無意中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6象。
話不多少,上圖!
楊澄甫
、
吳鑒泉
孫祿堂
張文廣(右)
上麵這四位,依此是楊澄甫、吳鑒泉、孫祿堂、張文廣,四位要麼是拳派代錶人物要麼是獨創一派的宗師,均是武術界公認的在近百年來武術史上産生過很大影響力的武術大師。
看大師們的拳照會發現,他們的弓步普遍站姿很高。按照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弓步標準(後腿蹬直,前腿小腿與地麵垂直、大腿與地麵平行)大師們的動作都是不規範的。甚至可以大膽的假設,把幾位大師放在今天的全國傳統武術比賽賽場上,彆說拿冠軍,即便是在初賽中排名也未必能靠前。
這就産生瞭一個相當吊詭的問題,明明是公認的大師,為何時代變瞭,就“一名不文”瞭?
這問題也好理解,其實不是時代變瞭,而是判斷武術優劣的場域變瞭,標準也就隨之不同瞭。
我們不妨先說說大師們為什麼都把弓步站這麼高吧。為瞭把這事說明白,我給上麵那幾張圖分彆添加瞭兩條輔助綫,效果如下圖:
說明一下。標示藍綫想說明,四位武術大師的動作雖然姿態不盡相同,但是在做弓步步型的動作時有一個共同點,上半身的斜率與後腿的斜率是一緻的,從頭到腳成一條傾斜的直綫。
大傢可以注意到,我在黃綫上均標示瞭5個紅點,這五個點分彆代錶手、肘、重心點、膝、足的位置,規律一目瞭然,大師們的動作不約而同的遵循著五點一綫的原則。
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巧閤”,其中的緣由也很好理解。因為這樣最有利於勁力的傳輸,可以最大效率地將下肢蹬地的力量傳遞到最遠端的手上。就兩條綫的關係而言,藍綫是基礎,弓步動作完成勁力高效傳遞不變的主綫,黃綫是基於藍綫的變化形式,它因動作不同而有所區彆,有時未必全部做到五點一綫(如孫祿堂的彎弓射虎一勢)。
結構決定功能,這樣的身體結構,就決定瞭相應動作所運用的是“蹬之於足,行之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節節貫串、上下一體的整體勁。很顯然,這是技擊邏輯主導下的動作規範。
在這一邏輯下,如果把弓步做的像現代競賽規則要求的那樣,就意味著上半身需要更大的傾斜角度,我找到一個很好的示例,見下圖。
吳鑒泉-斜飛勢
武術大師們顯然不是做不瞭低位的弓步,而是在技擊邏輯主導下,沒有必要那麼做。因為采取低位弓步,一方麵勁力傳遞效果並不會得到增強,甚至可能會因為需要更多體力支撐低位弓步而損害勁力傳遞;另一方麵這樣會增大對身體進行控製的難度,不利於技擊動作的完成;最後,低位弓步時移動位置、變換姿勢會更加睏難,不利於攻守轉換。所以,從技擊齣發看,做低位弓步明顯是吃力不討好。
這並不意味著,武術大師們從來都不做低位弓步,我猜測,他們在自我訓練時,為瞭增強功力而刻意加大訓練難度時,應該也會采取低位弓步練習的辦法。
說到這裏大傢應該明白瞭,當代武術套路比賽要求運動員必須作齣符閤規則規範的弓步很明顯不是技擊邏輯主導下的競賽規則。但是,不是技擊主導下的競賽規則並不意味著就是錯的,就應該全盤否定。
這裏我想試著解釋一下武術競賽要求做低位弓步的原因,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為瞭好看。一般來講,弓步架勢越低對,意味著動作幅度越大,相應的對下肢力量、柔韌要求越高。從樸素的審美觀點看,難度越大、架勢越開展、運動幅度越大的動作越容易給人産生視覺上的衝擊,想象一下峨嵋道人所錶現的“百摺連腰盡無骨,一撒通身皆是手”所産生的運動美感必然需要依托於大開大閤的動作錶現。
現代競技體育比賽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同時普遍要求具備一定的觀賞性,這是因為賽事運作的本質上是組織者嚮觀眾呈現一場挑戰人體運動極限的商業錶演,所以在競賽規則上必然適當迎閤大眾審美。今天的武術套路競賽雖然觀者寥寥,電視上也鮮有轉播,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小群體自娛自樂的項目,但觀賞性仍然是競賽規則設計時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則。
很顯然,武術套路競賽規則的製定者們認為低位的大弓步更符閤大眾審美,更能吸引潛在觀眾的眼球。
第二、方便評判。相較於美觀,便於評判可能纔是武術套路競賽規則選擇低位弓步的主要原因。既然是比賽,就必須評齣個優劣,規則設計時必須考慮裁判執行的可操作性。
假設,我們不規定後腿蹬直,前腿大腿與地麵平行,而是按照大師們的動作將弓步動作標準描述為“後腿微屈,前腿大腿與小腿成約110度夾角”。如果你是裁判,手裏拿著這樣的規則,你就會發現根本無法對運動員進行評判,怎麼纔算微屈?110度夾角肉眼怎麼測量?
而後腿蹬直,前腿大腿與地麵平行則不一樣,肉眼很容易分辨,要麼蹬直要麼沒蹬直,要麼平行要麼不平行,這就讓評判變得極為簡化,也纔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武術套路比賽中的弓步要求與其說是美觀思維導嚮的,倒不如說是評判思維導嚮的,它確實不如技擊思維導嚮下的弓步更符閤勁力傳遞的原理,但是它有自身存在的邏輯,而且隻要進行套路競賽,規則選擇的必然是低位弓步。
結束語
通過簡單分析,我們發現瞭同樣是弓步,架勢高低的錶麵之下,是技擊思維導嚮和評判思維導嚮對動作規格要求的不同。明白這一點,你在自己的弓步練習時纔采用哪種動作標準也就可以有自己的判斷瞭,如果你要參加比賽,就認真研究規則,在評判思維導嚮下把動作做的標準規範。如果你追求技擊,那麼就在技擊思維導嚮下以勁力能否順達確定架勢高低。
鬍說
寫於202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