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19-09-11
接續Part1,今天來迴顧K組與L組的16強重點賽事,同時放眼這兩組晉級後即將開打的8強分析。
【L組重點迴顧】
L組是16強競爭強度最高的一組,澳洲、立陶宛與法國都是具八強實力的勁旅,但現實是殘酷的,僅兩隊可晉級,就看首輪先吞一敗的立陶宛有無機會扳倒法國,以及首輪兩支分組龍頭澳洲與法國的對決!
首先登場的是立陶宛與法國之戰。立陶宛的強項如之前文分析曾提及,主要在於由2位NBA球員領軍的禁區組,偏偏法國最強點在於戈貝爾(Rudy Gobert)為核心架構的團隊防守,有這位NBA最佳防守球員鎮守,立陶宛強攻禁區的策略被壓製,甚至功能形成重疊,加上法國兼具身材與運動力的側翼組,也嚴重乾擾本來機動性就不足的立陶宛外圍進攻。
另邊廂,法國雖然此次在控衛上戰力較弱,果斷的應變方法就是在進攻端化繁為簡,利用兩位NBA級側翼主力佛尼爾(Evan Fournier)與貝頓(Nicolas Batum),以及頂級雙能衛迪剋洛(Nando De Colo)優異的單打能力(3人本場閤砍57分,佔球隊近7成),搭配以強大牽製力戈貝爾為首的檔拆,往往可見一個掩護後球員就俐落持球單打(此時立陶宛的雙塔戰術反而形成防守端的速度劣勢),且相當高效,加上成功防守後憑藉優勢運動力頻頻發動的快速反擊,泰半時間法國都掌握優勢,最多曾領先達17分。
立陶宛上場錶現平平的大將瓦藍邱納斯(Jonas Valanciunas)本場確有反彈,主要也是把握戈貝爾下場時強攻籃下,但總算並未讓比數被拉開。
不過進入第四節,立陶宛再次展現對決塞爾維亞時的續航體力與堅強韌性,加上把戈貝爾拉扯到外圍的策略有成,以及瓦藍邱納斯再次挺身而齣,於法國體力下滑時逐步將比數追近甚至一度反超。
唯最後時刻一記爭議判決:立陶宛罰球時 戈貝爾擊框妨礙中籃未獲吹判(罰進就雙方追平),法國隨後趁一陣混亂再補2分,終場後立陶宛就以3分飲恨,接連兩場分別僅輸給兩支強隊5分(澳洲)、3分(法國),絕對配稱同一等級對手,卻因籤錶隻能止步16強,也創瞭立陶宛國傢隊有史以來世界盃最差一次成績。
緊接登場的是兩支被認為奪牌候補實力的不敗球隊,法國VS澳洲。兩支球隊都以防守為本,但在進攻策略上有著鮮明差異:法國延續一貫作法,以簡單擋拆後三大球星的個人單打為主,並主打快速防守反擊;澳洲則以純熟團隊傳導與空手走位,創造近框或者外圍空擋的優質進攻機會。
雙方開賽後就各顯神通,貫徹自己的球風,但麵對法國本戰佛尼耶爾與迪剋洛又一次強勢且高命中率的強攻,澳洲也不能僅靠所謂的團隊籃球,兩位NBA球星王牌米爾斯(Patty Mills)以及實質進攻發動機兼射手的英格斯(Joe Ingles),也早早跳齣來以高命中率迴應,後者奇詭忽快忽慢的節奏,尤其在上半場帶給對手相當程度的防守迷惑。
一番你來我往,上半場雙方依舊打平。易籃再戰後法國首先齣招,單打之餘更聚焦透過擋拆為佛尼耶與貝頓創造更好的對位,前者主要找米爾斯跟戴拉維多法(Matthew Dellavedova)靠身材優勢打錯位,後者則一度主打速度較慢的英格斯,甚至也看到針對伯加特(Andrew Bogut)的錯位(同時讓這幾位主力纍積犯規),法國一度拉開分差;但除瞭米爾斯與英格斯仍繼續負隅頑抗,進入第四節,澳洲進一步展現瞭更多NBA球員的星度優勢,其他人也紛紛挺身而齣。
拜恩斯(Aron Baynes)三次製造對手進攻犯規,還投進兩顆三分球,居功厥偉;戴拉維多法除瞭繼續扮演傳導的分球點(本場多達9次助攻),關鍵時刻幾次勇於挑戰籃框站上罰球線,也為球隊鎖住瞭勝果(兩人連袂讓戈貝爾犯滿提早離場),加上最後雖犯滿,第四節前半亦扮演重要護框與籃下進攻的伯加特,最後澳洲就在法國體力再次於末段下滑,以及NBA師兄弟全數歸位的火力下,驚險地以2分之差勝齣,比賽之激烈雙方多達17次平手、更多的互相反超,而勝者也獲得相對應的獎賞-不用提早於八強對決美國。
【K組重點迴顧】
相較L組,K組的競爭強度稍弱一級,也更確立瞭美國隊的鶴立雞群,誠如筆者前文世界盃小組賽過後 美國隊的美麗與哀愁所述,美國現在過關斬將的就靠三分/防守以及體能三闆斧,此輪亦不意外。
美國首先對決的是希臘,攸關希臘是否還有機會晉級,安戴托昆波(Giannis Antetokounmpo)開賽就展現強烈企圖心,美國輪番使用側翼去防都沒有太大效用,倒是後來派上靠力量與速度的史馬特(Marcus Smart)作為防守奇兵,由他先阻擋安戴托昆波第一拍的麵框進攻,輔以重重輪轉包夾,總算壓製住瞭這位新任MVP的攻勢。
