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6/2022, 8:49:53 AM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在中華民族的諸多傳統美德當中,勤儉節約是提倡度極高的一個,也是很難做到的那一個。
古往今來,有許多以勤儉樸素著稱的人物,他們成為瞭現代人的榜樣,讓人們對“勤儉”二字有瞭更加深刻的瞭解。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些榜樣當中,竟然有一位是大遼國的宰相。
要知道“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古代的為官者能夠做到廉潔的簡直寥寥無幾。
可是這位宰相卻做到瞭,並且簡直做到瞭極緻。他的廉潔到瞭什麼程度呢?
據說,他每次上朝穿的都是那同一件衣服,皇上覺得很奇怪,就偷偷讓人在他的衣服上燒瞭個小洞。
沒想到一年過去後,這個洞竟然還在。
這也就是說,宰相最起碼有一年都沒有換衣服,此事讓皇帝驚訝之餘,心中感慨也頗多,於是為瞭贊賞這位宰相,他直接下令:打開國庫。
那麼,這位宰相到底是何許人也呢?他又是如何成為一朝宰相的呢?
01 “獻”給皇帝
宰相名叫張儉,原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地方官員,他的入仕之路也十分尋常,那便是通過科考,取得名次,隨後被分配成到瞭雲州,成為當地的一個幕官。
按理說,這樣一個普通的小官,很難做齣什麼功績。
可是,張儉卻打破瞭自己仕途上的桎梏,他雖然官職不高,但是為人正直善良,做事認真負責,對待工作從未有過絲毫差錯。
在其他同僚們眼中,張儉能力強,性格好,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官員 。
因此,無論是張儉的上級還是他的同僚們,都覺得以張儉的纔能不應當被睏在這裏,而是可以去更廣闊的天地擁有一番更大的作為。
於是,張儉很快迎來瞭機會。
當時的遼國皇帝喜好遊曆,每到一處,當地的官員們往往會獻上當地特産當作貢品,而就在遼聖宗前往雲中一代遊曆的時候,當地節度使竟然將張儉帶瞭過去,並且告訴皇帝,他便是雲州最珍貴的寶物瞭。
皇帝對“獻大臣”這樣的做法感到十分新奇,但同時齣於一個皇帝的戒心,他又沒有輕易相信節度使的話。
皇帝原本想要先觀察一番,但是在聽到張儉這兩個字的時候,他不由得愣住瞭。
說來也巧,就在見到張儉的前不久,他做瞭一個奇怪的夢,在夢中,一共有四個人伺候他,並且服侍的極為得體,皇帝見他們如此好用,便賞給他們一人兩口食物。 現在迴想起來,這個夢境不就是側麵展現齣來一個“儉”字嗎?
想起這個夢以後,皇帝對張儉的戒心消失瞭許多,轉而對他充滿瞭好奇。
他問瞭張儉許多問題,張儉在迴答的過程中始終不卑不亢,既沒有麵對一國之君時的阿諛奉承,也沒有見到強權時的恐懼驚慌。
皇帝因此對張儉十分滿意,當即決定將人帶迴朝中,予以重用。
02 簡樸的宰相
在進入朝堂之後,張儉的仕途可以說是一路順暢,遼聖宗對他十分賞識,所以將他的官位一升再升,最後直接做到瞭左丞相。
張儉也沒有辜負遼聖宗的期待,將朝堂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條,從未齣過半分差池。
除瞭政事以外,張儉還有一件事讓人十分敬佩,那就是他的簡樸。
都說“由儉入奢易”,從一個小小的地方官員成為一朝宰相,張儉的生活應當寬裕很多纔對。
事實卻並非如此,他始終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
每次吃飯的時候都隻有一道菜,穿的衣服也從不用多麼珍貴的布料,而是最普通的粗布,宰相的俸祿用在他身上簡直綽綽有餘。
於是,他便把剩下的那些錢全部都節省下來,接濟給瞭那些窮苦之人。
遼聖宗在聽到這些後,不禁對他更為欣賞,所以即使有人想要挑撥離間,在他麵前說張儉的壞話,他也從來都沒有相信過。
在遼聖宗病逝後,他的兒子遼興宗即位,張儉作為一國老臣,在遼聖宗的囑托之下,繼續輔佐新帝 。
遼興宗和張儉可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所以在麵對張儉許多次耿直的進言時,他十分氣急敗壞,恨不得直接將他給處置瞭。
很快,遼興宗就轉變瞭對張儉的態度,因為他發現瞭一件事情。
每次上朝的時候,張儉好像都隻穿著同一件衣服,並且這件衣服一看就是舊的,不知道穿瞭多久。
齣於好奇,遼興宗就命人在他的衣服上燒瞭個洞。
沒想到,張儉就像是沒發現一般,還是穿著同一件衣服,一直到第二年都沒有換。
遼興宗沒忍住,問瞭張儉這件事,張儉說,這件衣服確實有年頭瞭,算起來有三十多年,因為沒壞,他也就始終沒有更換。
03 為張儉打開國庫
對於一個慣於奢靡的皇帝來說,張儉的簡樸簡直讓他大吃一驚,此事過後,他不由得開始反思自己,大臣這樣節儉,他如此揮霍閤適嗎?
遼興宗改掉瞭很多揮霍的小毛病,但是同時他也覺得宰相的生活實在是過於簡樸瞭,所以他便打開瞭國庫,告訴張儉可以隨意去挑選裏麵的東西,看上什麼都能帶走。
張儉的簡樸是發自內心的,所以他對國庫裏的東西並不怎麼感興趣,最後隻挑選瞭幾匹布就齣來瞭。
後來,張儉年事已高,想要辭官迴鄉,遼興宗雖然同意瞭,卻還是把他留在瞭城中,隻要朝政上齣現瞭什麼不懂之事,或是遇到瞭什麼難題,他都會尋張儉請教。
張儉身為兩朝大臣,能夠讓遼聖宗和遼興宗對他都如此信任,在政事上的纔乾是一方麵,更重要的則是他在生活中的質樸。
張儉能夠做到數十年如一日的樸素,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都很睏難,更何況是一朝宰相呢?
正是因為他無欲無求,品行高潔,勤儉清廉,纔能夠得到皇帝如此高的賞識,纔能讓他的名字流傳到現在,成為無數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