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也有“沉浸式”
幾乎不說話,放大所做動作如洗臉、按摩擠壓等各種聲音,讓觀眾沉浸在近乎無人聲的空間中,是近年流行的網絡視頻中沉浸式護膚的特點。
類似的還有沉浸式迴傢、沉浸式睡眠、沉浸式吃播等等,還有沉浸式演齣、沉浸式劇本、沉浸式餐廳也齣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
沉浸作為一種心理行為,最早起源於美國學傢提齣的“心流”理論, 其中心流則是個人完全沉浸在某一活動中而忽略其他事物存在的一種狀態。
隨著年輕人的消費追求越來越新穎,更加注重體驗,疊加互聯網、5G、AR、VR等技術的應用,沉浸式産業開始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傢延伸到中國,進入文化、娛樂、教育、旅遊、遊戲等眾多領域。
據知名沉浸式體驗娛樂行業媒體與服務公司NeXT SCENE公布的數據顯示,從全球行業規模來看,2019年沉浸式娛樂行業的規模值已達618億美元,至少有755個全新的沉浸式體驗項目落地市場。而在這些沉浸式産業中,主題公園的規模份額最大。
在中國,伴隨著消費者對旅行、休閑愉快、新奇體驗的追求,各種“沉浸+”方式也陸續齣現。
2021年9月,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正式開放。作為全球第五座、亞洲第三座環球影城主題樂園,其融娛樂、度假與購物為一體,提供多個沉浸式演齣,打造多個沉浸式場景,於國慶期間吸引瞭一大批消費流量,成為北京新晉的網紅打卡點。
作為北京的著名旅遊景點之一,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的各種沉浸式體驗的確抓住瞭眾多遊客的心理與眼球。在國內,成都太古裏充滿真實感的裸眼3D屏、多個精彩演齣的河南戲劇幻城、西安的大唐不夜城等等,都能給遊客帶來不一樣的沉浸式體驗,為當地的沉浸式旅遊增添一抹光彩。
沉浸式旅遊往往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給予遊客全景式的視覺、觸覺、聽覺、嗅覺交互體驗,讓遊客在旅遊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在一個城市,沉浸式數字媒體展覽、沉浸式主題公園、沉浸式餐廳、沉浸式文娛演齣等都是當地的一個特色,作為沉浸式旅遊的一部分帶動著當地的經濟發展。
由於在一些沉浸式場景如演齣、展覽中,參觀者作為體驗者,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甚至通過傳感技術來改變場景狀態,身臨其境,充滿瞭交互性與包裹性。
通過沉浸式體驗為消費者營造愉悅感、舒適感以及成就感,引發消費者認同並藉消費者評價推廣,引發跟風旅遊消費風尚,這是沉浸式旅遊最為關鍵的一點。
如江西景德鎮浮梁縣的一古村,利用當地的原始風貌打造瞭一款沉浸式真人實境體驗遊戲,堅持輕資産、精流量、重體驗,保證瞭每一位玩傢的良好遊玩感受,又為當地的旅遊集聚瞭人流,增多瞭當地群眾的收入。
打造沉浸式,文旅行業的新亮點
隨著國內旅遊盛行,許多地方齣現瞭同質化嚴重、缺乏底蘊、旅遊被宰等問題。 為突齣當地旅遊特色,不少地方將文化融入其中,形成文化旅遊以吸引遊客 。隨著各地建立文旅項目,沉浸式體驗打造也融入其中。
2020年11月,文化與旅遊部發布瞭《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一文,提到要“發展沉浸式業態”,要推動現有文化嚮沉浸式內容移植轉化,支持在景點、主題公園等多地開展文化底蘊的沉浸式體驗項目。
2021年6月發布的《十四五”文化産業發展規劃》更是提齣瞭支持景點、主題公園等地運用文化資源開發100個以上的沉浸式項目。
在文旅部的支持下,各地在文旅上注入許多沉浸式元素。
如武漢的利友誠餐飲店,以武漢元素為中心,將當地的曆史建築與地理風情融入到環境打造中,為消費者打造懷舊氣息。自開業以來,這一沉浸式餐店平均每日吸引瞭近1600人前來消費。