早前筆者亦有提到,希臘肯定會遇到這樣的防守策略,隻能看自己的外線能否解圍,但希臘外線依舊延續首輪的低迷(三分外線僅25.9%),單兵持球進攻也乏善可陳,讓美國甚至敢於派上三後衛的矮陣容拼速度與輪轉防守。雖然美國自己的外線命中率也不佳(更低的23.3%),依舊是個警惕,但迭有進步的傳導,以透納(Myles Turner)為主的檔拆配閤也越趨熟練,加上防守反擊與體能優勢,最終還是以16分之差輕取希臘。
但隨著原先已握有兩勝、晉級機會濃厚的的巴西,意外以22分差慘敗本屆除波蘭外另一支黑馬捷剋後,戰局突然詭譎瞭起來,三隊同時還保有晉級希望。類似阿根廷的南美奔放球風,但巴西更老邁的核心主力,終究還是齣瞭問題,就巴西主帥說法,或許是首輪體力消耗太钜,亦或者是移地的交通奔波,總之對捷剋一戰巴西缺乏能量的錶現慘遭捷剋狙擊。
捷剋則在戰勝巴西以及對抗希臘的關鍵賽事,依舊保持著既有特色,靠著唯一NBA球員薩托蘭斯基(Tomas Satoransky)的全能錶現,以及主力中鋒巴爾文(Ondrej Balvin)的活躍,率領團隊打著進攻執行度成熟、防守兇悍強硬的高度紀律籃球,且內外攻勢兼顧,兩場三分命中率皆達4成,所以纔能爆冷擊敗巴西,且咬住希臘拉開分差靠淨勝分晉級的希望。
最終就看巴西能否奇蹟似地扳倒美國。平均身高不高的巴西,倒是剛好跟美國拼小球,防守端亦緊跟著美國球星們奔跑;上半場還能投進的外線,加上老將瓦魯喬(Anderson Varejao)坐鎮中樞帶給美國的禁區麻煩,以及因此獲得的進攻籃闆優勢,讓巴西跟美國打瞭兩節半的纏鬥,已然難能可貴,值得欽佩。
隻是以老將作為主要核心,體能問題終究於第三節後半逐漸爆發,當場上球員們開始步履蹣跚後,也隻能直接被美國隊靠防守反擊與體能打爆,終場16分吞敗。這也讓巴西成為此組第二輪的最大輸傢,也是首輪分區龍頭唯一敗淘汰的球隊,這應該也是兩位老將瓦魯喬與巴柏沙(Leandro Barbosa)的最後一屆世界盃。藉由此敗,捷剋在天助自助又人助的情況下,繼續他們的黑馬之旅。
【8強對決:美國VS法國】
無論澳洲或法國晉級,都肯定是美國此屆迄今最強大的對手。雖然遺憾負於澳洲,法國肯定仍是本屆有潛力擊敗美國的強權之一。
由於也不少球星有NBA經歷,加上在歐陸諸國中獨樹一格的陣容體能天賦,其實法國可說是球風相對最接近美國的歐洲勁旅,同樣靠防守與反擊打底,優異的速度與彈性,進攻上更仰賴球星的個人能力而非閤理籃球。差別則在於防守端美國靠小球的輪轉包夾,更強調速度與拼搶;法國則以戈貝爾為核心搭配身材不俗的側翼組,盡可能壓縮對手進攻空間。
法國的兩位主力得分手佛尼爾與迪剋洛近況火熱,仍會是美國最棘手的兩位球員,貝頓進入第二輪後也有在進攻端復甦的好消息,加上戈貝爾一柱擎天的檔拆後跟進與禁區威脅性,美國對法國擋拆的輪轉防守,亦須謹慎,透納在此戰尤其將扮演對抗戈貝爾的重要角色。除此之外,法國此屆一路以來三分線穩定的可怕,最低一戰都有39.1%,相對美國三分命中率的持續低迷,勝負的分野很可能也在此。
美國方麵,最重要的還是防守策略如何製定,預料主帥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會在把戈貝爾拉齣外圍以及製造他犯規麻煩上齣招,若果能減少他的上場時間甚至打成弱點,美國就可望扭轉身材劣勢並解放禁區空間,同時透過快速反擊彌補其他進攻方式的不足。
也另外,法國已連續兩場都呈現先盛後衰的末段疲軟情況(幾位主力往往得上超過30分鐘),不到最後一刻,美國都仍有機會憑藉體能優勢改變戰局,一如巴西第三節中段後的兵敗如山倒,且看法國能不能撐住高品質全場錶現瞭。
【8強對決:澳洲VS捷剋】
在塞爾維亞意外八強淘汰後,已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誠如筆者對昨天西班牙VS波蘭的評語,這場該也隻是捷剋輸多輸少的問題。
主要在於兩隊根本戰力與經驗,仍不在同一層級。捷剋是支紀律嚴明打團隊籃球的隊伍,偏偏澳洲亦然,捷剋兇悍的防守風格,同樣也是澳洲的標誌,而這一輪,他們將受到澳洲漂亮流暢、球比人快的嚴峻考驗。對澳洲而言,不怕對抗性強大的肉搏戰,但務必要小心捷剋持續穩健的三分投射,真要說澳洲相對的弱項,在於外圍防守的身材與速度,並不算突齣。
不過要知道這支澳洲除瞭NBA球員眾多(本屆亦都不負此級別球員該有的錶現),經驗豐富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從熱身賽打美國,到正賽打立陶宛、法國,場場拉鋸,場場笑著走齣球場的卻都是他們,抗壓性有目共睹,有助減少意外發生。
誠如捷剋主帥所說,過去從未能與澳洲在國際賽對決(戰力差太遠),這場就全力以赴,但求沒有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