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2:54:01 PM
魏延性格很傲:自大孤傲;居功自傲;侍寵驕傲。
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齣乎所有人的意料,劉備沒有任命張飛為漢中都督,而是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全軍大為震驚。
劉備在眾將聚會時,當眾問魏延:擔當重任,有何打算?
魏延高聲迴答:“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為大王擋住他;如果一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為大王吞並他。”
魏延的迴答充分顯示其自大孤傲的心理,雖然得到劉備贊賞,
但是,很多大將從內心不願與他共事,也不想與他相處。
因為魏延屢次建立戰功,劉備將他升為牙門將軍;再提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劉備即位後,封拜他為鎮北將軍;後來又封都亭侯。
得到劉備的賞識和重用後,魏延器張跋扈。除瞭劉備、諸葛亮之外,魏延看不起其他任何人。
魏延
魏延十足居功自傲。
劉琰跟隨劉備多年,勞苦功高,職位高於魏延。魏延與劉琰爭吵,魏延口齣狂言、荒誕不稽。但是,諸葛亮卻批評、責怪劉琰。後來,劉琰寫信嚮魏延道歉,事情纔得以瞭結。
魏延依仗劉備、諸葛亮的寵愛,性格越發驕橫,更是目中無人。
諸葛亮去世後,費�t去試探魏延有何反應。
魏延對費�t說:不能因為一個人死亡就荒廢天下大事!楊儀憑什麼命令我做斷後將軍?
足以見得,魏延的心態已經膨脹到無以復加、唯我獨尊的地步。
心態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魏延在軍中沒有好友,在朝廷更沒有知心。大傢共同反對他,當然是情理之中。
魏延
楊儀與魏延不和
楊儀性情狹隘自大,是一個文官,自恃纔能齣眾,看不慣目空一切的人,特彆是魏延。
楊儀從一個荊州刺史的主簿,一步步升遷到漢中王劉備的尚書。
楊儀對魏延的不滿毫不掩飾,有時候毫不相讓、分毫必較。魏延對楊儀當然非常痛恨。
好幾次,魏延手持利刃,作勢要殺死楊儀;楊儀驚恐萬分。多虧瞭諸葛亮調處、費�t勸解,纔沒有鬧齣人命。
楊儀與魏延內訌時,諸葛亮的餘威起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情加重,把身後的軍國大事秘密交代瞭楊儀、費�t。諸葛亮特彆提到,退軍途中讓魏延斷後,如果他不服從,隨他自便。
楊儀指揮大軍慢慢撤退,命令魏延斷後。大部分將士服從楊儀指揮。
唯獨魏延大怒,帶領自己的部隊日夜兼程,跑到楊儀大軍之前,燒毀所有棧道。
楊儀上錶劉禪指責魏延謀反;魏延上書後主告發楊儀謀反。
劉禪召見侍中董允、長史蔣琬,詢問他們到底誰在謀反。
諸葛亮
蔣琬對劉禪說:“楊儀籌度糧草,參贊軍機,與丞相辦事多時,今丞相臨終,委以大事,決非背反之人”;
董允對劉禪說:“楊儀纔乾敏達,為丞相所任用,必不背反”。
朝中大臣一方麵素來對魏延不滿;另一方麵,都信服諸葛亮,在內心裏按照諸葛亮的指引做事、說話、錶態。
楊儀與魏延發生內訌,
大臣都偏嚮楊儀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魏延性格傲慢,沒有人緣;二是諸葛亮的餘威在大臣心中發揮指導作用。
後來,魏延率軍齣擊楊儀大軍,王平罵散瞭魏延士兵。楊儀依照諸葛亮密計行事,詐降魏延的馬岱在兩軍陣前,揮刀砍下魏延頭顱。
魏延大喊
魏延之死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能目空一切;尊重彆人、團結彆人其實就是為自己營造生活空間。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