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減碳 標簽 新聞 第 1 頁


全国首座金级环保旅馆出炉 太平山抡元

     环保署最新公告,以金、银、铜三种等级作为评定国内环保旅馆的标准,其中,最高等级的「金级」共设置了37项审查标准,规范极为严格。林务局罗东林区管理处辖管经营的「太平山森林游乐区旅馆」以「关关难过、关关过


1周1蔬食 吴志扬带头响应

     「一周一蔬食」,县长吴志扬廿四日带领各局室主管、员工一起响应,将每星期一定为蔬食日,他表示,若全县民众都能选择一天少吃肉、清理肠胃,必能达成五年减碳六百万吨的目标。每星期一无肉日活动已获县府各局处响应


台中全国客家日 明登场

     每年农历正月20日为「客家天穿日」,也是政府明订的「全国客家日」,今年为国历2月19日!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将在石冈区情人木桥广场举办「台中市103年全国客家日」活动。客委会主委赖朝晖说,丰原区公


沈世宏点名台电最应减碳

     在环保署倡议下,国内123家企业昨响应成立「清洁发展与碳权经营策略联盟」(简称清碳联盟),环保署长沈世宏在会中点名台电,指台电是最需要投资减碳设备的企业,即使这样做可能造成电价喊涨,但只要大家都更换L


清碳联盟成立 环署长:台电最应减碳

     在环保署倡议下,由国内123家企业响应成立的「清洁发展与碳权经营策略盟」(清碳联盟)今天正式成立。环保署长沈世宏在会中再度点名台电,指台电是最需要投资减碳设备的企业,即使这样做可能造成电价喊涨,但只要


3张发票换树苗 减碳做环保

     基隆市政府为迎接植树月,将于3月19日上午于八斗国小举办植树活动,当天准备了杜鹃、茶花、桂花及茶梅树苗各500株,民众当日持1至3月份发票3张,就能兑换1株树苗、砂铲、及小水桶套组,让市民朋友随时可以


汉神创意轻食 减碳护地球

     迎接22日世界地球日,汉神百货12日「季春轻食堂」活动,邀请轻食达人现场进行轻食餐点教学,10组来宾与老师一同做出健康美味、同时对身体和地球都无负担的轻食料理。老师一共进行鲔鱼沙拉三明治、凉拌鸡胸肉及


大楼凌晨不关装饰灯 北市开罚1-3万

     台北市的夜晚,大楼霓虹灯加上建筑装饰灯闪闪发亮,灯火辉煌,宛如不夜城,只是这样的繁华美景未来可能会消失,台北市政府为了节能省电,研拟未来社区外观装饰灯,除了要使用「节能灯具」之外,凌晨1点到6点要关闭


刘明沧 推广减碳建筑

     社团法人中华民国建筑经营协会于上周,假徐州路台大会馆举办交接典礼,第14届100年度理事长由刘明沧建筑师接任,刘明沧建筑师现为宏都更新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沧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台北市建筑师公会


都会扫描-跨年减碳 鼓励搭大众运输

     桃县:二○一○年桃园起航、飞向新未来跨年晚会,今晚(卅一日)登场,环保局估算卅万人次活动排碳量约有三二三公吨的二氧化碳产生,唿吁民众遵守跨年减碳三原则,包括撘乘大众运输工具前往、自备水壶及晚餐后再前往


Pbike上路1週 使用近万人次

     屏东公共自行车(Pbike)租赁系统4日启用,营运1週,累计使用人次近万人次,骑小小黄成了屏东市民的「风潮」。屏东县政府表示,4日营运至今,平均每天使用人数约1400人次,第1个週日,7日当天使用的人


再生能源不及格 环团点名资通业者

     环保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今天公布调查,点名Asus以及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等业者,因缺乏提升再生能源、减碳相关政策,被评为「不及格」。绿色和平组织10月间针对发展云端服务的资通讯企业,包括Goo


再生能源不及格 电信三雄:持续关注

     环保团体点名电信三雄,缺乏提升再生能源、减碳相关政策,业者回应,未来将持续採用高效率设备,同时关注我国再生能源政策及法规进展,适时推动相关行动方案。环保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今天公布一项调查,点名中华电信、


李远哲出席金萃奖 勉企业减碳

     中华民国优良厂商协会日前举办「2014年第4届金萃奖」表扬活动,前中研院院长李远哲博士及多位贵宾莅临参与,活动圆满成功。理事长庄铭洲表示,获奖企业为台湾所作的努力,传承其坚持、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帮


气候变迁加速!灭绝危机 人类准备好了?

