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书、横书并不影响一本书的阅读,同一本书,阅读方式的不同,并不会影响心得的交流。」是我在交流活动第二个晚上,跟大陆的小伙伴逛书店时的感受。我们一起讨论同一本书,我们使用同一脉络汉字文化作书写,我们使
假日不按计画从重庆地铁中途下车,遵循出口指示,跟随人群似洪水一样由地底喷涌到地面上,出了站映入眼帘的即是观音桥百货商圈。繁华的街道,即兴的旅人有时穿梭在弄堂里,买羊肉串,有时信步在水泥丛林中,吃一碗酱
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信箱,一张明信片静静地躺在里面。台湾朋友Z很早就说给我寄明信片,最初的那股兴奋劲儿早已被漫长的等待所沖淡,当我拿到明信片那一刻,激动再次萦锁心头。当要参加两岸大学生交流营的时候,我努
我看见奥运志愿者在排球赛间隙清理赛场,我看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穿行在汶川地震后的各个灾区,我看见九三阅兵志愿者在天安门城楼下推扶老兵——那是我心中「志工」二字最初的模样,「情怀」则是我对志工活动最初
第二次和台湾同学亲密接触,不同的是,由主变客。24日凌晨两点,我第一次踏上台湾的土地。与第一次在大陆所认识的台湾相比,「在台湾所认识的台湾」,显得更加鲜活与真实。说起台湾我不得不说的一个地方就是捷运站
对象:凡热爱文学阅读与文学创作的大众均可报名参加研习费用:新台币3,200元(含餐费、宿费、INK书包、平安保险费、研习费等)全国各级学校教师凭证明可享特惠新台币3,000元报名时间:即日起至7月31
2015年9月,我从台湾清华到北京清华交换半年,我的观察和想法仅限于这两间学校,当然不是两岸的所有学校都像我在这两间所感受到的一样,我最深刻的感觉是中国大陆「环境竞争激烈」所带来的影响。「环境竞争激烈
2015年,我的夏天长达六个月。暑假在杭州实习,受尽了烈阳的折磨,两个月的暑假晒黑了不少。九月开学,我到台湾的成功大学交换学习,又过了四个多月的夏天。成大在台南,一个全年温暖、阳光普照的小城。初到台南
在全中国大陆一致看好的情况下,杭州西湖竟然在申遗之路连续十二年落榜,这叫西施与苏小小情何以堪?恐怕连苏东坡跟白居易也要拍案大叫:「岂有此理!」2011年6月24日,西湖终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五月二十八日,我和一群年轻人,一起走进了腾格里沙漠,整整三天,背负着食物与水,以及简单行囊,徒步沙漠70公里。最大的感受,不是艳阳的炙热,不是沙漠的浩翰,而是这些年轻人的热情、活力、友善、互助,以及对
转眼在台湾的生活已接近尾声,剩下不到一周,我就要告别在台湾认识的朋友们,坐上返程航班了。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也充满了不舍。犹然记得4个月前,第一次踏上台湾这片土地的陌生与茫然,第一次走进班级
不同的民族总是与不同的文化相连,而少数民族的文化往往依托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展现出异于主流文化的风采。正因如此,少数民族清奇神祕的人情风物对于我来说具有持续的吸引力,每次碰撞带来的文化震惊,背后都有发
长大后,对台湾的了解开始多了一些,阿里山的美景、日月潭的传说、台北故宫的厚重都让我心驰神往。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也总被台湾影视剧中小清新的感觉吸引。台湾,就是这样一点点走进我的心里,慢慢也成了自己的一个
很多台湾同学或许很难想像,隔着一条海崃相望,对岸到彼岸的距离不只比想像得遥远,也十分不便。这群被区隔开来的群体,不小心就成为「高教商品化」被攻击的箭靶,既非「陆生」也非「交换生」,他们被冠上一个令人匪
2015年春天,爸爸妈妈去台湾玩,问我有没有时间一起去。他们知道我一直想去台湾,台北文创区和高雄美术馆里的Escher展我提过很多次,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诚品书店和通化夜市,可因为工作原因,我无法同行,
谁说台湾没有大陆定义里的乖学生呢。坐我前面的一位女生,上课永远双手相叠,积极发言,心无旁骛,书包上还挂着「学业有成」的御守,啊最后我瞄了她的成绩果然是九十几。至于篆隶书法课,氛围非常典雅,可能因为老师
在没去台湾之前,我对那里的校园生活是存有几分畏惧心的。因为一直听闻台湾对中国的文化传承比大陆好,尤其是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想到马上要交换到国语文学系就读,我的心里禁不住发憷:那儿的同龄人国文底子肯定很扎
