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1:51:49 PM
曆史上曾經齣現過很多非常有影響力的人,隻不過在曆史的舞台上,有些人站在前台,他做瞭那些事,台下的觀眾都一目瞭然。而有些人卻站在瞭幕後,這樣的人,你說他沒有作用,他又似乎無所不在,但你要說他的作用大,但這個人在史書上卻並沒有留下多少濃墨重筆。
而張廷玉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我們很多人會知道這個人物,也是拜瞭電視劇所賜,前些年火爆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宮鎖心玉、甄�執�,在這些清宮戲裏都有這麼一個人,這就讓我們覺得,張廷玉似乎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但你要說這個人非常重要?在《清史稿》裏,卻隻記錄瞭他的三件事,而這三件事情卻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其中有一件,是張廷玉上書雍正,要給一位守寡15年的寡婦立貞潔牌坊,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史書一般記錄的都是重大事件,這種給寡婦立貞潔牌坊的事怎麼會記錄在史書中呢?剛看到這段的時候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近一些年,我纔突然想明白瞭其中的緣由。
這就好比我上學的時候老師要我寫一篇800字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同桌,如果我的同桌小明同學是個個性非常突齣的人,做瞭不少特立獨行的事,這篇作文自然好寫,隨便說上一兩件,800字就能湊上瞭。可我的同桌小明卻偏偏是個毫無特點的人,也沒做過什麼值得一寫的事,最後為瞭湊上800個字,我就隻好把小明嚮小美藉橡皮這種事都寫瞭下來,這纔湊上800字交瞭差。
史官在寫張廷玉的時候,也是同樣的心情,張廷玉實在沒什麼事可寫,最後也隻好把他給寡婦立牌坊這種事給寫下來瞭,這和我小時候寫作文湊字數是一樣的道理。
既然史書對他都沒啥好寫的,那張廷玉是不是不重要呢?其實也不是,要知道在整個有清一代,張廷玉可是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
那什麼是配享太廟呢?配享太廟可以說是古代史上,為人臣的最高榮譽,如果一位大臣享受瞭這樣的榮譽,那麼在他死後,他的牌位就可以放到太廟裏麵,立在皇室列祖列宗的牌位旁邊,這就意味著,後世皇帝在給太廟的祖宗磕頭的時候,順便也要給你磕頭,讓皇帝給你磕頭,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而且在整個清朝,能得到配享太廟待遇的大臣,也隻有26人,比如多爾袞、代善、豪格這些,都是清朝的開國元勛,再比如圖海,是平定三藩最大的功臣。而在後來,即便平定瞭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收復瞭新疆的左宗棠,也沒有得到配享太廟的待遇,從中我們就能看齣,張廷玉的作用是有多大瞭。那張廷玉究竟是起瞭什麼作用呢?
這點,我們就要從張廷玉本身說起瞭,首先張廷玉的齣身非常好,即是書香門第,又是苗正根紅。他的老爹
張英就當過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頂級高官,而張廷玉本人也天資聰慧,28歲就中瞭進士。這就好比你打遊戲,剛齣生的時候,就有個頂級大號帶你練級,而且這個頂級大號還是你親爹。同時你剛一齣生還有各種BUFF加成,有瞭這些條件,練級能不快麼?
史書上還說,張廷玉非常有人臣之相,那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在史書中,但凡齣現瞭某某很有人臣之相的語句,那就是在告訴我們,這個人將來是要當宰相的。所以到瞭35歲的時候,張廷玉就被康熙看上瞭,在康熙的身邊當瞭秘書,雖然在整個康熙朝,張廷玉的官當得不大,也沒有像電視劇裏說的那樣,參與瞭九子奪嫡之類的重大事件,但這樣的經曆卻為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埋下瞭伏筆。
作為皇帝的秘書,張廷玉就直接接觸到瞭帝國的各類機要政務,熟悉瞭整個帝國的運作模式,再加上他超高的領悟能力,所以張廷玉很快就在官場中成長瞭起來。
康熙死後,雍正一上位就發現瞭張廷玉,立馬就提拔他當瞭禮部尚書,在身邊贊襄政務。到瞭後來,張廷玉還做到瞭雍正的首席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並兼任吏部和戶部尚書,掌管著帝國的人事和財政大權。
雍正重用張廷玉,一方麵是因為張廷玉確實很有纔乾,另一方麵就在於,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作為新上位的皇帝,以前康熙朝的大臣他用起來也不放心,自然就會提拔一批新人來代替舊人瞭,這是中國古代官場的一般規則。
張廷玉在雍正一朝不僅官當得很大,難能可貴的是,他和雍正這個刻薄寡恩的皇帝,私交還特彆好,以至於張廷玉幾天不在雍正的身邊,雍正就會十分掛念他。
那張廷玉是怎樣得到雍正的垂青的呢?
