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康的傢庭的標誌是什麼呢?
一個傢庭中的成員都可以平等的,真實的錶達自己的心法,良好溝通氛圍的傢庭就可以稱之為健康的傢庭,而這裏的傢庭成員是指包括傢裏的每一個人,自然也包括孩子。
因為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傢長和孩子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傢長經常強勢的以“為你好”的愛的名義去要求孩子的絕對服從,而當孩子有不滿的時候,被傢長禁止錶達,那麼孩子就會發展齣一些特殊的方式來錶達。例如:“不願吃飯”、“不願進傢門”“故意考砸”“故意偷拿商店的東西”等手段予以“迴擊”。
01“隱性攻擊”
匹茲堡大學的蒂姆•墨菲(Tim Murphy)博士在《隱形攻擊》一書中提齣瞭隱形攻擊一詞。
指的是:關係中弱勢的一方通過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報復等非直接方式,嚮強勢一方錶達因為地位不平等而纍積的憤怒。
這種隱性攻擊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尤其是在不平等的親子關係中。由於父母過於強勢,往往是單方麵指責孩子,孩子作為弱勢的一方,幾乎不敢錶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此種情況下,孩子就會通過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報復等各種較為隱形的、間接的方式錶達不滿和憤怒。
昨天我迴傢的時候,剛走到小區門口,就看見一位母親對著貼牆站的孩子大聲叱責:“你彆跟上來,就站在這裏,不說清楚為什麼撒謊,就彆迴傢。”孩子小聲地說:“我沒撒謊。”“還說沒撒謊,你長本事瞭現在,都學會騙媽媽瞭……”這位母親一直單方麵指責孩子,一邊說是叫孩子說清楚為什麼撒謊,另一邊卻沒耐心聽孩子的解釋。
很多時候當孩子犯錯瞭,做父母的是否可以先不要急著去批評孩子,而是去思考一下,孩子犯錯的真實原因會和動機,自己的教育或者傢庭的溝通方式是不是需要調整。
02以下三類傢庭的孩子比較容易齣現“隱形攻擊”:
①傢長對孩子控製欲非常高的傢庭。
這類傢長不想讓孩子在任何時期遇到任何挫摺,於是盡可能完美的安排孩子的一切。這類傢長可以說希望幫助孩子定製完美人生,他們希望孩子擁有高學曆,高顔值,高智商,愛情事業雙豐收等等,齣於“為你好”的考慮,從幼兒園,到初中,高中,大學,工作,戀愛父母都為孩子精心的編製的完美人生的軌道,不允許有任何偏差。
這樣的傢庭教育,剝奪瞭孩子的自主意識和選擇權,並且在“為你好”的優秀父母麵前孩子無法反抗和錶達不滿,他們會有“爸爸媽媽做一切都是因為愛我,對我好,我沒有資格不滿意。”的信念,在這樣壓抑的生活中,孩子非常容易齣現“隱形攻擊”行為。
②傢長對孩子期望很高的傢庭。
這類傢長一般都擁有一個自己無法完成的心願,於是將心願和期待附加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比如:“媽媽小時候就是傢裏沒有條件,你現在這麼好條件,為什麼不好好學鋼琴呢”、“爸爸當年數學神童啊,你怎麼可能數學不優秀!”、“媽媽是全省的優秀教師,你怎麼可以成績不好?”
這類傢庭剝奪瞭孩子自己的選擇權,孩子們無奈的背負著父母諸多過高的“期待和夢想” ,礙於“爸爸媽媽是為我好”的認知,孩子們都“聽話的”不能提齣任何反對意見。
③傢長認為 “聽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孩子的傢庭。
這類的傢長將孩子“聽話”視為一個孩子最好的優點,父母們總是認為聽話的孩子身上所附帶的一些品質符閤主流的價值觀,“聽話”的孩子多半學習好,懂事,溫順,不做齣格的事。
所以在這種傢庭中,孩子們的話語權是被剝奪的,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愛我是因為我聽話,如果我錶達瞭自己的真實感受的話,爸爸媽媽就不再愛我”,這樣的傢庭的愛是有條件的愛,在這樣氛圍下認識下,孩子的“隱形攻擊”防禦機製也會容易被觸發。
以上三類的傢庭的教養模式,一定會讓孩子感到窒息,孩子有口不能言,於是就會觸發“隱形攻擊”,那麼父母怎樣做纔能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呢?
03父母怎樣做纔能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父母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 :
一個為自己人生做決定的孩子,生命力是旺盛的,因為年輕,也許他會遇到很多挫摺,但他會感覺自己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最重要的,這是自己的”。
反之,如果凡事都由父母做決定,這些決定越正確越會讓孩子産生窒息感,所為為什麼孩子越聽話、越努力、路綫越正確,往往越不會有好多結果,因為這是孩子的變相迴擊,其實父母隻要把握“認真生活不做壞事”的基本底綫,讓孩子去自由發揮就好瞭。
▶允許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秘密:
要知道如果孩子沒有屬於自己的秘密,那麼孩子永遠不可能長大。很多傢長經常喜歡和孩子“溝通”,從而知道孩子的秘密,窺探孩子的內心。要知道人和人之間是需要距離的,每個人都有捍衛自己的獨立空間,這是生命的基本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因為我們隻有和人拉開瞭距離,我們纔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不要讓父母的“愛”變成孩子心底的傷,如果你的孩子“犯錯”瞭,這可能是一次“隱形攻擊”的呐喊,也是父母需要靜下心來去思考,去轉變的契機。如何讓傢成為孩子真正的心靈港灣,是父母需要不斷修煉的課題。
今日討論:日常親子互動中有那麼我們容易忽視的隱形攻擊行為呢?當孩子啓動隱形攻擊時做父母的應該如何迴應呢?期待你的分享和討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