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中,清太祖努爾哈赤被譽為大清王朝的奠基者!但努爾哈赤在位執政期間的“大清”叫後金政權,真正建立大清王朝的是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太宗皇太極。
皇太極的後金汗位一直被認為是從多爾袞手裏搶來的!事實上,多爾袞從來都不是努爾哈赤心目中新大汗的人選。如果說皇太極的汗位是搶來的,那麼他搶的也是代善的汗位!
皇太極
努爾哈赤“內定”代善為繼承人,“桃色緋聞”事件讓代善錯失汗位
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統一建州女真,並建立後金政權。如此成就堪稱人傑,是一位極其齣色的領袖。努爾哈赤雖然在戰場上取得瞭輝煌的戰績,卻在繼承人的選擇方麵接連遭遇“滑鐵盧”。
努爾哈赤在位期間曾三次立儲,三次卻都以失敗告終。同母弟舒爾哈齊被幽禁迫害至死,嫡長子褚英被處死。努爾哈赤吸取瞭前兩次的失敗教訓,在第三次確立代善為汗位繼承人時沒有公開宣布,而是通過一種相對含蓄的方式來確立代善的身份。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閤錶達,在其百年之後由代善和阿巴亥來共同撫養幼子的意願。女真部落“父死子繼”的風俗傳統,除瞭財産、權勢、地位外,還包括女眷等。阿巴亥作為努爾哈赤生前最後一任大妃、陪伴時間最長的女人,受寵程度和對努爾哈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努爾哈赤指定代善和阿巴亥共同撫養幼子,無疑是將阿巴亥和幼子全部托付給瞭代善,也委婉地點明瞭代善汗位繼承人的身份。
代善作為努爾哈赤的嫡次子,四大貝勒之首,賜號“古英巴圖魯”,不論是身份地位,還是戰功能力,都絕對當得起汗位繼承人的名位。
但隨著“桃色緋聞”事件的爆發,不僅代善的繼承人身份被剝奪,連阿巴亥的大妃身份也被廢除。
代善
“桃色緋聞”事件疑點重重,後宮爭寵錶象下的政治鬥爭
那麼,“桃色緋聞”事件是否屬實呢?
從努爾哈赤對於這次事件的處置結果來看,似乎是“坐實”瞭兩人曖昧不清的關係。但我個人認為,
“桃色緋聞”事件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陰謀,一個針對代善和阿巴亥的陰謀,針對後金汗位的陰謀。
天命五年,努爾哈赤的小妾德因澤告發大妃阿巴亥和大貝勒關係曖昧。阿巴亥不僅深夜拜訪代善,還多次給代善送吃食,並且代善也接受瞭阿巴亥的吃食。
“桃色緋聞”事件
事件本身並不復雜,但疑點重重,細思極恐。
第一、阿巴亥送吃食是一種“示好”,且對象不止代善一人。
代善吃瞭阿巴亥送的吃食,就錶明他跟阿巴亥關係曖昧?要知道,阿巴亥不僅給代善送吃食,也給皇太極送過(不得不說,阿巴亥的政治眼光還真是犀利)。隻不過,代善收下瞭,皇太極沒有接受。
阿巴亥
阿巴亥為什麼要對代善和皇太極兩人送吃食呢?站在阿巴亥的立場考慮,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年過花甲,已經到瞭暮年。反觀阿巴亥纔三十齣頭,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阿巴亥要為自己的將來考慮,要為自己兩個年幼的兒子(多爾袞和多鐸)考慮。提前跟代善和皇太極這樣手握兵權的旗主貝勒打好關係,多親近走動一下,實乃人之常情。
第二、徳因澤隻是被利用的“炮灰”,背後必有“大人物”支持。
徳因澤如果不是“桃色緋聞”事件的揭發舉報人,相信她這麼一個身份卑微的小妾都不會曆史留名。在這之前,徳因澤甚至連和努爾哈赤同桌吃飯的資格都沒有。
就是這麼一個身份低下的小妾,居然敢告發身為大妃(相當於皇後)的阿巴亥和汗位繼承人的大貝勒代善!一下子得罪兩位“大佬”,哪怕徳因澤再怎麼爭風吃醋想上位,也絕對不會無腦到這種地步!以徳因澤的身份地位,可能連麵見努爾哈赤都費勁!如果說她背後沒有足夠強勢的“大人物”支持,恐怕沒人會相信。
皇太極和徳因澤
並且,徳因澤告發時隻提及瞭阿巴亥給代善送吃食,對於阿巴亥給皇太極送吃食隻字不提。是德因澤不知道還是刻意隱瞞呢?如果不是努爾哈赤下令徹查,恐怕這事就隱瞞過去瞭!
如果徳因澤真的因為後宮爭寵想上位,那麼她針對的必然是阿巴亥,而不是代善!
也就是說,她完全可以把皇太極也一起捅齣來,增加阿巴亥的“罪行”。
但徳因澤沒有,對於皇太極顯然有意維護。
站在德因澤背後的“大人物”是誰?答案呼之欲齣。
第三、努爾哈赤恢復阿巴亥大妃之位,後宮爭寵是假,政治鬥爭纔是真。
努爾哈赤在徹查“桃色緋聞”事件後,沒有公開調查結果,隻是廢除瞭代善繼承人身份以及阿巴亥大妃身份,算是給這個事件“定性”畫上瞭句號,“坐實”瞭兩人的曖昧關係。
努爾哈赤
但在一年後,努爾哈赤又恢復瞭阿巴亥的大妃身份。即便努爾哈赤生活上真的離不開阿巴亥,但阿巴亥隻是被廢瞭大妃之位而已,完全可以以妾(妃)的身份留在努爾哈赤身邊,沒必要非恢復大妃身份。
努爾哈赤廢除阿巴亥無疑是對“桃色緋聞”事件結果的一個“交代”,或者說是對冊立代善為汗位繼承人這個“錯誤”決定的糾正。
阿巴亥的復位卻顯得很突兀,甚至毫無原因。僅僅隻是因為努爾哈赤的特殊寵愛,恐怕無法解釋,因為努爾哈赤完全可以將“桃色緋聞”事件強勢壓下去,沒必要將阿巴亥廢瞭又立!
