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8:34:27 P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一點財經編輯部
曾經,金庸先生用極富想象力的筆觸,開創瞭一個令人遐往之的武林世界。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一個個從未濛麵卻又如此鮮活的麵孔,自帶BGM的魚貫而齣,在華山之巔演繹武林絕學與江湖恩怨。
五絕,各個都是開宗立派的頂尖高手,他們或張揚或冷峻,或癡迷或瘋癲,隻為冠絕江湖,開創正宗,而遍尋武學秘籍,兼修內外神功。
這,像不像今天新派茶飲江湖的“武林豪傑們”?
且看:
東邪――奈雪。 以“新茶飲第一股”,開闢茶飲江湖武林新宗;
西毒――古茗。 納天下武林絕學於一體,修得金身卻也成;
南帝――喜茶。 放棄浮華市道,瞭卻擴張野心,潛心精修“一陽指”;
北丐――蜜雪冰城。 丐幫徒子徒孫者眾,一撇打狗棍法,營銷得江湖人人側目;
中神通――茶顔悅色。 原本隻為得道修仙,怎奈江湖精彩,隨踏齣中原而弘遠全真武學,為天下立“正宗”。
新茶飲江湖,又該是如何的精彩呢?
東邪奈雪的茶:“快”如彈指神通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如齣招不過眨眼之間的彈指神通一樣,深諳習武之道的“東邪”奈雪的茶,正在生動演繹著關於“快”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招式有三。
第一式:擴張如疾風。
在2021這一年間,奈雪的茶新增326傢自營門店,占瞭其當前門店總比重的四成,而在財報中,奈雪提到瞭一個主要擴張的門店類型――比標準店空間更小、資産更輕的Pro店,以中央廚房替代現製烘焙區,用更低的房租和人力成本提高營收。
基於這一構想,急著爭奪《九陰真經》的奈雪開始擴大Pro店的規模。
在2020年年底僅有6傢們的Pro店,經過瞭一年的快速擴張,到2021年年底時,總占比由1%一躍飛升至43%,以371傢的門店數量直逼標準門店。
眼下,奈雪的擴張速度還在提升。預計2022年新開門店350-400傢,結閤其2021年年底前共開設817傢門店的錶現,2022年或將成為奈雪突破韆店規模的新生之年。
第二式:融資似閃電。
奈雪門店擴張之快,離不開融資內功的修為。
從A輪融資到IPO上市,跨度不過五年。新茶飲第一股是其他江湖英雄艷慕不已的名號,從此東邪奈雪的茶開宗立派,成為舞台中心的主角之一。
迴頭來看,融資上市,奈雪是一氣嗬成,效率和速度的確都比同業更高一些。
不過,在被資本追捧之後,上市尚不足一年的奈雪總市值由320億港銳減為79億港元,超200億港元的市值已然蒸發。
在融資速度快但估價上不去的情況下,品牌極易因為沉澱不足而齣現問題,如投資人所說那樣,目前奈雪的茶估值長期透支,“可以看到,奈雪的茶不足80億港元的市值已低於估值B輪後的所有估值,投資機構虧錢,資本市場的信任正在消耗”。
第三式:拓新彈指間。
奈雪的茶始創於2015年,誕生首年,就推齣瞭進軍二三綫城市的新茶飲品牌台蓋,但成效寥寥。2021年,台蓋收入為1.41億,僅占品牌總收入的3%。而另一子品牌梨山則因經營不善,已被關停。
而最近的新戰略,是關於瓶裝茶賽道的故事,在奈雪方麵肯定瞭瓶裝飲料業務的發展重點後,勢必將與2020年就做起瓶裝氣泡水買賣的喜茶大打齣手一番。
與新式茶飲相比,瓶裝茶的發展時間要更久一些,而在商超網點的鋪設方麵,誕生於20世紀後葉的農夫山泉、統一等老將們深耕市場多年,優勢不言而喻,這對於奈雪的茶等新茶飲而言算不上是個好消息。
不可置否的是,不斷試新的奈雪獲得瞭更多齣圈的可能性。
而也正因為開店和拓新需要大把大把燒錢,奈雪的盈利也為之所纍。2021年,奈雪的茶經調整淨利潤虧損1.45億元,大頭收入依然源自基本産品,其他産品營收占比僅為3.9%。在虧損的第四年,奈雪擴賽道的舉動尚未搞齣多大名堂。
隨著內捲加劇,修煉彈指神通的奈雪試圖以快取勝,至於擴張快、融資快、拓新快的三招靈驗與否,還要交給武林同仁們檢驗。
西毒古茗:效仿頭部絕學自成一派
習武之人,最忌不講武德,歐陽鋒如此,古茗亦是。
“古茗你對得起我給你花的錢嗎?”
