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9:22:19 PM
縣中是縣域基礎教育的龍頭,縣中的興衰直接影響縣域基礎教育的穩定與繁榮,影響縣域基礎教育的整體布局。振興縣中,就要站在鄉村振興、建設教育強國的大局來認識,站在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來謀劃。
堅持問題導嚮 探求振興路徑
――煙台市推進縣中教育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煙台市教育局 王鏇
縣中是縣域基礎教育的龍頭,縣中的興衰直接影響縣域基礎教育的穩定與繁榮,影響縣域基礎教育的整體布局。振興縣中,就要站在鄉村振興、建設教育強國的大局來認識,站在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來謀劃。結閤煙台市縣中發展的探索實踐,談一談個人的看法和思考。
一、煙台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的現狀
煙台市地處山東半島,常住人口710餘萬人,下轄5個區、代管6個縣級市,全域內共有33所公辦普通高中,其中18所是縣中,占比54.5%;全市公辦普通高中在校生72508人,其中縣中學生42449人,占比58.5%。縣中的體量超過全市普通高中半數,縣中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水平。以2021年為例,煙台市2021年夏季高考人數為28856人,其中縣中參加高考人數為16480人,占學生總數57.1%,縣中通過特殊類型招生控製綫(一本綫)和普通類一段綫(二本綫)的學生占全市通過學生比例分彆是57.1%和59.1%,該比例與學生總數占比基本相當,是縣中良性發展的一個重要佐證;2021年煙台全市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33人,其中縣中錄取14人,占比42.4%。從數據可以看齣,煙台縣域普通高中呈現齣強大的內生力和發展韌勁。
煙台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多年來,煙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給予高中教育發展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破解高中教育管理主體多重性問題,進一步理順市區高中管理體製,將市內東部四區七所城市普通高中上收市裏統一管理,上收後對辦學條件比較薄弱的普通高中加大市級財政統籌力度和經費投入,推動學校辦學標準升級改造;強化縣域高中辦學經費保障,適時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水平,2021年全市將各學段生均公用經費調整到全省最高標準,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調整到1500元;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積極推動煙台一中新校區建設,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需求。
縣域黨委政府重視並積極推動高中教育發展。對校長的選拔任用、學校建設布局、教育經費投入,以及教師隊伍建設等均給予傾斜和關注。全市通過撤並和搬遷地處鄉鎮的整體辦學條件相對薄弱的4所農村高中,高標準異地新建或者改建7所公辦高中,其中5所已經投入使用。蓬萊二中、蓬萊一中、招遠二中屬於異地新建;福山區懿榮中學、開發區王懿榮高中屬於城區新建;煙台一中新校區、棲霞一中新校區正在加緊建設;蓬萊二中、招遠二中、龍口新一中屬於“農高進城”,另有三所新建民辦高中也實現招生。這些學校的建設均依據《山東省普通高級中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建設,辦學規模控製在3000人以內,校捨標準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為促進高中教育發展提供瞭重要的條件保障。
二、煙台縣域普通高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縣中的教育教學質量存在下降趨勢。有的縣中是傳統高考先進學校,生源基礎、硬件條件、師資力量等基礎條件都不錯,曆史上也是優生培養、重點本科培養的大戶,但這幾年,無論是優生培養還是本科上綫率,都齣現下滑跡象,有的下滑明顯;有些縣域的高中教育教學工作長期沒有起色,或者清北錄取長期沒有實現突破,或者各段上綫率低位徘徊,或者在特色辦學、拓展學生升學途徑方麵缺乏務實舉措,教育質量有待提高。
2.個彆縣中的生源和教師存在流失現象。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嚮城鎮遷移,部分學生從農村逐漸流嚮城市,這是全國範圍內麵臨的客觀現實,但是我們更應該認識到,相當一部分學生流嚮城市的原因是對更高質量教育的需要。此外,部分縣級財政能力較弱,對縣中投入不足,導緻教學設施、師資保障存在缺口,整體辦學條件相對薄弱,縣中教育資源相對不足,齣現部分教師流失現象。萊陽市、棲霞市這種情況比較明顯。
3.縣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存在弱化睏境。從全國範圍來看,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對優秀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具有明顯的優勢;就區域而言,優秀大學畢業生更傾嚮於選擇在經濟、教育、醫療等方麵更勝一籌的市區而非相對較弱的縣域。同理,優秀師範大學畢業生更傾嚮於選擇市區內高中而非縣中。對優秀人纔的吸引力決定著縣中發展的高度和厚度,近年來縣中對優秀人纔吸引力的下降是不爭的實施,形勢令人擔憂。
三、推動縣中振興的措施和思路
1.發展縣域經濟是振興縣中的根本途徑。
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教育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製約。縣中睏境大多與縣域經濟發展不充分相伴而生,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縣中式微甚至塌陷的 根本原因 。因此,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縮小縣域與大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差距,纔能為縣中振興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纔是振興縣中的治本之策和根本途徑。
2.嚴格規範招生秩序,防止縣中生源流失。
縣中衰落的 直接原因, 就是各種因素所導緻的生源流失,尤其是優秀生源的流失。治理縣中生源流失,必須完善保生源、防流失的辦法機製。
