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1:50:14 PM
你聽說過古代因為決策者不滿意考生的名字而讓其落榜的荒誕之事麼?在清朝就有這麼一個“倒黴”的本是狀元的考生,就因慈禧一句話緻使其“夢碎狀元夢”。
此人就是譚廷�],後來他的經曆也應驗瞭“風水輪流轉”一說,不僅親手推翻瞭慈禧所屬的清王朝,更是當上瞭民國政府主席!
齣生於書香世傢,譚廷�]自幼乖巧而勤奮上進
1880年,譚廷�]生於湖南的茶陵,這是一個顯赫的書香世傢:父親譚鍾麟官職一度做到總督位置,故而譚廷�]是個不摺不扣的大少爺。
但是由於其母親為丫鬟齣身的小妾,即使是富傢子弟的譚廷�]在傢中的地位也很低微。
大傢族用餐規矩繁多,譚廷�]每次瞧見母親隻能站在一旁伺候大傢吃飯時,他的心裏就泛起諸多酸楚。
這也使得譚廷�]不像一般的富傢公子哥那樣隻曉得吃喝玩樂而是刻苦學習,他深知唯有如此纔能提高自己和母親在傢中的地位,母親纔會獲得更多的尊重。
他很爭氣地在一眾兄弟裏齣類拔萃,父親譚鍾麟也因此很是看重他,甚至為瞭極具天賦的這個兒子花重金請瞭曾在光緒帝身邊任教的老師翁同��。
這位高師規定譚延�]每三日都要寫一篇文章,每五日寫一首詩,在老師長期的優秀教學下,譚延�]的文學功底十分深厚。
而他的一手好字更是招牌特色,譚延�]在日常生活中堅持臨摹顔卿的字帖,長此以往其書法水平亦甚高。
人人眼中,譚延�]都是一個百年難齣的奇纔,如果他參加科舉考試那十有八九穩拿狀元。
然而在彼時風雨飄搖極不穩定的社會環境下,一切都顯得那般變幻莫測,譚廷�]的仕途亦如是。
譚延�]一路開掛科考取得第一,豈料人生無常
1893年,譚廷�]不過是一個13歲的少年郎,但其人生經曆可比同齡人豐富得多,他參加瞭長沙舉辦的童子考試且輕而易舉中得秀纔。
譚廷�]傢族自然是喜笑顔開,便讓這個眾人眼裏的“神童”再次參加瞭1904年清朝舉行的最後一場科考,而譚廷�]不負眾望成為瞭第一名貢士!
有人疑惑道:第一名不是狀元麼,怎麼稱呼變瞭?在此和大傢科普一下什麼是“貢士”。
清朝時期的科舉製度沿用瞭前朝明代,一般考取前幾十名的考生就不用再刻苦學習瞭,他們的命運基本上也就定瞭即可在朝廷中當個一官半職。
不過考試雖結束但考核仍舊在繼續,若考生獲得最佳則要被舉薦到朝廷給皇帝親自看,既知曉下今年的榜首纔子為何人,又瞧瞧他們考試有無作弊嫌疑。
假如皇帝察覺到一些考生並非貨真價實的纔子,而是靠裙帶關係上位那就要責罰主考官等瞭。
倘若名單沒有大問題,則作為第一名的貢士便會被選為狀元,第二名就是榜眼而以此類推。
所以當譚延�]知道自己是第一名時欣喜萬分,不齣意外的話他自己應該就是狀元瞭,譚傢也可以因此光宗耀祖瞭!
然而現實往往更具戲劇性。
慈禧插手緻使譚延�]落榜,荒唐原因令其憤而迴鄉
按照當時的規定,原本是由光緒帝接見這些考生的,然後對他們說些勉勵之語就行瞭。
考官們把試捲分門彆類排列好後,就打算送到皇帝那兒走個過場檢閱一番,大傢心目中也理所當然將譚延�]當作瞭狀元最佳人選。
不料“攝政專業戶”慈禧太後臨時插瞭一腳,原因是一位拍馬屁的太監說瞭一句話。
“老佛爺,您看眼下不是快要過壽瞭麼?若您能親自挑選齣那個新科狀元豈不是雙喜臨門之事?”
那個太監藉慈禧過生日之際拍她馬屁,慈禧聽後覺得很有道理遂決定親自召見考生們。
於是那太監就把今年的貢生名冊呈遞上來,慈禧欲圈點名字時赫然發現第一名的人叫做“譚延�]”,乃湖南茶陵人!
“都姓譚?譚嗣同那個逆賊不也是湖南人嗎?他們是不是沾親帶故著?”
見此姓氏,慈禧心裏慍怒而想到譚嗣同這個與自己作對的傢夥,她對其可謂恨之入骨,譚嗣同所搞的“戊戌變法”讓她頭疼不已,雖已鎮壓但芥蒂仍在!
“我豈能讓同姓“仇人”奪得桂冠!”慈禧裝著鎮定的模樣對太監道:
“此人名字甚是難聽,第二名的劉春霖不錯就選他為狀元吧!再說,今年為大旱之年,‘春霖’兩字寓意水而有助於國運。”
就這樣她毫不公平且迷信地把譚延�]劃到瞭第三十五名!
靜靜在外等候的譚延�]等人隨後便被宣召麵見,而公布齣來的結果著實嚇瞭譚延�]一跳:不是狀元也罷瞭,竟落到瞭第三十五名?
之後他就聽聞瞭自己與狀元擦肩而過的真實原因,雖然彼時譚延�]也入瞭翰林做起瞭編修的活兒,但最終譚延�]還是決定迴到湖南辦學。
參與革命的譚延�]終實現理想,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其後的譚延�]成為瞭擁立新憲法的湖南立憲派首領,他積極參與瞭當時的“保路運動”。
雖然最終結果失敗瞭卻不改其繼續革命的決心,他對清政府早已失望透頂,亦覺得急需一場革命來改變中國!
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他毅然決然地在1912年加入國民政府,追隨著孫中山的腳步來完成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任務。
1928年,錶現極度齣色的譚延�]被推舉成為瞭國民政府主席,走嚮瞭政治生涯的巔峰。
或許是受童年生活的影響,生活中的譚延�]也極其自律而專一,他堅持不納妾而獨愛妻子一人。
即使後來妻子過早離世瞭也不改初衷,全身心照顧著他們的孩子且終身未再娶。
譚延�]作為封建時代非嫡齣的孩子,能夠不自暴自棄,而是努力學習證明自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就算齣生於富貴顯赫的人傢又怎樣?就算是專製影響限製他纔華又如何?是金子總會發光,他之後的證明足以錶示這一點。
而他對感情的忠貞試問現代社會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那矢誌不渝、一生一人的愛情感動瞭我們,亦讓我們思緒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