「人文气息浓,学术氛围好。」我也是带着这样的印象,来到了台湾。我在台南大学,进教室的第一感觉是,人好少。习惯了在原校四五十人的上课规模,文荟楼的空气对我来说太过清新,前排的桌椅空旷无人,蓝白并列独享一
说也奇怪,自己曾经经历过最冷的那些日子,恰巧都是在对岸的那片土地上。小时候不懂事,总会被夏季光芒万丈的激情艳阳以及波光粼粼的海岸给吸引,喜欢喝着冰凉的饮料和舔着滑顺甜腻的冰品在大太阳底下漫步的恣意,是
最近有篇《美国之音》的报导引发了网上不小的关注,讲的是一位来台念书已经五年的大陆学生,她对于台湾的认识、陆生求学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她自己近年来心境上的转换。其中,她对于台湾年轻人的评价是,「追求小确幸
时隔半年,提笔回忆,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有怀念,有感动,有向往。在这里浅谈一些我交换生活的感知。2015年我作为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的交换生有幸来到宝岛台湾,9月2日第一次踏上台湾这块乐土,充满了新奇,急切
续环岛骑行后第二次深入台湾自然之旅,在这四天三夜的行程里,与同学们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征服3886公尺的雪山主峰。雪山对我们太慷慨,前三天都是万里无云的大晴天,最后一天早上竟还飘上来云海,它轻轻翻滚着,
这是种「他乡遇故知」的情怀,自从几年前在族谱上得知先祖自粤迁台后,对于来自广东的人、事、物均倍感亲切。上回有幸结识这位广东来的朋友,好似遇见老乡般,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小林是广东人,是那着名惠州起
或许是从唱遍千万城巷的《小情歌》以及让无数人回忆懵懂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开始;又或许更早一些,从三毛浪漫而肆意的才情开始。台湾,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座城:静谧中透出整洁,安然同时具有温暖的人文
自2011年至今,五年光阴,辗转于大陆、台湾、香港的三所大学,体会着各地迥异的教育方式。总结来看,大陆是培养才艺和领导才能的综合式教育,台湾是注重个性的创新型教育,而香港则是快节奏的精英式教育。每一所
那天的夕阳好美,套用沈从文先生的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却从未见到如此美丽的夕阳!那一天是6月24号,距离离开台湾还有6天,韩老师带我们到台北去做校外参访。这算是我在台湾的最后一节课
台湾是一座不算广阔的岛屿。所以,我曾单纯地以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会有太明显的地域差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台北人vs.台南人,细细一对比,有趣的事情可多啦!二月底,在台北松山机场出境后,距离晚班的高
趁了寒假的空档,我去了趟九寨沟,刚上车的我满心的以为,自己年轻力壮、身板子好,一点山路颠簸,捱一下就过了,但现实总是会用激烈的手段向看轻他的人证明我错了。弯弯曲曲的山路与不断攀升的海拔,晕车加上高原反
于大陆求学与工作,我认识了许多令人敬佩的同学与同事。这些人不是出身于都市、温室培养出来,反而大部分为农村长大,自青少年起便至都市打拚,努力于龙蛇混杂的大熔炉中努力存活下去,好替家乡挣点门面,荣耀归乡。
在大学时期有幸参加学校的两岸交流研习营,此活动时间长达两周,主要为去北京七天、再接着到江南五天的时间。早上的时间我们到北京合作的大学修课,让我体会到两岸不同的学习情况,对岸的学生往往很认真地发表自己的
乘长途火车到哈尔滨已经是冏事趣事一堆,而搭乘客运汽车从哈尔滨到农村更是疯颠到家了。有一次陪老婆回他那哈尔滨农村老家,在春节时天寒地冻地等客运汽车。大陆人说那真是春劫啊!但我认为那也是春结,交通人群到处
从未想过,我也会与台湾发生联系,而这都源于一个我长大后才知道的有点久远的故事,关于我的太姥和太姥爷的故事。那些年,两岸不通,书信全无,一生放不下一人。国共之战,大势所趋,也註定了他的离开。对他,对她,
告别了万马奔腾的壶口瀑布,所受的震撼在心中回盪,久久不歇。带着终须一别的不舍,我从陕西跨越黄河到了山西,准备先在晋南的临汾稍作停留,接着再挺进河北,前往战国时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实地体验「邯郸学步」的精
笔者去年出版百年大师新书,半年前我开始应两岸教育界好友之邀,在两岸各大学举办巡回大师讲座,以更贴近的方式面对两岸青年。许多人以为大师离我们很远,事实上他们离我们不远,也不过三四十年前。他们与我们一样生