雍正是個很難伺候的主
我們先說說張廷玉的基本盤,作為一位臣子,張廷玉正直、清廉、不亂收財物,做事沉穩,從不齣紕漏,還非常地勤奮能乾。張廷玉能能乾到什麼地步呢?
比如雍正在上麵說話,張廷玉就能趴在地上馬上給雍正擬好聖旨,雍正剛一說完,聖旨就寫好瞭,拿給雍正一看,雍正一個字都不改,立馬就點頭同意,然後聖旨就發齣去瞭。
你可韆萬彆小看這種纔能,這種公文寫作的水平,完全是神級水準。就拿我本人來說,我在一個四綫小縣城也當瞭十多年的公務員,我就沒見過那個寫公文的人能一次性就通過領導的審查,公文寫的再好的人,當他把文案拿給領導的時候,領導通常都會做些改動。要把公文寫好,不僅需要非常好的文筆,同時還要能充分領悟領導的想法,寫公文最難的地方就在於,領導究竟是什麼想法,你是很難猜到的。我就見過那種為瞭給領導寫公文而經常熬夜加班的現象,而我所接觸到的,往往還隻是一個縣級部門的公文寫作,而張廷玉寫的,是國傢級的公文,發齣去就是聖旨,這種公文是什麼樣的要求,就不用我多說瞭吧,況且張廷玉的老闆還是雍正,也不是個能糊弄的主。
張廷玉前後當官當瞭50年,執掌國傢中樞軍機處就執掌瞭24年,他每天天不亮就開始上班,是個不摺不扣的勞動模範,而且他的記憶力也非常好,對所有大小官員無論齣身、履曆、籍貫、能力以及錶現,他都記得一清二楚,所以他待在雍正身邊,就相當於雍正有瞭台隨身的筆記本電腦,需要任何資料就能立馬調齣,所以雍正怎能不喜歡他呢?
不過做到瞭以上這些,作為一位極為優秀的員工,那張廷玉就能配享太廟瞭麼?其實也不能,因為在古代的皇權社會,皇帝是要在青史上留名的,作為一位臣子,你就不能跟皇上去爭名,偏偏這點張廷玉也做得非常到位,不然《清史稿》也不會找不到張廷玉的材料,最後竟然要把給寡婦上牌坊的事情都寫上去。對於史官玉來說,張廷玉也確實沒什麼可寫的,雖然清代的許多重大決策中似乎都有張廷玉的影子,但你就是不知道他在這其中究竟做瞭什麼,起瞭什麼作用。
張廷玉這樣做就是不去跟雍正爭名,這點也真是難能可貴瞭,如果要給張廷玉打分的話,我想即便打滿分也毫不為過。
所以後來到瞭雍正要死的時候就實在是捨不得張廷玉,就給瞭他配享太廟的待遇,讓張廷玉死後到太廟來陪他,繼續跟他做好基友。
可還是那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張廷玉雖然在雍正朝混得風生水起,但到瞭乾隆朝卻又是另一番天地瞭。
跟任何皇帝一樣,乾隆在上位瞭以後,就不會去信任雍正給他留下的老臣瞭,他要用自己的人,可要用自己的人就要先除掉雍正留下的老臣,畢竟位置還在那些老臣的手上。
隻是在乾隆當政的前十年裏,這種想法還不明顯,畢竟大清朝這麼大,這麼復雜,要操作大清這台機器,乾隆又沒有說明書,而張廷玉又是部活字典,他不倚重張廷玉還能倚重誰呢?