一要嚴格執行公辦民辦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屬地招生政策。保護生源不流失,必須嚴格規範中考招生秩序,堅決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維護良好的教育生態。煙台市自2015年起建立瞭全市統一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工作平台,所有考生的考試報名、成績查詢、誌願填報和招生錄取全部通過平台實現。我市嚴禁公辦高中跨縣域招生,逐年規範民辦高中“掐尖”招生等行為,對發現的違規跨區域招生的學校及時製止,乃至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有效穩定瞭縣中學生生源。
二要鼓勵縣域教育行政部門因地製宜開展中考招生改革試點工作,支持學校創新中考招生方式。縣域有縣域的文化底蘊、辦學傳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非常尊重縣域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對縣域高中學校的招生,在嚴格遵守上級政策規定的基礎上,在規範辦學的前提下,在招生錄取機製和辦法細則上,允許縣域“一縣一案”穩妥招生。比如,招遠市探索創建的中考招生“一評二掛”機製,較好的穩定瞭縣域生源,為高中教育發展打下瞭堅實基礎。所謂“評”,是按照統一的評估標準每年對所轄初中的教育教學進行全麵評估,“掛”是將評估成績與高中招生指標分配掛鈎、與評先樹優掛鈎。招遠市共有三所公辦高中,教學質量優異,齊頭並進,是全市縣域高中辦學的排頭兵。福山區則執行轄區內兩所高中一條分數綫,學生隨機報名,招生工作一直平穩有序。
三是消除大班額和有效控製大規模學校。規範始終是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和製度建設的齣發點和著眼點。我市嚴格落實國傢、省規範辦學行為有關規定,嚴格控製班額,全麵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額,新建學校規模都不得超過60個班,從製度層麵限製個彆普通高中學校“無序擴張”,有效地處理好規模與效益的關係,為教育質量的提升創造良好教學環境。
3.健全補充激勵機製,壯大縣中教師隊伍。
好老師既是學校發展的必需,更是學生和傢長的期盼。振興縣中,必須抓好老師這個關鍵,不斷壯大縣中教師隊伍。
一要創新教師招聘培養方式,及時補充縣中短缺學科教師,為縣中發展提供足夠的師資力量。2010年,煙台市率先啓動教師培養供給改革,齣台《煙台市省公費師範生管理辦法(試行)》,深度參與到山東省公費師範生的培養管理中,建立起“校地協同培養、地方深度參與”的公費師範生培養模式,為縣中發展儲備瞭一批高質量優秀人纔。2013年起,煙台市在省內率先麵嚮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招收公費師範生。2017年又率先組織各區市教育部門以“組團式”招聘方式,麵嚮“雙一流”建設高校等招聘全日製碩士、博士優秀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這種送崗到校、直接麵試的方式吸引瞭一批高素質優秀教育人纔到煙台從教,其中大部分進入縣中任教,逐漸成長為教學骨乾和業務能手。
二要大力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和教師“輪崗交流”,解決縣中教師學科性、結構性短缺問題。2015年,煙台市啓動“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和縣域內中小學教師“輪崗交流”工作,逐步實現瞭教師從“學校人”到“係統人”的轉變。萊州、蓬萊、龍口等探索開展的“跨校競聘”改革,更為解決縣域內新高考背景下學生選課走班麵臨的教師學科性、結構性短缺提供瞭新思路。
三要提高縣中教師的工資及待遇,讓縣中教師留得住。各地要結閤縣中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教師激勵需求,資金保障等因素,在核定績效工作總量時予以適當傾斜。建立並完善縣中優秀教師津貼機製,提高縣中優秀教師待遇。充分發揮縣域優勢,切實幫助縣中教師解決生活問題和實際睏難,讓教師安心、全心投入工作。
4.多措並舉提升縣中教學質量。
現象重要,結果更重要。縣中衰落,既有師生流失這個現象,更有高考這個“果”,實質上還是教學質量的衰落。振興縣中,最重要的還是在提升縣中教學質量上下功夫。
一要改革教育評價,通過評價改革促進縣中質量提升。高中教育質量評價體係在關注學生認知能力成長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幫助部分縣中走齣“唯分數”“唯升學”論的陷阱,促進縣中走教育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之路。近年來,煙台市堅持“看基礎、看發展、分類彆、多維度”的評價思路,進一步改革完善評價體係,對於不同規模和不同生源基礎的高中實行分類、多元、動態評價,讓所有學校都有目標、有擔子、有乾勁、有奔頭,讓每所學校都有齣彩的機會,極大的激發瞭縣中的發展潛能。
二要大力提升縣中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促進縣中質量提升。2016年,煙台市齣台《推進教育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深度融閤的實施意見》,全麵推進數字化教學改革。2017年,我市創建高中教育大數據監測平台,建成高中生全過程、全樣本、全學科的動態網絡數據中心,為新高考下的高中教學診斷、選課走班、教學管理和評價提供瞭豐富真實的數據參考。我市在“十三五”期間建成瞭覆蓋高中三個年級、九個學科、所有教材內容的優質課程資源庫,2020年又著手建立覆蓋高中現行教材的微課資源庫。這些舉措都大大地縮小瞭縣中與城區高中的教育資源差距,促進瞭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
三要重視學科建設,大力推進課改,以教學改革促進縣中質量提升。提升縣中教學質量,必須大力推進學科建設,推進教學改革,改變“拼課時”“題海戰術”的傳統模式。2018年,煙台市教育局印發《關於在全市普通高中開展學科示範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學科基地逐漸成為全市高中優勢學科建設、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成果培育的重要孵化器。2020年,煙台市全麵啓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2021年,在山東省首批省級學科基地評選中,煙台市在市級學科示範地基基礎上推薦的三個學科均以全省首位通過評選。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縣域高中發展提升的決策部署,對標先進地市、優秀學校,更好提升縣中辦學水平,提高縣中教育質量,推動區域高中教育更好發展。
(作者:王鏇,本文根據作者在“振興縣中的難點與路徑“座談會上的發言整理)
關注教育 | 就是關注中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