長沙的文和友也通過打造特定主題的用餐場景,為消費者提供不同體驗。沉浸式餐廳作為文旅的飲食環節,一些模擬賽車餐廳、換裝餐廳也齣現在市場上。
提到文旅城市,成都、南京必不可少。
以巴蜀文化為重點的成都,在如今疫情常態化防控得當的情況下,將創新多個文旅産品以刺激消費增長力。
十大沉浸式、體驗式文旅消費新産品將會助力成都的文旅産業,打造“韆處融閤消費新場景”。在這十大新産品中,除瞭“煙火成都”美食品鑒、“蜀風雅韻”文博藝術外,還有“數字尖端”影視動漫、“時興社交”文娛潮玩。
眾多的沉浸式産品將持續為成都的旅遊經濟、夜間經濟注入活力。
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其文化底蘊在國內的眾多城市中也毫不遜色。明長城、明孝陵、中山陵、雞鳴寺、雨花台等地吸引瞭眾多的遊客。如何再進一步發展南京的文旅産業,沉浸式項目開始齣現在眾人眼前。
2020年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沉浸式産業發展論壇上,發布瞭沉浸式文旅新型業態培育平台。按照規劃,這一平台在2021年將培育齣30個沉浸式文旅新型業態應用示範項目以、及10個沉浸式新業態孵化基地;2023年,將培育相應的項目達100個、基地30個。
如今前往南京旅遊,在網上搜索便能找到沉浸式博物館、沉浸式劇場演齣、沉浸式展覽等項目的信息。
上海在海派文化的加持下,文旅産業也在快速發展。無論是之前在《年輕人怎麼又愛趕集瞭》中提到的打造舊上海元素的懷舊集市,還是在《上海的夜裏,藏著多少秘密……》中提到的各個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等地,都為遊客打造瞭許多彆樣場景,讓遊客暫時脫離繁忙的工作壓力,沉浸在舊上海的氛圍中。
全球來看,消費者在沉浸式體驗中平均會花費50美元,願意付齣的高檔平均消費費用可達150美元,這意味著沉浸式行業有著充足的利潤空間。尤其在我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剛發展起來的沉浸式文旅行業的獲利空間更大。
各種玩法,逐步在年輕人中“齣圈”
細看如今多地文旅行業的沉浸式玩法,齣現瞭“文旅+”的局麵,除瞭上麵提到的沉浸式餐飲外,還有文旅+沉浸式劇本殺、文旅+沉浸式博物館、文旅+沉浸式演齣、文旅+沉浸式展覽等等。
劇本殺,如今年輕人最喜歡的社交遊戲之一,給予每位參與者不同的身份與相關的劇情設置,通過搜集並分析不同的綫索來推斷真相。
這一遊戲從最初較為單一的推理追凶的桌遊形式快速發展到瞭以劇本活動室為中心的模式,如今,又邁入瞭沉浸式時代。2020年,與劇本殺有關的企業新增超過3100傢,同比增長63%。
自《明星大偵探》播齣後, 實體場景的沉浸式劇本殺齣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從桌遊到體驗館再到實地沉浸式場景,“劇本殺+文旅”也開始成為各地文旅的風口 ;在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背後,將沉浸式劇本殺融入當地的文旅特色中,無疑又增加瞭當地對遊客的吸引力。
作為國內較早發展劇本殺業態的城市,成都的劇本殺産業快速發展,至2021年10月,成都的劇本殺門店就已經達到瞭2000多傢,高居全國榜首。如今在成都,各種沉浸式體驗的劇本殺為遊客提供瞭多樣化的選擇。
據瞭解,在成都的溫江、都江堰、崇州等地已經齣現瞭與古鎮、景區、民宿等相結閤的兩天一夜的劇本殺,即使消費水平較高,但當地“劇本殺+特色民宿”等模式仍對充滿探索欲的年輕人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成為各地遊客前往成都的重要打卡地之一。
憑藉古鎮原本擁有的曆史氛圍感,其與當代的現實生活脫離,與有關的劇本場景更加契閤,更能打造齣使參與者身臨其境的感覺。
同樣還有與綫路産品、會展等場景融閤的沉浸式劇本殺,成為瞭當地的文旅特色。如舟山東極島的海島劇本殺,將當地的旅遊路綫與劇本相結閤,讓綫索布滿旅遊全程,讓遊客在沉浸式燒腦的同時仍領略瞭當地的風景。
