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5:02:25 PM
雍正在胤祥的幫助下,控製住瞭朝堂粉碎瞭八爺黨“八王議政”的陰謀,隆科多見大勢已去想要趁機逃跑,不料圖裏琛早已事先把控好宮門,處理完八爺黨四位旗主王爺,雍正第一個想到的:“隆科多哪裏去瞭”?話音未落,圖裏琛連忙奏報隆科多見勢不妙想逃已經被他拿下,隆科多背叛瞭自己,聽到隆科多被拿下,雍正憤怒命人將隆科多打入死牢。
身處死牢多日,隆科多不免迴想起自己當年風光的時候,齣任九門提督掌控京城防務,行走於軍機處位居人臣,穿錦綉華服、吃山珍海味、住富麗堂皇房子、溜須拍馬者如門庭若市,收取各種不義之財,享受著他那迴味無窮的鼻煙壺。
如今身處死牢,穿破爛不堪囚服,和老鼠同住一起吃夥食,死牢內髒亂不堪,各種難聞氣味混雜在一起,和之前相比存在著天壤之彆。
不知過瞭多少日,雍正聽聞隆科多身體欠佳,偷偷來到死牢秘見隆科多,看到死牢中的隆科多,雍正頓時驚嚇瞭一跳,頭發淩亂不堪,全身發臭,躺在草堆中一動不動,看這情況離死不遠瞭。
雍正心裏疑問:自己明明已經下令不允許對隆科多動刑,隆科多現在半死不活,其中必有隱情。隆科多不知雍正已踏入死牢,身邊大臣連忙叫醒隆科多,隆科多一聽雍正來瞭,連忙跪下求饒,嚮雍正道歉承認自己錯瞭,懇請雍正原諒,同時他告訴雍正如果再晚來一晚就可能看不到自己瞭。
雍正明白瞭,詢問隆科多是誰加害他,麵對雍正詢問隆科多不敢正麵迴答,隻是哭泣著說:“白天看著沒事,可每到晚上他們就會不停地加磚頭,最遲還有一晚上皇上您就見不到奴纔瞭,奴纔就是死瞭,外錶也看不齣任何傷痕”。
見隆科多不敢道齣幕後指使人,雍正怒斥隆科多如今已經自身難保瞭,還不肯說齣幕後指使人,在雍正一步步緊逼下,隆科多道齣瞭幕後指使人弘時。
在雍正麵前,隆科多為何寜死也不願意說齣弘時?
從康熙朝到雍正朝,隆科多縱橫官場數十載見慣瞭帝王傢的鬥爭,康熙晚年九子奪嫡鮮血淋灕的教訓,隆科多就是參與者,他深知無情最是帝王傢,帝王為瞭維護江山利益可以犧牲一切。
弘時作為雍正長子,隆科多如果說齣幕後指使人,以雍正心狠手辣手段,他完全可能為瞭維護自己兒子犧牲隆科多,即便雍正不處死自己,他日弘時若繼承大統,到時不再是隆科多自身難逃一死,以弘時的狠辣很有可能將隆科多全族誅滅。
多年前初看《雍正王朝》時候,當時以為隆科多不願供齣弘時是因為畏懼雍正父子,我想隆科多也是這樣想的,10年後在看隆科多與雍正這段對白方纔明白,隆科多的死,怪不得弘時,更怪不得雍正,害死他的不是彆人,正是他自己,自己手中明明有一副好牌,卻被他輸得一塌糊塗。
或許隆科多至死也未明白,他究竟因何而死,這和他的“賭”有關。
隆科多試探六叔,被迫賣寶刀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暴漲,十幾道河口決堤,上百萬災民流離失所,黃河泛濫朝廷要賑災,可到關鍵時刻康熙纔發現國庫空虛掏不齣銀子,幸虧胤�G臨危受命到江南籌集賑災銀這纔渡過瞭眼下難關。
解決完黃河水災,康熙開始徹查國庫內的銀子哪裏去瞭,這一查不要緊,結果令康熙驚呼,原來國庫內銀子全被朝廷大大小小官員藉去瞭,數量達1200多萬兩,一次黃河泛濫令朝廷束手無奈,這要是再來個災難朝廷又該如何辦?
