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5:57:20 PM
語言是一種工具, 通過學習不同國傢的語言,學生們逐漸打開瞭一條條對外交流的渠道,而英語作為如今世界最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也是如今學生們必學的科目之一。
但英語 畢竟是外來語言, 中國學生有自己的漢語母語,將漢語的文化和路子植入血脈,因此在試圖理解英語邏輯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 將英語的單詞代入漢語的語法和邏輯。
於是在老師悄悄觀察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態時,就會因為看到一些景象而整個無語住,比如 “Peach=屁吃” ,又比如 “一愣一愣=one愣one愣”, 我們將這些 統稱為――“散裝英語”。
“請用一句話來證明你的英語水平!”中國學生各齣奇招
中國學生有多少,“散裝英語”的種類就有多少,每個人的散裝英語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錶達方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東北地區的學生們,就像他們的人一樣," 東北散裝"也是有口音的。
東北很著名的一句話就是 “你看看你,一天天的整啥整呢?” ,可是學習過英語的學生們都知道,“一天天”、“你看看”這樣的 疊詞在英文裏是找不到的 ,那麼東北學生是怎麼翻譯的呢?
“You see see you,one day day的,do啥do呢?” 筆者看到這個答案之後差點笑yue瞭,see是看,天是day,屬於 用中英打瞭一套組閤拳, 雖然看起來也沒啥毛病,但就是讀起來不像是英文,倒 有股大碴子味兒。
與這句“英文”有異麯同工之妙的,還有這句中國古代的哲理名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本意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是孔老先生留給中國學生們的智慧法則。
然而變成英語之後,其中的哲理味道就蕩然無存瞭,甚至還透著一絲好笑: Know now is know know,No know is no know. “know”就是英文的懂,沒毛病,but孔老先生看完估計會氣到蘇醒吧?
除瞭“知之為知之”外,《論語》中的 “三思而後行” 也沒能幸免於難,很多中國學生搞怪的把他翻譯成瞭 “One!Two!Three!Go!” 雖然想三次也沒毛病,但卻和實際意思完全相反,果然,要想接受英語邏輯還真是不容易。
大型“散裝英語”秀場,學生:26個字母都會,閤起來……閤不起來
每個語言在使用過程中,都會 衍生齣一些其他含義 ,就像 “鳥” 這個字,除瞭動物之外,還錶示“搭理”,於是中國學生在翻譯上舉一反三: you no bird me,i no bird you too.你不鳥我,我不鳥你。
歐美學生看後錶示無法理解,並打齣三個大問號: 人鳥?鳥人?什麼玩意兒? 而實際意思卻是既然你不搭理我,我也不搭理你,但想必頑皮的中國學生 應該是不會告訴外國學生的。
而外國最普遍的日常用語也被中國學生“玩壞瞭”,比如 “How old are you?” 這句話基本上過小學的學生都知道, 是問你幾歲瞭, 但如果拆開按散裝的方式翻譯就成瞭 “怎麼老是你?”
而真正的“散裝英語”,還得看下麵這兩位同學,人傢錶達英語靠比劃,你們可好,直接靠 擬聲。
“一言既齣,駟馬難追”變成瞭 “ One word go ,jia jia jia jia!”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變成瞭“You dida dida me.i huala huala you.”
更有“士可殺,不可辱”被翻譯成瞭 “You can kill me ,but not bb me.” 隻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生們的纔華也真是 讓人Five體Duang地,佩服的no要no要的。
而最後一位學生簡直是“散裝英語”的 “集大成者” ,一首歌謠讓眾多學生感受到瞭“中式散裝英語”的“魅力”,背景是一位老師問學生:如果受到同學欺負,你應該怎麼辦?
學生答道: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給你點顔色看看) Are you 不服? (你是不是不服?) See you不爽。 (看你不爽。) Let’s單挑。 (讓我們單挑) Go to操場。 (去操場!)
寫在最後
筆者隻能說,學生們實在是太有纔瞭,but都沒用在太正的地方, if學生們能把思考如何在“散裝英語”上精益求精的精力用在study英語上, 那學生們無論是口語level還是語法power都會增強很多。
學生階段最重要的還是學習,不過如果“散裝英語”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們對英語産生更多興趣,玩玩也未嘗不可,隻是 不要過度沉迷,避免對真正的英語産生誤解, 影響考試就不好瞭。
今日話題:你會不會“散裝英語”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