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12:22:04 AM
摘要:造車新故事(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編輯|凱
3月22日,小米集團發布瞭2021年業績公告,多項業務收入創新高,總體錶現不錯。
“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距離解套還有多遠?
01
先來看小米集團2021年的成績單。
財報披露,小米集團2021年實現營收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不過其年度利潤不增反降瞭5%;經調整淨利潤為220億元,同比增長69.5%。
雖然2021年,小米集團遭遇瞭核心零部件全球供應短缺以及疫情影響等,但其多項業務收入仍創新高。
去年,小米持續推進其2020年提齣的“手機×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戰略。簡單來說就是打造自身的生態鏈,AIoT業務成為手機業務催化劑,滲透到客戶工作、生活方方麵麵的場景之中,獲取海量的流量和數據,從而形成其商業模式的護城河。
具體來看,智能手機業務依然是小米的重要基本盤。 2021年,該業務闆塊收入占小米集團總收入63.6%,實現瞭量價齊升。
此前市場擔心小米智能手機的齣貨量問題,其錶現褒貶不一。
數據上看不錯。2021年小米的智能手機齣貨量為190.3百萬台,同比增長30%。據Canalys數據顯示,去年小米智能手機的齣貨量全球排名第三,市占率約為14.1%。
此外,同期高端智能手機的齣貨量超2400萬台,比2020年增加瞭一倍多,占比也提升至13%。
而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美炳認為,小米的高端智能手機齣貨量並不及預期,且部分産品靠降價促銷來拉動齣貨量。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財報中定位的高端智能手機為在我國內地定價在3000元人民幣及以上,和在境外定價在300歐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機。
綜閤上麵兩個因素來看,小米高端智能手機的業務提升難度依然不小。小米長期打造的是“價格厚道”形象,大眾對其親民價格的刻闆印象要扭轉還是頗為不易的。
02
再來看小米集團戰略中的另外一條綫: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
第一,L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産品方麵,主要包括電視、平闆、筆記本電腦、智能大傢電、可穿戴産品等。
雖說受疫情影響,但2021年,小米集團境外的LoT(物聯網)業務不降反增,收入創新高。這部分業務2021年的收入為850億元,同比增長26.1%。
第二,互聯網服務業務,2021年收入282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中,境外互聯網業務和廣告業務收入增速顯著。
2021年,小米集團的境外互聯網業務實現收入50億元,占其整體互聯網服務收入比重約為17.8%。
而廣告業務方麵則是增速較快,2021年該業務收入為181億元,同比增長42.3%。財報披露,主要是得益於小米的用戶規模持續擴大和高端手機占比提升及商業化能力增強。
小米集團2021年的成績單中值得關注的另一大變化其國際化戰略見成效。
2021年,小米集團的境外市場收入約為1636億元,同比增長33.7%,,占總收入的49.8%。
成本方麵,2021年小米集團的總成本為2700億元,同比增長29.1%。
小米集團的毛利率依然不高,但有所提升,由2020年的14.9%提升至去年的17.7%;淨利潤率僅為5.9%,比2020年還降低瞭2.4個百分點。
小米集團的毛利率和淨利率一直錶現不佳,與其所處行業和自身定位都密切相關。不過,這點十分不利於在資本市場講故事。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03
盡管小米集團2021年的成績單不錯,但“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要解套難度仍不小,尤其是去年高點進場的投資者,依然備受煎熬。
截至3月23日收盤,小米集團當天的股價漲瞭4.08%,收於14.78港元/股,相比去年的30港元/股,已腰斬,市值蒸發約3000億港元。
受市場大行情及自身發展影響,疊加疫情反復,小米集團如今的股價不及2018年上市時發行價17 港元/股。
縱觀小米的生態鏈,除瞭上述業務外,其投資版圖也不容忽視。
據新財富報道,小米係的投資平台主要有小米集團、順為資本、小米長江産業基金等,閤計投資的企業數量多達900傢左右,是繼騰訊、阿裏之後影響力最大的CVC(見今日詞匯)之一。
不過,積極的投資背後,也反映瞭小米的擔憂:科技屬性有待強化。小米集團目前還是製造業占主導,無論是毛利率還是淨利率都不好看,賺的辛苦錢。
也正因如此,小米集團在資本市場的錶現也並不算好。
當然,小米也在打造新的財富故事。
2021年3月,小米創始人雷軍高調宣布加入造車大軍,稱這是他的“最後一次創業”。
據年報披露,目前小米集團汽車的研發員工已超1000人,預計將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智能汽車的前景和想象空間巨大。
不過,造車的故事並不好講,從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到跨界的恒大、格力電器、寶能、百度、滴滴等競爭者眾多,誰能笑到最後,依然未知。
版權聲明:本文係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齣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