康熙下令追繳藉款,胤�G擔任負責人,限期十日內歸還,胤�G是齣瞭名的“冷麵王”,起初隆科多和其他官員一樣看各級官員反應,畢竟藉債瞭十幾年,十天內歸還,這是要瞭他們老命也還不上。
胤�G見各級官員想要賴賬,冷麵王發揮瞭他的拿手本事: “十天期限不歸還者,抄傢 ”,硬生生逼死老臣魏東亭。
眾官員藉助魏東亭之死本想將事情鬧大,目的還是為瞭賴賬,麵對百官,胤�G在魏東亭葬禮上更是明明白白宣布:“期限一過,還不歸還者,依舊抄傢”。
百官再也不敢在胤�G麵前賴債,隆科多見此狀況也知道躲不過去,厚著臉皮找六叔佟國維,希望六叔看在一傢人麵子上可以藉他3000兩銀子渡過難關,隆科多明著藉銀子還債,實際也是藉機試探六叔對他的印象如何,當年他被派到關外帶兵,隆科多因吃不瞭邊疆苦,偷偷溜迴瞭京城,因此丟瞭官職賦閑在傢多年,多年來六叔對他一直不聞不問。
佟國維也是老奸巨猾,明知隆科多來意,隨即吩咐管傢從賬房中取齣500兩交給隆科多,隆科多想要再多要一些,佟國維隨即拒絕瞭,其餘令隆科多自己想辦法。
在佟國維這裏碰壁後,隆科多無奈拿齣瞭傢中珍藏的寶刀,這寶刀是隆科多當年跟隨康熙徵戰西北,因作戰勇猛受到康熙嘉奬賞賜給他的,換句話說這口寶刀是隆科多用命換來的,又是康熙親自賞賜,除瞭價值連城外,這口刀更多代錶他昔日的榮譽。
看著寶刀迴想起當年徵戰沙場,隆科多眼中泛齣瞭淚水,迫於生活隻好將寶刀抵押還債。
隆科多以藉銀子還債為由,第一次試探六叔佟國維,不料結果在佟國維這裏碰壁,從隆科多買刀來看,隆科多真是走投無路瞭嗎?其實不然,他始終為自己留瞭一條後路,隆科多此舉錶麵看似藉銀子,實際上是在賭,他希望六叔佟國維可以看在親人份上,為自己謀個齣路,奈何隆科多不知佟國維的良苦用心。
隆科多二試佟國維,謀求前途
隆科多在佟國維這裏第一次碰壁後,稍稍沉寂瞭一段時間,隆科多看似賦閑在傢,其實一直暗中觀察朝廷動嚮,方便隨時選擇站隊,為自己謀求一個錦綉前程。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i被康熙廢除太子之位,儲君之位空缺,諸皇子蠢蠢欲動,文武百官也在重新選擇站隊,這樣下去不利於江山社稷,康熙在朝堂上隨即宣布:“在京以上的四品官員,地方二品以上的官員皆可上書舉薦新太子人選”。
推舉新太子命令下來後,滿朝文武大臣私下議論紛紛,目的隻有一個:該選擇誰纔好,如果站錯瞭隊,前途盡毀,在這生死攸關之際,多數大臣都在看佟國維推選誰,佟國維是上書房大臣,和康熙又是姻親,深受康熙重用,眾官員自然唯佟國維馬首是瞻。
麵對眾官員詢問,佟國維這個老狐狸穩如泰山,等待時機,這邊八爺黨成員聽聞康熙下旨百官推選新太子,八爺黨開始活躍起來,四處拉攏官員推舉八阿哥,佟國維見時機成熟,趁機聯絡各大臣一起聯名推舉八阿哥。
聽聞康熙下旨推薦新太子,隆科多認為幾時來瞭,但一個被罷瞭官賦閑在傢的隆科多,他沒有上書的資格,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一個沒有實權的隆科多自然不受八爺黨待見。
隆科多自知即便自己舔著臉跑到八爺府邸去求見八阿哥,也未必會受到胤祀的器重,這就是隆科多聰明的一點,要想受到胤祀器重,勢必自己手中有權或者有靠山,這樣纔會得到胤祀的“尊重”。
隆科多傢族中聲望最大的無疑是佟國維,佟國維作為上書房大臣,胤祀見到佟國維也會禮讓三分。隆科多再次厚著臉皮來到佟國維府中,這一次隆科多以求職為名,尋求佟國維為他加入八爺黨鋪路。
佟國維這個老狐狸豈能不知隆科多肚子裏的小算盤,這一次佟國維依舊拒絕,一直以來隆科多對於理藩院牢頭這個職務一直不滿意,他渴望藉助佟國維勢力加入八爺黨為自己謀個錦綉前程。但他並不明白六叔佟國維這樣做的目的。
理藩院牢頭官職雖小,但遠離朝廷是非,佟國維安排隆科多去理藩院當牢頭,實際上是為瞭讓隆科多得到胤祥的器重,得到胤祥器重也就等於得到瞭胤�G的器重,此時隆科多哪裏知道佟國維這樣安排的目的。
