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六号埔里交流道可说是埔里的门面,但所连结的防汛道路水泥化,镇民反映应做绿美化与人行道,昨日相关单位前来会勘,但总经费一千五百万元该由河川局或高公局、县府支出仍未敲定。国道六号台廿一线及投七十五线联
莫拉克风灾重创南台湾,也沖垮了当时的刘内阁。不过,政治人物是健忘的,风灾过后,全台各地河川不断水泥化,而屏东万峦的五沟涌泉溼地,目前正面临一场生态浩劫,始作俑者就是政府。从中央到地方,行政官僚的脑袋就
许多登山步道充斥人工、水泥设施,千里步道协会、荒野保护协会与自然步道协会推动「双北郊山步道铺面调查」,发现台北市郊山步道水泥化程度高达7成5,因此今年首度倡议发起「台湾步道日」,希望将每年6月的第一个
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在埔里镇爱兰桥下方河岸进行「南港溪牛相触堤防防灾减灾工程」,因採用钢筋水泥工法,爱兰桥是观光客进入埔里的入口;地方人士认为,原本生态丰富的水岸变成水泥,破坏环境也影响景观。三河局指出,
位于台中市石冈区的五福临门神木病了!因园区过度开发,栖地水泥化,造成根系溃烂、枝干腐朽、树势衰弱,台湾老树救援协会发起抢救,与地主签下养护协定,承诺未来长期照护老树。26日上午协会理事长吴春山带领「为
「这不是我们要的保育天堂!」台中市长胡志强昨天到高美野生动物保护区视察,遭到市议员杨典忠的强烈抨击,指市长刚上任强调以「生态保育、观光、安全」为政策目标,但半年来却只见水泥化。胡志强指出,希望陆客自由
大禹治水以「疏导」代替「防堵」,终于成功,因此得天下开启夏朝历史,可见解决水患问题,对老百姓而言是多大「德政」,多少生命财产安全都系于其中。现在政府思维却不如古人,许多治水工程仍不脱防堵,漫天大水关乎
用水泥护溪,究竟是治水功臣,还是环境杀手?自然的野溪是孕育生态之母,但受限台湾地形因素,台湾的河流河道较短且湍急,随着人口增长,稠密度不允许溪流受自然地貌因素,而改变去向,人为因子介入自然,要巩固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