     在秘鲁举行的联合国气候会议(COP20)刚落幕,但在会中,开发中国家与已开发国家对于减碳协议内容有不小分歧,好不容易才达成共识,得出的竟是「不管是已开发或开发中国家,『都有共同、但有区别』减碳责任」的


表扬节能绩优单位 减碳9.7万公吨

     节能减碳不是口号,经济部鼓励企业响应全民节电活动,举办表扬大会,经济部次长卓士昭表扬22家节能绩优厂商、公民营机构以及12个推动能源教育优良学校。今年节能绩优单位节能效益达到4.2万公秉油量,相当于每


中华电动机车 e-moving减排零空污

     台湾是机车王国,现有超过1400万辆机车中,有超过500万辆二行程机车,是排放PM2.5的移动污染源。根据估算,如果能全面汰换二行程为电动机车,仅一年的减碳效果,就相当于种植1~1.5亿颗树!中华电动


全国电子园游会 亲子活动寓教于乐

     全国电子31日举办「让未来主人预见未来」活动,200名小大人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电器体验及亲子游戏,妈妈每日辛苦的家事融入游戏,让孩子不停嚷嚷「以后衣服都我晒!」除增进亲子关系外,也让节能减碳观念向下


购绿电减碳 奇美实业150万度暂居冠

     奇美实业公司日前向台电台南区处申请认购150万度绿色电力,跃居今年度绿电认购最大户,该认购量预估能减少近78.3万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约相当于7万8千3百棵树全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经济部能源局今年仍继


都会扫描-四大产业代表 签署减碳声明

     高雄:中钢、烨联、中油、台塑、台电、日月光等钢铁业、石化业、能源产业及封装业等四大产业代表,十三日昨在环保局见证签署减碳声明书,以实际行动支持市府的低碳城市政策。


废气变黄金 微藻成减碳利器

     成功大学微藻研究团队利用工厂排放废气及养殖鱼塭废水养殖微藻,发展微藻减碳技术,1公斤微藻可「吃掉」2公斤二氧化碳,成为台湾迈入减碳时代的新利器,并可转化微藻萃取出保健食品、高经济价值饲料营养添加剂,让


废气变黄金 微藻成减碳小尖兵

     成功大学微藻研究团队利用工厂排放废气及养殖鱼塭废水养殖微藻,发展微藻减碳技术,1公斤微藻可「吃掉」2公斤二氧化碳,成为台湾迈入减碳时代的新利器,并可转化微藻萃取出保健食品、高经济价值饲料营养添加剂,让


澳洲总理宣布 2030年之前减碳26%

     澳洲总理艾伯特(Tony Abbott)周二宣布,澳洲政府计画在2030年之前,实现排碳量比2005年减少26%至28%的目标。针对减碳量仍嫌保守的批评,艾伯特强调澳洲的环保承诺须与经济成长和就业取得


全球巿长联盟会议 高雄市表示减碳决心

     针对全球气候变迁所召开全球巿长联盟(Compact of Mayors)会议,高雄巿政府为受邀的全球10个城巿代表之一,更是东亚唯一进入会议的城巿代表,高雄市副市长吴宏谋在国际会议中向全球发声减量决心


出租阳光屋顶减碳又有回馈金

     出租公有厅舍屋顶建置「阳光屋顶」,嘉义市政府不花半毛钱!市府委託厂商年底前于27所机关学校、38栋屋顶,完成太阳能光电发电系统,总设置容量2896.45千瓦,每年产电355万度,约能减少1700公吨碳


加工区厂商齐减碳 效益达89座大安森林公园

     日月光半导体公司、鸿威光电、台湾恩智浦、以及楠梓电等6家经济部加工出口区内、接受加工处辅导的厂商,今(24)日现身说法,分享节能、节水的经验,加工处表示,截至104年度为止,辅导区内厂商节能减碳成果,


北市温室气体减量 升火待发

     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暖化,台北市政府市政会议昨天通过环保局提出的温室气体减量中、长期目标,分别在2030年及2050年,较2005年各减少25%及50%。台北市长柯文哲于会中裁示,明年6月前订定「台北市温


台达电减碳 惊艳巴黎大皇宫

     联合国气候高峰会周边会议的永续创新论坛昨(7)日于巴黎开场,台达电董事长海英俊获邀在论坛首日与全球业者与政府代表分享经验,获得全场掌声。另外,台达电与gogoro在巴黎大皇宫的展出堪称为台湾之光,台达


固态燃料化学回路新燃烧系统 启动

     国际能源总署(IEA)报告指出碳捕获技术可以直接减少工业碳排放,经济部能源局近年来在国内推动低碳制程发展成果丰硕,工研院在能源局补助下,与中鼎集团子公司俊鼎机械厂公司合作建置国内首座以固态燃料为进料的


地方扫描-全球巿长联盟会议 高市发表减碳成果

     鸟松:联合国巴黎COP21期间召开全球巿长联盟会议,之前传出名称矮化台湾争议,高雄市长陈菊向ICLEI正式抗议,12小时内官网名称立刻将「中国」改回「中华台北」,高雄也应邀发表减碳成果,是东亚唯一获邀


巴黎气候协定 冲击油市需求

     巴黎气候峰会上周末敲定历史性协定,挽救全球暖化浩劫露出曙光,但对已深陷供过于求逆境的石油公司来说,恐怕再添要命打击。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力求减碳的巴黎气候协议通过后,未来石化燃料需求料备受压力,油价


李远哲获颁中国医大名誉博士

     中国医药大学18日颁发名誉理学博士学位予中央研究院前院长李远哲,中国医大暨医疗体系董事长蔡长海欢迎李远哲成为该校的一份子,在国际互联和大数据时代,协助鞭策协助院校发展。李远哲目前担任世界最大、来自全球


         






©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