3月28日,“古茗因偷逃稅被罰1161萬”的話題登上熱搜,事實證明奶茶也會塌房。依照16元/杯的均價計算,古茗需要賣72.58萬杯奶茶纔能賺迴這筆超韆萬的罰款。
從台州溫嶺走齣來的西毒古茗是個聰明人,深知修行不易的古茗,通過效仿頭部絕學,自成一派。
比如古茗的“超A芝士葡萄”,與喜茶的“多肉葡萄”均以芝士奶蓋和葡萄果茶為材料,因此味道上大同小異,加之古茗更低的售價,不少人將其奉為“平替喜茶”。
對於古茗而言,平替的標簽確實是一種齣圈的方式,但弊大於利。
物美價廉的平替雖然很香,但在消費者眼中,正主纔是他們心中的白月光。在“果然任何平替的都沒有正主好”、“根本沒有平替,一分錢一分貨”的討論中,平替正在淪為僞概念。畢竟隻有在退而求其次時,消費者纔會選擇平替, 正是這種平替難及正主的想法,讓平替們被打上瞭“低端化”的標簽,受製於此難以翻身。
早年的古茗多少蹭瞭些正主喜茶的熱度,但在誰也不服誰的武林中,任誰也不想活在彆人的陰影下,尤其是在古茗憑藉“平替”標簽自成一派後,更是想撇清與喜茶的關係。
那麼如何撕掉低端的標簽?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漲價。
2021年時,古茗漲價一事引發瞭網絡熱議。網友們紛紛吐槽“突然就漲瞭1元,之前2月就偷偷漲瞭1元,古茗怎麼總偷偷漲價?”更有感慨者直言:“放眼望去都20來塊一杯瞭,感覺有點喝不起。”
均價15元的古茗意圖在江湖上謀取更高的地位,提價顯然是最直接的方式。
事實上,從小縣城走齣來的西毒古茗與北乞蜜雪冰城同樣源於下沉市場,但二者卻走瞭截然相反的路,一個還在為衝高而躍躍欲試,另一個卻已經做到瞭中低端市場的王者。
高頻上新、開主題店、品牌聯名等動作不斷,古茗踩在“正主”喜茶的腳印上衝鋒。目前,昔日的平替在單一産品上已突破20元大關,直逼“告彆30元時代”的高端茶飲。平替平替,最重要在於“平”,即“平價”,一波接一波的漲價過後,古茗的“平替”標簽正在被消費者擦去。
在商道創投網創始人王帥眼裏,古茗奶茶避開與大牌相撞,紮根三四綫城市,采取小規模低成本的連鎖加盟運營模式是可取之處。但在艾媒谘詢的調研中,古茗在2022年Q2中國新式茶飲的消費者品牌認知中僅排名第9位。
一個關鍵點是,衝高之前,提升用戶對古茗的品牌認知迫在眉睫。
另外在頭部價格下探的降維打擊下,即便古茗撇清瞭與喜茶的淵源,但日子想必也不會比從前好過。
2022年的新茶飲江湖,有人降價,有人漲價,麵對東邪南帝等圍攻,古茗的苦戰已經開始瞭。
南帝喜茶:精修“一陽指”
與東邪奈雪以快聞名的彈指神功不同,南帝喜茶選擇告彆瘋狂擴張的習武之式。
2021年,喜茶完成瞭5億美元的D輪融資,估值達600億元人民幣。彼時,喜茶的門店數量比奈雪的茶高齣一頭,身價走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更重要的是,資本們非常看好喜茶的賺錢能力。
據國信證券統計,喜茶的毛利率區間為 65%-70%,高於60%-65%的奈雪。
毛利高,份額高,一手好牌的喜茶自然足以讓資本心動,估值創新高的喜茶也曾趁熱打鐵,但背後卻是門店密度加大、單店銷售受纍的不盡如人意。
久謙谘詢中台曾公布過一組數據,以2021年10月份數據為例,喜茶門店均收入與銷售坪效環比7月下滑瞭19%、18%;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下滑瞭35%、32%。
與其加速擴張,不如精修一陽指。
喜茶創始人聶雲宸曾錶示:“我相信品牌纔是核心,它不僅是核心的競爭力,也是核心的壁壘,就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有很好的供應鏈、營銷、運營,但是始終會有很大的差彆。”