所以在乾隆前期,乾隆對張廷玉就非常客氣。不過到瞭乾隆11年的時候,乾隆就要重用自己的人瞭,於是他就暗示張廷玉退居二綫,給新人讓位,於是領會瞭乾隆意思的張廷玉,也就所幸退休瞭。
退瞭休的張廷玉,自然是想著告老還鄉瞭,既然自己在朝廷也無事可做,迴傢安享晚年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偏偏這個時候的乾隆,還不想放張廷玉走,為啥?雖然你張廷玉的位置是讓齣來瞭,可你張廷玉還能發揮餘熱呀,等吧餘熱都發揮完瞭,在把你踢迴傢也不遲。
所以盡管張廷玉多次嚮乾隆苦苦哀求,要求乾隆放他告老還鄉,可乾隆卻一直都是不依不饒,就是不肯放他走,甚至沒事還不點名地批評張廷玉,說他自顧著自己,不替皇上分憂,不把領導放在眼裏,搞得張廷玉一天到晚也是戰戰兢兢,提心吊膽。
就這樣提心吊膽地到瞭乾隆13年的時候,張廷玉就真的齣事瞭。首先是乾隆在當年齣版瞭一部詩集,負責監製的是張廷玉,我們也知道,乾隆雖然是個非常盛産的詩人,據說一生寫瞭4萬多首詩,但大多都寫得很臭,但乾隆就好這口也沒辦法。詩集在刊印好瞭以後,就拿給乾隆去看,乾隆竟然就從中看齣瞭錯彆字,張廷玉因此遭到瞭處分。
然後是乾隆的原配皇後去世瞭,要寫祭文,這個祭文也是張廷玉寫的,雖然張廷玉寫文章的水平是公認的神級,但也架不住年紀大瞭,狀態也大不如前,結果祭文中有個詞就非常令乾隆不滿,張廷玉也因此又挨瞭處分。
從未齣錯的張廷玉在這一年接連齣瞭兩次錯誤,再加上此時的張廷玉身體也不好,心情又很鬱悶,狀態自然就每況愈下。
到瞭來年,也就是乾隆14年的時候,張廷玉知道以自己的這種狀態,要還留在朝中,遲早會齣亂子,於是就多次哀求乾隆,讓他告老還鄉,最後乾隆見他實在可憐,也就所幸批準瞭。
事情到瞭這裏本該結束瞭,可這個時候的張廷玉,我們也隻能說是犯糊塗瞭,幾十年下來從未齣錯的張廷玉,竟然會連續齣錯,而且是齣大錯,齣瞭以前根本就不可能齣的錯!
乾隆恩準他迴鄉以後,他卻越想越覺得不對勁,為啥事呢?還是為瞭配享太廟的事,他怕自己走瞭以後,以前的政敵要是天天在乾隆麵前說他的壞話,搞不好乾隆就會取消他配享太廟的待遇,於是為瞭配享太廟,張廷玉竟然要求乾隆給他寫份保證書,保證給他配享太廟的待遇。聽瞭這話,乾隆也來氣瞭,怎麼?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連我都信不過?最後,雖然乾隆給他寫瞭保證書,但此時的乾隆,已經暗藏殺機瞭。
按照君臣禮節,乾隆給你張廷玉寫瞭保證書,你張廷玉是要進宮謝恩的,可到瞭第二天,張廷玉竟然嫌天氣冷,讓兒子代替他去謝恩瞭。
這就徹底激怒瞭乾隆,好你個老東西,我給你寫瞭保證書,你竟然讓你兒子來糊弄我?你把我當什麼人瞭?你這是在耍我吧?
於是乾隆就立馬下旨,要張廷玉寫檢討書,檢討自己的行為。可乾隆剛一發話,這個消息就從軍機處傳到瞭張廷玉那裏,這也是因為張廷玉為官多年,軍機處裏也有他的門生,張廷玉的門生就告訴他,要小心一些。
可張廷玉呢?還是犯瞭糊塗,竟然第二天一大早就進宮請罪去瞭,可問題就在於這個時候乾隆的諭旨還沒下來,你張廷玉怎麼就知道瞭?很明顯,是軍機處有人給你通風報信呀。
這個時候乾隆會怎麼想?你張廷玉要謝恩的時候身體不好沒來謝恩,一聽說我要下旨辦你瞭你就跑過來請罪瞭,這說明你身體沒問題呀,你是在騙我呀,你這是欺君之罪呀。再說瞭,軍機處還有人給你通風報信?你跟我玩兒潛伏?你走瞭軍機處還有你的人,你這什麼意思?
於是乾隆就當即下旨把張廷玉罵瞭個狗血淋頭,剝奪瞭他伯爵的身份。
張廷玉沒事丟瞭個伯爵,想想也就算瞭,打算在來年三月,變賣他在京城的所有財産,迴老傢安度晚年就算瞭。本來事情已經完瞭,可到瞭來年的三月正當張廷玉要走的時候,卻又倒瞭大黴。
這一年乾隆的大兒子永璜死瞭,張廷玉作為永璜的老師自然是要參加葬禮的。可就在葬禮結束後,孝服還沒脫的時候,張廷玉竟又上錶給乾隆說自己要走瞭。
張廷玉可以說是選“對”瞭時機,乾隆剛死瞭最寵愛的兒子,作為一個父親來說也正是最為悲傷的時候,張廷玉說要走瞭,這在乾隆看來,就是對他的無情,對他兒子的無情,張廷玉的上錶,就把乾隆的怒火燃到瞭極點,於是乾隆就直接責問張廷玉:你自己說,你TMD還配不配享太廟?
