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1:05:25 PM
在硃元璋屠戮的功臣中,廖永忠是第一個被除掉的。
廖永忠具備稀缺纔能,又立有大功,何以成為第一批登上“黑名單”的人物呢?
大纔大功
廖永忠跟著哥哥廖永安投靠硃元璋時,硃元璋問他:你來投奔我,也是想求富貴嗎?
廖永忠迴答:為聖明的主人效力,掃除群寇,名垂青史,纔是我的願望。
廖永安被俘後,廖永忠統領瞭哥哥的部隊,繼承瞭哥哥的職務,建功立業。
鄱陽湖之戰,廖永忠奮勇殺敵,功勛卓著,戰後,硃元璋給予瞭他“功超群將,智邁群師”的評價。
後來,硃元璋以徐達、常遇春北伐,廖永忠則與湯和一起掃蕩南方的福建、兩廣等地。
盡管徵南主將是湯和,但其實廖永忠的功勞常常在湯和之上。
在平定明夏的作戰中,廖永忠又以副將身份隨湯和為西路軍。
戰後評功,硃元璋有“傅一廖二”之語,即北路軍主將傅友德功第一,西路軍副將廖永忠第二, 生生把西路軍主將湯和比瞭下去。
如此好用的將領,為何硃元璋要迫不及待地除掉呢?
官方說法:逾製
誅殺廖永忠時,朝廷給的罪名是“逾製”:僭用龍鳳。
與其他被處決的功臣一樣,這個官方說法是最經不起推敲的。
廖永忠雖齣身水賊,但治軍理民,都很有一套,絕不是沒有分寸的一介武夫。
所以,說廖永忠稀裏糊塗,非要僭用龍鳳,自尋死路,是不可能的。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個官方說法是最不可信的。
常見說法:殺人滅口
最常見的解釋是:殺人滅口。
當初,硃元璋派廖永忠去迎接小明王韓林兒到應天。
可是,途中,韓林兒卻沉船而死!
因此,最常見的說法認為:硃元璋密令廖永忠殺死韓林兒,後又怕事情泄露,因此在天下平定後,抓緊時間殺人滅口。
這個說法看起來無懈可擊,但其實未必。
首先,正史隻明確記載瞭韓林兒“卒”,對於廖永忠迎接韓林兒一事隻是“或曰”,還不一定呢。
再則,硃元璋雖有自立為帝之心,但其實完全沒必要以這樣的方式除掉韓林兒。
當時的韓林兒,早已是硃元璋的傀儡,沒有任何實質威脅。
硃元璋完全可以走一個正常流程,讓韓林兒主動讓賢,即便非要除掉韓林兒,也可以以更為隱秘的手段,搞一個沉船事故,動作實在太大瞭一點。
再者,果然要殺人滅口,也應趁早,怎麼會非要等到8年後呢?8年時間,該泄露的機密也早該泄露齣去瞭呀!
顯然,韓林兒之死,即便是廖永忠早早被除的原因之一,也絕不是唯一原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廖永忠之死,更多是與其專業技能有關。
廖永忠的專業技能
在開明諸將中,廖永忠是少有的水軍專纔。
早在投靠硃元璋之前,廖永忠就與哥哥一起盤踞巢湖,以水戰立足。
此後,建功立業、平定天下,盡管廖永忠也參與過一些陸戰,甚至還隨徐達遠徵大漠,但是,廖永忠的主要功績都是在水上建的。
這一專業特點,既成就瞭廖永忠的功勛,也使他第一批淪為“兔死狗烹”的對象。
第一批成為“兔死狗烹”的對象
硃元璋創業時,主要惡戰都是在長江流域與陳友諒、張世誠等人打的。
廖永忠和他的巢湖水軍,自然是硃元璋爭雄上下遊的關鍵力量。
然而,當盤踞四川的明夏滅亡後,硃元璋對廖永忠的需求已經大大下降瞭。
此時,唯一對硃元璋構成大威脅的,隻有盤踞北方草原的北元瞭,廖永忠的工作,已經變成齣海捕倭寇瞭・・・
當然,廖永忠雖擅長水戰,但也並不是不能陸戰、騎戰,他也追隨徐達進行過北徵。
然而,明初將星閃耀,個個都擅長陸戰,廖永忠已不是那麼不可或缺瞭。
大明王朝要捕的兔子還在,但最適閤廖永忠捕的兔子已經不太多瞭。
京城的潛在威脅者
相比之下,廖永忠可能的威脅比其可能的功勞要大得多。
大明王朝的戰綫已經推到瞭北方,但大明王朝的都城仍在南京。
對南京安危來說,水師是決定性的。
廖永忠及其兄長本就是巢湖水師的“創始人”,廖永忠又長期統帥水師建功立業,早已在水軍眾將中建立瞭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力。
更嚴重的是:廖永忠還曾與宰相楊憲結黨。
要知道,當時,宰相是六部與天子之間的存在,兵部直接對宰相負責!
如果宰相與廖永忠內外串聯,其威脅是極大的!
硃元璋在大賞功臣時曾說:按照功勞,廖永忠是可以封公的,但是,他嚮人打聽朕的意思,所以,不得封公!
其實,廖永忠雖有大功,但與徐達、常遇春等人還沒有辦法比,其排名還在同期封侯的楊和、傅友德等人之後!
所以,硃元璋說廖永忠本能因功封公,不過是“虛言”,重點是敲打廖永忠:不要與宰相等官員私下交往太密!
不敲打彆人,專門敲打廖永忠,足見硃元璋對廖永忠的警惕!
難以讓人放心的舊怨
硃元璋對廖永忠不放心,與一段舊怨有關。
當初,廖永忠的兄長廖永安為張士誠所擒。
張世誠提齣:希望用廖永安來換自己的張士德。
硃元璋不但拒絕瞭這個要求,還把張士德斬瞭!
如此,廖永安被囚8年後去世瞭。
盡管硃元璋追封其為楚國公,多加贊許,然而,不可更改的事實是:硃元璋確實拒絕瞭換迴廖永安的機會。
這事,是硃元璋對不起廖永忠,然而,卻有可能成為對廖永忠不放心的原因。
總的來說,廖永忠第一批登上黑名單,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技能特點所決定的。
廖永忠是最具威望的水師將領。
當大明王朝將戰綫推至邊疆地區時,其對廖永忠的需求已經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水軍對於南京的直接影響,以及廖永忠結交宰相的經曆,都使廖永忠的威脅不容忽視。
如此,廖永忠也提前到瞭“兔死狗烹”的時刻 。
至於,韓林兒之死、廖永安之死,即便是原因之一,也應不是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