以品牌為核,是喜茶最好的武器。作為行業頭部,喜茶的品牌影響力早已形成,在艾瑞谘詢的調研中,喜茶的知名度排在行業首位。
因此擴張速度放緩並非是一件壞事,反而可以專心內功修為的提升。
在門店增速由2019年的139%降至2021年的26.3%後,喜茶肩上的壓力也輕瞭不少。曾有業內人士估算,包括門店租金、裝修設備、人力成本等因素在內, 一綫城市喜茶門店每月的固定成本就需要近50萬元,新一綫和二綫城市需要40萬元上下,此前大肆擴張的打法對於喜茶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成本重擔。
自門店增速做瞭減法之後,喜茶一方麵推齣獨立品牌,另一方麵大力穩固供應鏈。
2020年3月,喜茶推齣獨立品牌喜小茶,“以個位數喝喜茶”為賣點客,單價定位在6-16元,遠低於19-25元的高端綫,但更低的價格區間要求喜茶必須在供應鏈上持續壓縮成本。
繼2017年在貴州梵淨山自建有機茶園後,力圖穩固供應鏈;2021年,喜茶又著手自研和自建草莓果園。
一方麵,采取自建模式的上遊供應鏈成本壓縮或可成為喜茶的一大優勢,但另一方麵,在喜茶降價後,如何在主品牌與子品牌之間做齣鮮明的差異化則成為新的難題,畢竟在喜茶高端綫價格下探後,消費者對喜小茶低價優勢的敏感度也將受到影響。
隨著喜茶同年推齣的瓶裝飲料成為便利店的常客,至此喜茶、喜小茶、喜茶瓶裝飲料三種業態的共生模式成為瞭品牌發展的支撐。 目前的喜茶以頭部的品牌效應而爭霸一方,耍快刀的人是大多數,喜茶卻通過慢練內功的方式精修一陽指,或許在掌門人聶雲宸的眼中,慢就是快。
北丐蜜雪冰城:好一套營銷棍法
生於河南的北丐蜜雪冰城,揮著一套營銷棍法,在其他高手眼裏不入流的超級符號營銷,成為瞭蜜雪冰城的開宗密法。
2021年,一首“蜜雪冰城甜蜜蜜”在網絡高調走紅,從B站到微博,蜜雪冰城的身影無處不在,“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洗腦式歌詞鏇律和“你不嫌我窮,我不嫌你low”的自嘲式傳播,令蜜雪冰城高性價比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知名度大幅提高。
深入用戶心智的營銷,是蜜雪冰城營銷棍法裏的大招,而宣傳中“2塊錢的冰淇淋,4塊錢的檸檬水,6塊錢的珍珠奶茶”,確實因低價令人“上頭”消費,那麼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蜜雪冰城能賣得這麼便宜?
如果說營銷是絕學裏的重要架勢,那麼産業鏈就成瞭考驗底子的內功。
上遊自産原材料,中遊推齣加盟體係,下遊主打心智營銷,環環相扣實現瞭1+1>2的效果 ,也是蜜雪冰城能把成本攤薄、效率提高的關鍵所在。 形成産業鏈閉環的蜜雪冰城很快嘗到瞭下沉市場的甜頭, 年營收65億、日銷350萬杯的熱烈反響下,蜜雪冰城在資本市場斬獲瞭200億人民幣的高估值。
發展13年,坐擁2萬餘傢門店,如今的蜜雪冰城儼然成為瞭新茶飲中的門店之王。
但下沉市場是塊肥肉,各路玩傢都想承接蜜雪冰城的流量。古茗、茶百道等中端品牌在三四綫城市大肆擴張,高端品牌喜茶也在通過價格下探吸納更多購買力。
左手瘋狂開店,右手狂賺加盟費,版圖擴大之外,蜜雪冰城也遭遇瞭門店選址撞車的窘迫。以北京朝陽大悅城商圈為例,兩傢“一毛一樣”的蜜雪冰城門店,直綫距離不足1公裏。
除瞭門店過密的經營製約外,蜜雪冰城的修煉之路上還麵臨著另一個難解的睏局。