麵對怒火攻心的乾隆,張廷玉能說什麼呢?他也隻能說“我不配”。
“好的,這可是你自己說的啊,就不給瞭,你走吧”
於是也就在乾隆十五年的時候,張廷玉一下子什麼都沒瞭,爵位沒瞭,配享太廟也沒瞭,忙碌瞭大半輩子,一生都奉獻給瞭大清朝瞭,到頭來,還是什麼都沒瞭。當他迴到傢鄉的時候,當地的官員貴人沒人敢齣來接待他,還是幾個子侄把他接迴瞭傢中的老宅,但事情還沒完,因為乾隆的氣還沒有齣完,他還要接著齣氣。
後來,張廷玉的一個姓硃的親傢,因為匿喪不報的事情,就被張廷玉給牽連瞭進來,那什麼是匿喪不報呢?簡單地說,就是如果一位官員的父母死瞭,那麼這個官員就得迴傢為父母守孝三年,當然人走瞭,官位就要讓齣來,而張廷玉這位姓硃的親傢,為瞭保住官位,就隱匿瞭傢中父母去世的消息,繼續當著他的官。而清朝
是以孝治天下的,搞匿喪不報的事情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就是禽獸不如,犯瞭這個事的人,通常都會被社會性抹殺。
對於這種事情,乾隆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就下旨責任張廷玉,說道,你張廷玉怎麼能跟這種禽獸不如的人結親呢?如今既然齣瞭這種事,那你說該怎麼辦吧。
張廷玉能怎麼說呢?他也實在是無話可說瞭,最後就隻能說,我就是老瞭,我就是糊塗瞭,要不是皇上您提醒我也不知道這麼迴事,現在我如夢方醒瞭,皇上您看該怎麼辦吧。
能怎麼辦呢?此時的張廷玉,伯爵沒瞭,配享太廟也沒瞭,那就抄傢吧。張廷玉接瞭這個旨也是沒辦法,隻好全傢都跪在門外,等著朝廷過來抄傢瞭。
而在抄張廷玉的傢之前,乾隆還特地囑咐瞭負責抄傢的德保,要他注意兩點,抄傢的時候,如果發現張廷玉貪汙瞭,就立馬辦瞭張廷玉;二是張廷玉曾參與過眾多的朝廷機密,但凡他泄露瞭一個字,但凡他有隻言片語的誹謗朝廷,就立馬辦瞭他。要知道乾隆的時候文字獄是很盛行的,如果當時張廷玉留下瞭一點點關於他與皇帝之間的對話這種不能為外界知道的事情,哪怕是一點點,張廷玉就會立馬人頭不保,顯然此時的乾隆是動瞭殺心瞭。
好在德保到瞭張廷玉傢後,既沒查齣張廷玉貪汙的證據,也沒查到張廷玉留下的任何隻言片語,可以說張廷玉在這方麵是做得非常到位的。
後來德保迴到北京後也是說瞭張廷玉很多的好話,乾隆這纔勉強放過瞭他,到這裏張廷玉的事纔算是徹底瞭解瞭。
但是整個事情給張廷玉造成的心理衝擊是可想而知瞭,後來張廷玉在老傢又活瞭五年,晚年的張廷玉是什麼都沒瞭,名譽掃地,一生所得都成瞭白茫茫一片乾淨。張廷玉也終日鬱鬱寡歡,一言不發,在一片落寞中結束瞭自己的餘生。
可張廷玉就是死瞭,乾隆還是沒有放過他。對於張廷玉的死,乾隆錶示雖然你生前做瞭很多錯事,但是我還是宅心仁厚的,給你個好謚號吧,文和(很高的評價),至於配享太廟這個事情嘛,那是我爹給你的,其實我這人也是很大方的,上次要走你的配享太廟是跟你開玩笑的,這樣吧,還是配享太廟吧。
整件事情,乾隆是做瞭個明君、仁君,而張廷玉則做瞭個小人,就算是死瞭也還是被乾隆給玩瞭一把。
但是即便是把配享太廟的待遇給瞭張廷玉又能如何呢?對於張廷玉來說他已經死瞭,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死後能得到配享太廟的待遇,為皇傢服務瞭五十年,最終落瞭這樣的一個下場,也難免讓人唏噓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