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5/2022, 11:59:51 AM
鄰居王姐的孩子小學四年級瞭,數學成績老上不去,考試時常墊底。
王姐有點擔心,這還有一年的時間,孩子就要上初中瞭,數學還一團糟,該咋辦呢?
我瞭解王姐傢的孩子,學習上很努力,天天刷題,可效果就是不明顯。
後來我問瞭一個在美國中學教數學的朋友,她說:孩子光努力是不夠的,想要取得好成績,未來有好的發展,思維上的改變,不得墨守成規。
就像解決一道數學題,傢長給孩子講瞭一種解法,老師也講瞭一種,如果孩子隻接受、認可老師講的方式,這說明孩子有點“偏執”,甚至是“木訥”,不懂“變通”,思維發展受到瞭限製。
這是孩子的錯嗎?
當然不是。
這就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後果。
長久以來,我們的孩子都有同一種“趨同”,包括自己小時候也是如此,認為標準答案是金科玉律,凡事都隻有唯一的答案,缺少一種質疑的精神。
而朋友說,她在美國上課,都是從提問開始的,老師們大都鼓勵孩子提問,迴答問題。
通過案例或故事拋齣一個問題,以此引發孩子思考,一步步找到最終的解決方案。
可能找到的方案不止一種,再鼓勵孩子迴答你為何選擇這種方案,其可能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等等。
比如,問孩子去一個大峽榖旅遊,隻能帶一雙鞋子,一條褲子,一件襯衣,那你會選擇什麼樣的鞋子、褲子或襯衣?為什麼?
一開始,孩子們各抒己見,討論激烈。
然後,老師再引導大傢思考各種條件:比如峽榖的氣候、晝夜溫差、地理位置、路綫選擇等等,如果這樣穿會怎樣,那樣穿又會怎樣。
整個綜閤分析下來會發現,這種問題並不容易迴答。
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很值得推薦,它讓孩子多角度地思考和看待問題,不拘束於某種方案。
這是一種編程思維。
像數學這樣的學科,不隻是為瞭計算,得齣答案,而是要研究符號和數字間的關係。
美國小學教育與國內相比,有3點明顯差距:
1) 比較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
2) 特彆強化孩子的閱讀,寫作及演講方麵的能力;
3) 普及steam教育
啥是steam?
它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的縮寫。它把這4個學科聯係起來,不僅教孩子認識世界,瞭解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同時也強調培養孩子動手實踐、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
和傳統應試教育相比,steam教育更注重參與過程,它讓孩子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從而讓孩子在不斷嘗試和改變中建立自信,實現自身發展。
一次次不斷努力地嘗試,讓孩子逐漸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完全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彌補的。
比如,一個孩子想設計一個削水果的削皮器,可能他會先用樂高積木搭建一個台麵,把刀和水果先固定好,然後他會想,是不是弄個搖杆,搖動時,放水果的台麵就會鏇轉,而刀呢,也會從上移到下麵,達到削皮的目的。
那麼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如何鏇轉和移動的問題瞭,需要什麼數據,該如何配閤完成削皮動作,這就需要進行數學計算瞭。
你看,以上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典型的編程思維,它把對一係列對問題的理解,設計成一步步的解決方案,最終來解決整個問題。
說到編程,不少傢長都在關注這個話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位教授說:培養孩子編程思維,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
微軟前任總裁比爾蓋茨也說過:
學習編程,可以鍛煉你的思維,幫助你更好 地 思考,而且這種思維,各個領域都適用。
我自己是計算機專業的,搞開發也多年瞭,對編程方麵還是深有體會。
這有編程思維的人,和沒有編程思維的人就是不一樣。
比如要你去策劃一個孩子的生日party。這任務看起來很大,甚至有點不著邊際,如果交給有編程思維的人做,他會把它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問題:
像這個party需要邀請多少客人?需要買哪些食品?會上需要錶演啥節目等等。
這兩大問題拆解就是編程思維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像框架設計思維、函數思維、並發思維等等。
通過以上這些方式,可以把一個問題清晰具體地先描述齣來,再通過收集、分析數據來理解和思考問題,並將問題信息化。
說簡單點,孩子的數學問題,就可以從理解問題入手,直到找齣最終解決問題的路徑。
彆小看編程思維,它是未來管理、溝通交流中不可缺的能力。
我們很多傢長都有一種誤會,以為有編程思維的人未來隻能去寫代碼。
事實並非如此。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米切爾・雷斯尼剋說過:
我們不要把編程隻是理解為某一類人從事的或一種狹隘的技術。對於孩子來說,他學到的是一種技能,一種能與世界交流分享的想法。
蘋果公司CEO庫剋也說過:
編程給瞭孩子們,甚至是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創造新事物的機會,有機會,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
對比中美的教育,我那個在美國的朋友說,中國教育培養的是”聰明的孩子”,而美國教育培養的是“智慧型孩子”。
因為聰明型的孩子,他們知道問題的答案、能吸收知識,能完成作業,擅長記憶;而智慧型的孩子能提齣問題、可以概括錶達、推演,甚至發明、猜想等等。
為什麼美國的科技在全球首屈一指,領先世界?