网路上形容大陆90后女生,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金钱观:花了的才叫钱,没花掉的只是张纸;二、爱情观:不确定明天会跟谁在一起。去年六月一趟庐山行,初识大陆90后女生,让我眼界大开;年初到杭州访友,有缘
年轻人对过去的历史了解有多少?能够想像自己的家乡过去长什么样子吗?这个问题是在「民间记忆计画」返村行动的发想中,邹雪平决定带着摄影机回村子採访老人的起点。那时她刚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毕业不久,带着D
谈起中国人,也许你曾经实际接触过,抑或你没有,但是每个人听到「中国人」这三字时,多多少少都会浮起特定的想像。升大学前的我,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大陆人,当时我对大陆人的想像,便多半受到长辈和师长的话语影
我在中国北方各省寻幽访胜,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河北邯郸,在学步桥上静观邯郸人走路的奥妙,在回车巷里遥想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将相和,到吕仙祠假寐片刻看是否能做个黄粱美梦。萍水相逢石家庄游罢邯郸,我想到了赵
六年前,我因缘际会加入了「杭清花」这个组织,成员是由清华老校友及其家亲眷属、好友所组成,我这个无心插柳的外来客,六年来,每年与他们厮混一到三个月,亲眼目睹他们的「互助养老」,堪称中国老年人典范。从来清
我的神州壮游由河北进入山东,在省城济南待了一晚,到了必访的大明湖和趵突泉两处走马看花。接下来便抱着崇敬之心,迫不及待地驱车南行,赶赴泰山脚下的泰安,准备隔天登山朝圣。泰山精神深植于心朝圣?是的,泰山就
我在2015年第一次到大陆去旅行,当时是参加由民间基金会所举办的大陆文创交流参访团,虽然我曾经从报章杂志上读过不少现代大陆的发展现况,也从网路上搜寻做了一些基本功,但是人生首趟大陆之行,仍然让我在行前
西湖是今年G20高峰会举办之地,所到之处都看得到杭州政府严格管控城市以防任何恐怖攻击,例如在萧山机场搭公交到市区前被迫让保安检查矿泉水,这是我进入杭州前的第一次震撼。因为G20,这几个月内市区颇严,果
上学期参加了学校里面关于两岸交流的社团,一开始是在开学时的社团博览会上看到社团摊位,小小的空间里展示着旗袍、汉服、还有一些大陆边疆民族的服饰,有几个男女同学也直接把那些衣服穿上身,四处发传单,大声宣传
去年夏天参加一个两岸研习交流营,主题是从文化创意产业谈两岸青年的合作与接触,获知入选后,拿到比较详细的行程资料,其中分别到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参加不同的讲座。这次参与的研习营有三个专题讲座,头一天
在京数月,跟几位同学安排规画了一趟到内蒙古旅游的行程。可能从小研读中国历史之故,特别热爱关于中华朝代兴替的古装历史剧,其中,最免不了的场景一定是草原风情;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蒙古铁骑潇洒的高歌尽历历
离开曲阜,告别了孔子,我这趟一个人的神州壮游也接近了尾声。三个礼拜前,我从南京启程,三个礼拜后,我就要准备返回南京。回南京之前,我还有个尚待完成的愿望──拜访项羽。壮游伊始,我第二站到了徐州,当时因为
云南全境平均海拔2000公尺以上,崇山耸立,河谷深幽,地形的差异与隔离,造就25个少数民族,近占全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一半;各民族均保留特有风俗习惯与服饰,经《大陆寻奇》等节目陆续介绍,吾妻对纳西族生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大旅行家徐霞客对黄山的极致美誉,不仅给中国传统名山下了个人尽皆知的定论,也让一向喜欢与众不同,却又眷恋神州怀旧访古的我毅然踏上了这条大众化旅程。原本计画取道杭州
在我记忆中,大陆人渡过海崃到达台湾的故事有一个更为温情的版本。那是一次家族祭祀后祖父给我讲的,「唐山过台湾」,福建诏安钟氏家族的一支勇渡海崃到台湾彰化开基,故土的名字叫「港头」,于是他们便把新的定居点
上个月,尼伯特台风来势汹汹,成为了当时新闻的要角,这个今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号台风的名字来源于密克罗尼西亚科斯雷州的着名战士。而它的气势的确十分符合战士的头衔,以近60年来最强的1号台风之姿直扑台湾。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