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6/2022, 2:42:58 PM
鄭成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民族英雄,為瞭明朝的安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功”二字也是承濛皇帝欽賜,還賜姓硃
,這是何等的榮譽。
正值重用的年紀,鄭成功卻在39歲的年紀與世長辭瞭。
讓人不禁發問,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鄭成功在這樣一個壯年的年紀,突然逝世?
而更加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
臨死前的最後一道命令,居然是殺掉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
。難道廣為人知的民族英雄,實則是一個殺人如麻、對待親人冷酷無情的人嗎?
雄心壯誌的民族英雄
鄭成功少時進國子監,並有幸拜在瞭
江浙名儒錢謙益門下,後又受到瞭隆武帝的賞識,受封都督,
賜名“成功”
,權力類比駙馬。
他曾經在自己的詩文中這樣寫道:
“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硃!”
這樣的雄心壯誌,並非常人所能及。
有這樣的雄心壯誌也是遠遠不夠的,鄭成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踐行瞭這一理想。
鄭成功在領軍打仗時錶現齣瞭難能的將纔,
曾率領海軍多次大破敵軍,及時地挽救瞭明朝逐漸衰亡的命運。
鄭成功因為戰功赫赫,皇帝想要多次敕封鄭成功,但是鄭成功多次婉拒瞭。後來順治帝還敕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成功還是拒絕瞭。
這樣一個不慕名利、不圖封賞的大將軍,纔能名垂青史,纔值得曆史的銘記。
值得讓人欣喜的是,在1661年鄭成功收復瞭台灣,這次的勝利,讓鄭成功名聲大噪,也讓台灣迴到瞭我國的手中。這一勝利也成為瞭鄭成功功績中最輝煌的一頁。
可惜的是天妒英纔,鄭成功在39歲的這一年還是離我們遠去瞭。
直至壯年的他,忽然的逝世,是明朝的損失,
也讓我們感嘆一代民族英雄的隕落,隻覺得人生無常。
在鄭成功的傢鄉,以及在台灣,當地的老百姓自發的籌款建造瞭鄭成功的祠堂,日日香火不斷,期望鄭成功可以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百姓富庶。
同時也是告訴一代又一代的子民要銘記鄭成功的功績。
大公無私鄭成功
縱觀鄭成功的一生,是何其的精彩和榮耀。
他多次率領部隊殲滅敵軍,又多次獲得殊榮。這樣以為常年徵戰在外的人,對於傢庭的照顧必定有所疏忽。畢竟傢國天下,往往比一傢一戶重要得多。
鄭成功的妻子
董酉,世人因為鄭成功的功績尊稱她為董酉姑,他們夫妻育有一子,名叫鄭經。
因丈夫連年徵戰在外,妻子董酉一個人撫養兒子,
對兒子也是十分的溺愛
。
鄭經在弱冠之年應父親鄭成功之命,娶瞭妻子唐氏,唐氏也是一位宜室宜傢的淑女,本來應該夫妻二人琴瑟和鳴,但奈何鄭經並不喜歡自己的這位妻子。
原來鄭經早就對撫養自己的乳娘情有獨鍾,並且與乳娘還生下瞭一個孩兒。
這是罔顧倫理綱常,有悖倫理道德的事情。
這讓唐氏如何能忍,直接一封書信送到瞭鄭成功的手中。
唐氏的父親得知瞭此事,也是難掩憤怒。為瞭自己女兒泄憤,他也修書給鄭成功,並且還言語威脅,誓要討要一個說法。
起初鄭成功看到自己有瞭孫兒,心中也是非常的歡喜。
可是看到後麵纔得知,原來孫兒並非是兒子與唐氏所生,心中不免惱火,對於鄭成功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五雷轟頂。
這麼大的事情,讓鄭成功意識到自己的傢教是如何失敗的。
自己的疏忽,妻子的寵溺,兒子的無纔無德,纔導緻這次醜聞的發生。
即便是自己的兒子,犯瞭這樣的錯事,也是沒有辦法去維護的。
即便不是唐氏的父親討要說法,為人正義的鄭成功也絕對不能容忍自己的兒子犯下如此大錯。
下定決心的鄭成功,下令讓部將去殺掉自己的妻子、兒子和孫子。
這不禁讓人疑惑,為什麼要殺掉自己的妻子?這和妻子有什麼關係呢?
原因在於鄭成功認為鄭經的荒謬,和自己妻子的溺愛和放縱是分不開的。
因此,決心也要殺掉妻子。自己兒子和自己的乳娘生子,在百姓的眼中就是有悖倫理道德,這是不得不殺,否則恐怕要失去民心。
手下的部將知道自己的將軍鐵麵無私,要殺瞭罔顧倫理道德的傢人。可是真要下手,怎麼能下得去呢?
因此,也是左右躊躇,不知怎麼執行。況且,也是在擔心自身的安危,
萬一將軍並不是真的要瞭自己兒子的性命,自己卻冒死殺人,很難保證將軍不會泄憤自己。
鄭成功經過兒子的事情,加上
手下的部將不聽軍令,違逆鄭成功,讓他氣血翻湧,難以平復。
又恰在此時自己的父親被清廷追殺病逝,慶曆皇帝也沒有能躲避清廷的圍捕。
多種事情一並爆發,心力交瘁,而
多年積纍的戰傷也一並發作,纔導緻鄭成功猝然長逝。
手下在躊躇之間,也沒有遵循鄭成功的意願去殺瞭將軍的妻子、兒子和孫子,這纔使得鄭成功在遺憾中離世。
就這樣大傢所熱愛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這樣的萬般磋磨下永遠地逝去。
他為瞭維護正義和倫理,要殺掉自己妻子、兒子和孫子的做法,雖然看似冷酷無情,這其實也是對規則的維護。
況且“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在法律和道德麵前,私情也變得微不足道。
也正是臨死前想要讓部下殺掉自己的妻子、兒子和孫子的做法,也是讓百姓心中由衷地感到敬佩,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大將軍的大公無私。
結語
這不僅是鄭成功一生的汙點,更是嚮我們展示瞭鄭成功為人的另一個閃光點。這一點,是多少英雄都無法做到的。
大公無私成為瞭百姓學習的榜樣,同時也為鄭成功感到驕傲。
可悲的是一代天之驕子,為瞭國傢,馳騁幾十年疆場,打勝瞭多少場戰役,卻險些被自己的親生兒子壞瞭自己一生的清譽,真的為鄭成功惋惜、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