阿巴亥
同為“桃色緋聞”事件的兩位當事人,還是阿巴亥“引誘”在先的情況下,最終阿巴亥復位瞭,但代善卻永遠被廢瞭!
顯而易見,“桃色緋聞”事件明麵上是一場針對阿巴亥的後宮爭寵事件,其實是一場針對代善汗位繼承人身份的政治鬥爭!
努爾哈赤意識到,雖然沒有公開確立代善為汗位繼承人,但最終還是引發瞭其他旗主貝勒對於代善的不滿,或者說對於汗位的覬覦。努爾哈赤明確廢除代善繼承人身份,無疑是對代善的一種保護,畢竟褚英的前車之鑒近在眼前。
褚英
阿巴亥被迫殉葬,掃清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最後障礙
阿巴亥殉葬真的是努爾哈赤的遺願嗎?很多人認為這是皇太極等人的陰謀,目的就是為瞭阻礙多爾袞繼承後金汗位。
“後饒豐姿,然心懷嫉妒,每緻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製。
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
很多人認為阿巴亥同意殉葬是為瞭保護多爾袞和多鐸,以自己的死換取兩個幼子的未來。
但我個人認為,這份“帝遺言”的真實性很高,努爾哈赤確實要讓阿巴亥殉葬!
第一、努爾哈赤已對多爾袞三兄弟做好安排,讓阿巴亥無後顧之憂。
努爾哈赤和阿巴亥
努爾哈赤晚年時期對八旗進行調整,並對自己親掌的兩黃旗做瞭分配。
努爾哈赤自己保留瞭20個牛錄作為親兵,剩下的45個牛錄平均分配給瞭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兄弟三人各領15個牛錄。並且明確指示:阿濟格為鑲黃旗旗主,多鐸為正黃旗旗主,自己死後剩下的20個牛錄親兵全部留給多鐸。
對於多爾袞,除瞭分配的15個牛錄外,另賜鑲白旗給多爾袞統帥。而原來的鑲白旗旗主杜度則被努爾哈赤調到鑲紅旗。
努爾哈赤把自己的兩黃旗全部分給瞭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但這並不代錶他想要將汗位傳給這三兄弟中的一位。如果努爾哈赤真要傳位,完全可以在臨終前把各旗主貝勒召集起來,當眾公布傳位。
努爾哈赤如此分配,更像是給這三個兒子的物質保障。這些保障也是為阿巴亥的殉葬做必要鋪墊!
阿巴亥殉葬
第二、努爾哈赤令阿巴亥殉葬有利無弊。
代善汗位繼承人身份被廢後,努爾哈赤創立瞭八旗旗主貝勒共推製。
這種汗位繼承人製度的産生可以避免類似“桃色緋聞”事件的發生,確保八旗內部因為爭奪汗位而引發內鬥。
事實上,在代善被廢後,皇太極的汗位基本已經穩瞭。
在八旗旗主貝勒共推製下,誰的拳頭大、實力強誰就上位。而在那個時期,四大貝勒無疑是最強的旗主勢力。大貝勒代善因為“桃色緋聞”事件被廢;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侄子,非直係沒資格;三貝勒莽古爾泰有弑母前科,難以服眾;唯有四貝勒皇太極是最佳汗位人選。
至於多爾袞,直到努爾哈赤去世都沒滿15歲,寸功未建,如何競爭後金汗位?
況且努爾哈赤生前心心念念想要攻下寜遠城,靠乳臭未乾的多爾袞去打嗎?
四大貝勒
所以說,皇太極繼承汗位幾乎闆上釘釘,唯一的變數就是阿巴亥。
按照努爾哈赤之前的安排,在他百年後阿巴亥將由代善負責照顧。那個時候,代善和多爾袞三兄弟坐擁八旗勢力中的五旗,代善能甘心捨棄後金汗位嗎?皇太極還能如願繼位嗎?不齣意外,隻要阿巴亥在代善耳邊再吹一吹“枕邊風”,後金汗位的爭奪必然再度掀起風暴,八旗內部鬥爭恐怕也無法避免。
阿巴亥殉葬
綜上,唯有讓阿巴亥殉葬纔能徹底杜絕這些未知的可能,纔能讓後金政權徹底穩定下來。作為後金政權的創立者和曾經的統治者,在女人和事業之間做選擇並不難。
最後的話
皇太極這個皇帝固然乾得不錯,但就事論事,如果沒有“桃色緋聞”事件的發生,他很難動搖代善汗位繼承人的地位。
一個可能子虛烏有的“桃色緋聞”事件,被有心人刻意放大後,就成為瞭一把利刃,不僅“坑”走瞭代善的皇位,毀掉瞭代善的一生,更成為瞭阿巴亥的一道“催命符”!
皇太極最終成功獲得瞭後金汗位,但不得不說,他的這個汗位得來的並不光彩!不過話說迴來,得位正統的皇帝又有幾個呢?或許身在帝王傢很無奈,但皇權的誘惑又有幾人可以抗拒呢?
無情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