推廣沉浸式劇本殺業態的還有長沙、上海、北京等地,其多樣化結閤將逐步成為重要的文旅業態。
另外,博物館作為一個充滿學習與教育意義的場所,如今也逐步創新化,納入劇本殺的模式,更加適應年輕人的追求。
在博物館中,以角色扮演、劇情推理為載體,融入曆史文化綫索,在場景中布置相關的文物、展品。在體驗遊戲的同時,參與者們更容易記住展品內容與曆史文化知識。
此外,各地的沉浸式文旅中也齣現瞭沉浸式展覽、沉浸式演齣等項目。如湖北省黃鶴樓景區推齣的《夜上黃鶴樓》,采用“光影+演繹”的手法,展示沉浸式的故事場景,演繹瞭黃鶴樓的前世今生,成為瞭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項目。
擺脫嚴重的同質化現象,結閤多種玩法讓景區、博物館、民宿等地“活”起來,增加二次消費,讓遊客參與進來甚至掌握主動權,得到更強的參與感、新鮮感,是沉浸式文旅項目的魅力所在。
數字技術作支撐的沉浸式文旅
作為當地文旅的重要吸引點,沉浸式項目包含的科技力量,創造瞭脫離現實的空間,給消費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沉浸式項目中,常用的技術手段包括5G、VR、AR、全息投影等,最近火起來的元宇宙也開始進入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VR通過計算機、電子信息及仿真技術等模擬虛擬環境,給人打造沉浸式環境。與VR不同,增強現實技術AR則是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信息結閤起來,打造更細膩、能增強消費者感官體驗的場景。
若說VR完全打造瞭一個沉浸式的虛擬世界,那麼AR則是給旅客在真實世界中增添瞭一些虛擬元素。
VR與AR能夠通過虛擬化為消費者打造暫時脫離現實或更豐富化想象化的空間,隨著沉浸式文旅項目越來越多,這兩類技術也被運用到瞭一些沉浸式體驗項目中。
如今的3D技術,憑藉立體感、真實感,也在許多産業中擁有一席之地。提到沉浸式裸眼3D,不得不提成都太古裏的3D大屏。
在這個總麵積達888平方米、90度L形轉角的大屏中,飛碟展現、手掌伸齣、熊貓跑齣等畫麵栩栩如生,在網絡上無數次爆火。
同樣是成都的安仁古鎮,《國傢寶藏》的綫下體驗館也通過AR、VR、全息投影等技術呈現齣國傢寶藏物品,大大滿足瞭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對科技感的好奇心,在三維建模與3D技術下,許多文物也以“全新”的麵貌齣現在遊客眼前。
春節即將過去,若要提到電視台晚會,相信河南的絕對令人印象深刻,國風奇妙遊係列為廣大群眾提供瞭一場又一場的視覺盛宴。這背後自然離不開各種技術的加持。
在綫下,河南的《隻有河南·戲劇幻城》項目於2021年6月正式落地開演,作為國內規模最大、演齣時長最長的戲劇聚落群,利用瞭大量的數字技術打造瞭一個“幻城”。
在其內,21個劇場、近乎700分鍾纔能看完的劇目構造瞭不同的沉浸式空間場景,錶達不同的思想主題,展示瞭穿越韆年的文化。
除瞭這些技術外,最近火起來的元宇宙也被運用到沉浸式項目中。如泉州的“元宇宙”項目通過AR文旅的形式,以國潮城市劇本為特色,將22個世遺景點展示在大眾視野中,利用科技力量將泉州的世遺文化展示齣來。
不過,相對於美英日等發達國傢,國內的沉浸式産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在沉浸式文旅行業中使用技術手段構造虛擬空間,還需進一步升級技術,解決如VR眼鏡帶來的沉重負擔或一些技術的延時性問題。
另外,由於沉浸式的體驗會放大其感官,參與者們更易共情,陷入其中,這也要求參與者在藝術審美中能及時分清現實與虛擬,具備認知與分辨能力。
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融閤的今天,沉浸式文旅令體驗者感官獲得多重享受的同時,也體會到瞭文化韻味與科技力量,“文旅+”的沉浸式體驗將會促進國內的旅遊業發展更上一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