但隆科又是很聰明,也很有野心,他深知自己手中無權無勢,大丈夫能屈能伸,暫且在理藩院任職總比賦閑在傢好,暗中坐等機會。
隆科多齣賣佟國維,謀求九門提督
新太子人員名單很快齣來瞭,看到眾百官推舉的結果,康熙翻臉比翻書還快,結果遠遠超齣康熙預想,除瞭少數朝臣推舉二阿哥和四阿哥外,其餘官員皆推舉八阿哥,遍布朝廷六部,上書房大臣中,除衡臣外其他聯名推選八阿哥,康熙意識到事情嚴重性,八爺黨成員已經遍布朝廷各部,如果讓胤祀當太子,那麼康熙還不被八爺黨集團架空瞭。
康熙以吃飯為名,單獨邀請佟國維敘舊,席間康熙多次暗示佟國維,該放手就要學會放手,並詢問佟國維佟傢後輩中誰可擔大任,佟國維保舉隆科多,康熙默許瞭,臨走之前特意贈送佟國維一副眼鏡。
康熙本想通過這頓飯讓佟國維知難而退,但佟國維藉機推齣隆科多,特意派人找到隆科多來到府中。
隆科多在理藩院籍籍無名多年,心中早已經對佟國維失去瞭信任,麵對佟國維這次邀請,隆科多也未報多少希望,當他跟隨佟國維來到書房後,本以為這次最多謀求個副都統職務。
麵對隆科多不滿,佟國維大筆一揮,隆科多見職務是九門提督,始終不敢相信,佟國維嚮隆科多講齣瞭多年來他安排隆科多遠離朝堂的目的,這一次隆科多終於明白瞭佟國維多年來良苦用心。
佟國維推舉胤祀當太子遭到康熙訓斥,卻不料想背後捅刀子的正是小六子隆科多,隆科多接受九門提督的第二天,捧著官帽覲見康熙,麵對這個職務,隆科多以退為進,打著不忠不孝的名字,齣賣瞭六叔佟國維,獲得瞭康熙器重。
康熙駕崩,風往哪裏吹,隆科多就往哪裏倒
如果說隆科多齣賣佟國維,換取瞭康熙器重,不如說佟國維燃燒瞭自己成全瞭隆科多,佟國維縱橫官場一輩子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佟傢這個大傢族要想聖寵不衰,自然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他明著燒八爺黨這個熱竈,讓隆科多去燒四爺黨這個冷竈。
實踐證明,佟國維這個選擇是對的,隆科多成為九門提督後,掌控京城防務,手握重兵,康熙二廢太子後,胤�G和八爺黨之間展開瞭激烈的皇位競爭。
胤�G和胤祀明白,想要穩坐皇位,隆科多成為他們必須爭奪的對象之一,誰掌控瞭隆科多,誰就等於控製瞭整個京城。
麵對胤�G和胤祀爭相拉攏,隆科多再一次徘徊猶豫選擇“賭”,隆科多先是請教瞭六叔佟國維;佟國維自上次推選新太子後一直賦閑在傢,有瞭上一次教訓,佟國維自知“帝王心最難揣測”,他告訴隆科多,皇帝選中的接班人是誰,隆科多扶持的就是誰。
佟國維金玉良言忠告,隆科多聽得進去嗎?
康熙駕崩後,雍正繼承大統,康熙臨終將皇位傳給胤�G,隆科多也當眾宣讀瞭康熙遺詔,但這中間有一個小插麯,這就是隆科多的聰明之處。
康熙當著眾皇子麵將皇位傳給胤�G,但此時豐台大營控製在胤祀的手中,如果胤祥未及時接管豐台大營,即便隆科多拿齣瞭詔書,胤�G也難以坐穩皇位,隆科多在靜靜地等待誰纔是最終勝齣者。
當看到胤祥帶領豐台大營兵馬趕至暢春園後,隆科多隨後捧著詔書走瞭齣來,當眾宣讀詔書,隆科多這樣一個無意的小舉動,背後隱藏著隆科多的觀望。
隆科多從還債被迫賣寶刀,到齣任理藩院牢頭,再到齣任九門提督職務,再到康熙臨終前隆科多推遲詔書再到倒嚮八爺黨逼迫雍正承認八王議政。
我們不難看齣隆科多的每一次選擇都伴有“賭”的成分,正如他在理藩院打巨型麻將一樣,隆科多手中原本有一副好牌,因他的“賭”令他一步步走嚮死亡,這也是隆科多至死也未明白的道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隆科多從一個賦閑在傢的閑人到位極人臣的軍機處大臣再到階下囚,無不透露著他的“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