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海音钟爱大象,多篇短文辑录于《聪明-林海音大象收藏展》、《神奇-林海音大象收藏展》两书,私下也蒐集不少象偶,这些象偶将于台湾文学馆为台北国际书展策画的「文学物语,天地有情-作家文物珍品特展」展出
为什么这么多作家选择将手稿文物捐给对岸的文学馆机构,却不愿意留在台湾?今年十月,为海内外一百廿七位台湾文学家拍摄全套「台湾作家录影传记影音资料」的作家暨摄影家王璞,将这套四百多张光碟捐给北京中国现代文
继王璞之后,近期最令人振奋的作家拍摄计画,便是行人出版社创办人陈传兴、廖美立夫妇策划拍摄包括林海音、王文兴、陈映真、余光中、杨牧、郑愁予等六部前辈作家纪录片。廖美立表示,一位科技界友人在二○○八年初的
这次拍摄计画的作家名单「阵容坚强」,但要说服他们入镜却非易事。廖美立表示,几位作家有人谦虚推辞,有人「出功课」希望导演读完他全部的书,原在拍摄计画中的陈映真则因卧病北京,夫人未松口答应拍摄,只好遗憾作
台湾战后影响最深远的6位文学大师,在《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中得到迟来的致敬。83岁的张拓芜,为90岁的周梦蝶出席力挺,还幽默说,没资格当引言人:「因为我认识他的时间也没有很长,大概从民国
从一九一二年到二○一二年,台湾文学经历了新文学运动、日治时代的日文与中文写作,到光复后的军中文学、乡土文学论争与现代主义的洗礼,呈现丰富面貌与脉动。由台湾文学馆主办、纪州庵文学森林承办的「文学创世纪:
位于台北市同安街的纪州庵新馆是台北市政府在日治时代古蹟纪州庵旁边兴建的三层楼仿古建筑,也是推动纪州庵成为台北文学地标的一个起点。纪州庵新馆昨天正式开幕,开幕首展便推出了「穿越林间听海音-林海音文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