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 2019-12-21T04:09:55+08:00
继11月23日在花莲、总统于12月25日在南投与台中助选时,再次提出「一个国中学区一日照中心,一个乡镇一住宿机构」的「长照2.0升级版」之政策主张。还表示,「她刚上任时照顾长辈的预算只有50亿元,明年长照2.0预算是400亿元,未来4年还要增加到600亿元以上」。「经费加倍」能不能将长照2.0「做满做好」尚未可知,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钱从哪里来」,才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
在1951年到1966年这15年期间,600万出生人口的所谓「战后婴儿潮」,已经从2016年起陆续成为65岁的老年人,而在2016年启动的长照2.0,所面对最严峻的情势则有两个:第一,根据财政部的财政资讯中心核定,2015年综合所得税的「纳税个体户」有322万户,占纳税总户数的52.4%。第二,2017年的每户平均人口数只有2.74人。换言之,在人口结构迅速老化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人一户」、以及「一人病倒,全家遭殃」的难解困境。
2016年11月时,长照政策的施行「每年280亿元,足够支应三、四年」,官员的话,言犹在耳,但今年(2019年)11月和12月,就已经提出「经费加倍」的「长照2.0升级版」来照顾长辈们。有钱好办事,总统「大豪气,大撒币」的将长照经费加倍,固然可喜。但是,随着愈来愈多长辈需要各式各样的照顾养护需求,就算是选前宣布将长照2.0的「经费加倍」,根本问题仍在于「钱从哪里来」。
如果目前政府的财源筹措考虑的是开征新税,或是提高现有长照税基(遗赠税和菸税)的税率,则在选举之前,就必须说清楚,讲明白。如果认为,加税等于是「政治自杀」,则政府应考虑比照施行近25年全民健保的社会保险制度、用缴纳「(保险)费率」的方式,由政府在薪资来源「就源扣缴」,或是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市公所自行加保所谓的「长照保险」,当是最值得思考的政策方向。
提到政策的选择,事实上,除了「废核」与「拥核」之外,长照2.0的财源如何筹措,也是和国民党2016年和2020年总统参选人的最大差异之所在。社会学者古允文曾经比较指出,「长照2.0与1.0之间最大的差异,除了经费大幅从长照1.0的平均每年约50亿大幅增加至约177亿之外,增加的经费多用在ABC三级照顾站的建置,其余与1.0并无太大差异」。如今,从社区整体照顾的A级「社区整合型服务中心」、B级「复合型服务中心」、以及C级「巷弄长照站」,还要「预算加码」与「措施加满」,升级到「一个国中学区一日照中心,一个乡镇一住宿机构」,可以想见必然是所费不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目前长照2.0财源筹措的捉襟见肘而言,「长照保险」着眼于政策服务之输送是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非营利组织部门的协力所共同完成;民间没办法做、不愿意做、或是规模太大而没有人做和没有钱做,则由政府来做。
长照2.0政策,「一路走来,颠簸崎岖」,固然是因为政策措施一改再改,民众根本不清楚自己或家中长辈符不符合政府的规定,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长照2.0的财源筹措是以赋税支应(遗赠税和菸税),税收不稳定与老年人愈来愈多,从而无以为继。而「长照保险」一方面能解决每每因为预算不足,而必须另谋财源,以求永续发展的政策困境。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则能尝试整合「全民健康保险」与「长期照顾保险」,解决「看病的不看人,看人的不看病」,建立「医疗公卫」体系与「社福长照」体系的信任合作关系,还有健保以「住院天数太长」(例如1个月)做为医疗品质不良的标准。部分失能、甚至重度失能的老人,照护需求愈来愈多,日照中心和住宿机构的供给,则很难在短期内、有足够的预算挹注,找不到人照顾的制度性问题,有赖两大社会保险体系的整合与公私协力伙伴关系之建立。
虽然长照保险必须面对长照机构或日照中心「只想照顾重度失能,不想管轻度中度失能」,这种涉及「专业伦理」和「营运收入」的道德风险,同样也出现在全民健保医疗院所。从以前行政院卫生署到现在的卫生福利部,长期建立起来的政策治理能力,当有助于未来两者的「总合治理」。对比现行因为「多元筹措预算」,所导致长照措施方案的「朝令有错,夕改又何妨」,社会大众无所适从。因此为了可长可久实施的的长照制度,採行长照保险,才是政府最应考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