有數據顯示,美國人口不足全球人口的5%,卻有近300位諾貝爾奬獲得者,占全球獲奬人數的70%以上。
這到底是啥原因?
有人說,因為它是發達國傢。
這隻是結果,國傢富強,當然是靠人纔,而人纔源於青少年。
不是有句話說得好:少年強,則國強嘛。
美國小學生,朋友說,他們四年級就開始研究天氣等科學知識瞭,而且老師會組織孩子們去天文氣象局參觀,學會如何用簡單的儀器做預報。
他們會把看到、聽到的形成“研究教案”,學的不僅是天氣等方麵的科學知識,還親自去感受瞭一番。
真是好玩又實用。
不過,這樣做的最終目的,還是用所學知識去驗證一些氣象方麵的民間說法,這就是在培養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編程思維。
這種教育方式值得藉鑒,至少它在培養孩子創造力、發散思維,甚至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讓人佩服。
也許有傢長會問,該如何培養孩子編程思維?
其實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齣發,幫孩子搭建相應的場景,與孩子一起參與,激發孩子的潛能。
不過這需要花傢長很多的精力。
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莫過於看編程思維方麵的書籍。
市麵上這方麵的書不少,我自己也是搞程序設計的,比較過後,還是覺得DK的《編程真好玩》還不錯。
比如《編程真好玩》這本書,循序漸進地讓孩子融入編程世界,從如何搭建場景、到設計界麵,再到遊戲運行,步驟簡單清晰,硬是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完成瞭自己設計的小遊戲。
不限於形式、方式,可以采用多種思路來設計,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就算父母看不懂,孩子也能自己輕鬆學習。
Scratch是麻省理工學院為孩子定製的一款智能型編程工具。孩子如同遊戲設計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場景,構建人、物以及它們的動作和遊戲的玩法等等。
孩子不需要在電腦上寫代碼,通過簡單的拖拽就可以完成各種復雜的作品,它是培養孩子想象力、創造力和邏輯思維的利器。
我給孩子用瞭scratch後,他根本停不下來,還直呼讓我和他一起做。
關鍵是,scratch中沒有復雜的代碼,隻有有趣的邏輯。
妥妥的思維啓濛。
以前孩子放學作業都不做,特彆拖拉,做事從不做規劃,10點前從未上過床。
看這書上癮後,會自動自發地完成各項作業,還給自己做瞭個時間規劃,特彆是還早睡早起瞭,這倒是我沒想到。
我問他怎麼這麼勤奮瞭,他說,爭取更多時間看這本書,然後設計自己的小遊戲。
看著他興奮的錶情,我知道他已經開始具備成就感瞭,隻不過沒想到,他連賴床都改瞭,一切的改變竟然源於此書!
上次學校開傢長會,有個孩子傢長說,她女兒就在自己幫助下完成瞭一個小遊戲,而且還自我學習瞭其它一些學科的知識!
Scratch編程在國內還沒有普及,但在在歐美,早已納入小學課堂瞭。
現在讓孩子學習scratch,就是發散孩子思維,有遠見的傢長可以考慮讓孩子試試,我孩子已經開始設計構思他的下一個遊戲瞭。
想瞭解細節的傢長,可以點擊下麵鏈接。
試想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思維,擴展他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的能力,甚至是改變孩子的習慣,這麼一舉多得的事,為何不做?
找一種適閤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也很難,為人父母,除瞭盡心陪伴孩子,最重要的是發現和重啓孩子的天賦,為他選擇適閤他的資源,並敢於讓孩子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