在這個“高端玩傢嚮下,中端玩傢嚮上”的節骨眼上,身處低端、無法再沉的蜜雪冰城有苦難言。事實上,蜜雪冰城也曾做過入局高端市場的嘗試,但高端冰淇淋品牌的極拉圖和高端茶飲品牌“M+”並沒有復製齣下一個蜜雪冰城,反響平平。衝高難的睏境在蜜雪冰城的身上體現得淋灕盡緻。
段永平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說産品是木桶的底部,廣告隻能是木桶其中的某一塊闆而已。太長瞭浪費資源,太短瞭又裝不瞭多少水 。
眼下,在全民認知度提高的情況下,廣告營銷為蜜雪冰城帶來的增長近乎封頂,營銷棍法已難再突破,因此來自産品端的武學修煉變得愈發重要。
在高質與平價的天平上,蜜雪冰城極力做到兼顧,但仍然多次被曝齣食安問題,事件一齣更加深瞭其難登高端的固有印象。
眼看著高端路難走,蜜雪冰城索性換另外一條。上一個賣五塊錢一杯奶茶的香飄飄,正在極力從即飲飲料領域尋找第二增長麯綫,而下沉得有些相似的蜜雪冰城也在對更多領域進行探索,從咖啡品牌幸運咖、啤酒品牌福鹿傢,再到齣海七國,蜜雪冰城的“格局”正在打開。
或許高端茶飲夢猶在蜜雪冰城的心中,但多方製約下,換條路可能真的要容易不止一點點。
中神通茶顔悅色:産品主義的天下正宗
瘋狂擴張?中神通茶顔悅色錶示不玩這套。
比起鉚足勁開店的東邪北乞,深居腹地的茶顔悅色久久閉關修行。
2014年,首傢茶顔悅色門店開設在湖南長沙,在以長沙為根據地6年之久後,茶顔悅色開始嚮周邊省市擴散,以集火優勢區域的打法布局。
目前茶顔悅色的門店數量超300傢,覆蓋城市僅3座,與人均門店破韆的其他主流品牌相比,茶顔悅色算得上是圈內最“佛係”的存在。
由於其功底深厚,因此消費者對茶顔悅色的熱情不減,即便僅在長沙、武漢、常德三地開店的茶顔悅色一茶難求,也要通過尋找代購的方式喝上一杯,即便産品隔夜,即便定價翻瞭二三倍,但為茶顔悅色而拜服的消費者也是甘之如飴。
排隊超8小時、跑腿費動輒百元,隻為茶顔悅色,要知道,消費端的狂熱必定不會是空穴來風,迴歸茶飲本質,産生循環復購首要奧義是産品本身。
茶顔悅色創始人呂良認為:“市場上已經有頗為成熟的品牌,不做齣特色、不抓住細分市場,肯定不能生存。”
品牌創立之初,江湖上珍珠奶茶和果茶隨處可見,誓要做齣差異化的茶顔悅色,通過“純茶+純奶+奶油+堅果碎”的中西結閤産品邏輯,打造齣瞭彆具特色的銷冠産品“幽蘭拿鐵”。
與大部分茶飲頻頻推新尋求增長的思路不同,茶顔悅色追求“大單品”,比如熱銷的幽蘭拿鐵已經曆瞭多次産品迭代,而飲品外賣的配方也在不斷調整。
同時,追求單一産品的復購率也更易加強供應鏈搭建和産品標準化。
憑藉著徹頭徹尾的“産品主義”,茶顔悅色的“極緻單品”備受市場青睞。去年五一假期期間,幽蘭拿鐵仍是銷量主力,茶顔悅色品牌負責人翟敏慧說:“每賣齣5杯,就有1杯是幽蘭。”
不容否認的是,茶顔悅色的特色産品強化瞭因區域稀缺性而産生的火爆效應,但在流量密碼之外,偏於一隅可不是長久之計,在消費思維轉換的時代下,地盤小是很容易吃虧的。
在誰能更大範圍地占領綫下、綫上渠道,誰纔能在消費需求齣現時第一時間提供産品的消費環境下, 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品牌都在奮力擴張,在消費者需要一杯奶茶的情況下,符閤外賣配送輻射範圍的門店自然多瞭一絲被選擇的可能性。
據說,這位武學高手已經做好瞭齣關迎戰各路豪傑的準備,有消息傳齣茶顔悅色將進軍重慶市場,它將如何在保持水準的情況下從中國腹地走齣去?它是否會水土不服?
眼下,新茶飲行業的論劍請帖已經發齣,敬請各路英雄豪傑各按其座,內捲之下,武藝有所精進已成必然,強強相爭的局麵,最是讓資本與市場期待。江湖紛爭一觸即發,且看新茶飲“五絕”誰能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