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8:28:57 PM
半導體世界權力榜單的洗牌正真實發生著。英特爾常年坐穩全球最貴半導體公司寶座,近年卻接連被兩傢由華人管理的半導體公司反超。
AMD 在 2 月中由於成功收購賽靈思,市值飆升首度超過英特爾。英偉達的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則發生在 2020 年的 7 月 2 日,並成為震撼産業的大事件。
AMD、英偉達這兩傢當前備受矚目的半導體公司,分彆由蘇姿豐和黃仁勛領導,華人身份是兩位 CEO 身上最鮮明的共性。
不同於互聯網公司印度高管雲集,英特爾以外的矽榖半導體公司多由華人領導,因此,英特爾市值被華人領導的公司趕超算不上稀奇。不過,AMD 和英偉達的高景氣度,無疑使蘇姿豐、黃仁勛二位成為半導體世界最有權勢兩位華人。
與此同時,兩傢公司都正朝著昔日霸主英特爾左右開弓――最具優勢的桌麵級 PC 市場被 AMD一步步蠶食,高具確定性的數據中心市場也被英偉達搶占瞭不少先機,基辛格帶領英特爾絕地反攻的路上,必定要和蘇黃交手。
市場競爭以外,蘇黃憑藉以往戰績積纍獲得的贊譽更讓基辛格艷羨。一個帶領 AMD 起死迴生,一個創辦英偉達並用人工智能改寫半導體市場,且同樣在 2020 年底被《財富》雜誌評為“年度企業傢。不僅如此,一個被稱為蘇媽,一個被稱為老黃,顯然各自都有不錯的粉絲基礎。
蘇媽走過玻璃懸崖
蘇姿豐在 2011 年加入 AMD,並在 2014 年年底正式接手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蘇姿豐有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在加入 AMD 之前,她已經在半導體行業積纍瞭超過 15 年的經驗。
有歐美管理學者研究發現,當女性終於有機會在高層證明自己時,接管的往往是狀況很糟的公司。換言之,蘇姿豐看似打破瞭職場性彆歧視的玻璃天花闆,實際卻站在有跌落風險的玻璃懸崖前。
擺在蘇姿豐眼前的正是玻璃懸崖。彼時 AMD 深陷危機,市場份額遭腰斬,營收下降四成,股價跌到 3 美元左右,5 年內已經換瞭三位 CEO。
蘇姿豐在個人領英頁麵上自述:我的熱情是帶領全球技術團隊將齣色的産品和解決方案推嚮市場。隨後幫助蘇姿豐帶領 AMD 實現驚人逆轉的,恰恰是他領導推齣的一係列重磅産品。
2017 年,AMD 正式推齣基於全新 “Zen” 架構的高性能 CPU處理器,同 AMD 又發布瞭 EPYC 係列高性能數據中心處理器。在蘇姿豐帶領下,AMD 一步步奪迴市場份額,脫離破産邊緣。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將蘇姿豐的成功,歸因於其果斷轉單台積電的策略。在競爭對手英特爾陷入製程延宕睏境之時,蘇姿豐成功說服股東,從格芯轉單到台積電,從而推齣瞭更有競爭力的處理器,並成為台積電先進製程超車的最大獲益者。
蘇姿豐一直試圖將公司的 PC 處理器業務推嚮巔峰,最新發布數據可以佐證她的又一階段性勝利。在英特爾一度占據九成市場的 x86 CPU 市場,AMD 在 2021 年四季度拿下 25.6% 的份額,創下 15 年來的新高。
老黃用 AI 續寫摩爾定律
半導體産業對黃仁勛評價甚高。
與描述芯片效能進步速度的摩爾定律對應,預測 GPU 將推動 AI 性能實現逐年翻倍的黃氏定律,就以為他的名字命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稱贊他是一位非凡的領導者,並錶示全球在未來十年可以期待他的偉大成就。
支撐上述贊譽的,是黃仁勛領導開發的 AI 用半導體産品,以及他對可增長市場的完美把握。
黃仁勛於 1993 年創辦英偉達,公司最初以 GPU 起傢,且專注於遊戲市場。後來 GPU 被發現非常適閤於追求大規模快速處理的人工智能市場,黃仁勛快速反應,並馬上著手完善配套軟件。
自 2015 年左右,英偉達開始將技術應用於人工智能。 2020 年二季度是一個轉捩點,英偉達以AI計算用半導體為主的數據中心營收,首次超過遊戲主業務。
數據中心的營收仍然在穩步成長。在 2022 財年的四季度,英偉達數據中心營收達到 32.6 億美元,年增 71%。如果黃仁勛“數據中心將成為計算的基本單位”的預言落入現實,這一市場的潛力更是不可估量。
異構計算加速
半導體行業在 2020 年迎來並購大年,當屬英偉達和 AMD 戲份最重。英偉達計劃從軟銀集團手中收購Arm,預計最高花費 400 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 AMD,計劃斥資 350 億美元收購賽靈思。
每每發生並購大潮,往往反映齣産業技術和環境變遷。
2020 年疫情加地緣政治緊張的雙重背景,助推企業用並購應對不確定性。
從半導體産業來看,市場重心轉嚮人工智能、5G 及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後,對算力有著更高要求。單一類型和架構的處理器難以應對,組閤不同處理器方案的異構計算路綫,漸成為産業共識。
兩起並購都在上個月迎來截然不同命運,AMD 如願購入頭號 FPGA 大廠,英偉達並購 Arm 一案卻在多重阻力下終止。雖然兩起並購案走嚮截然相反的命運,卻都能起到促進異構計算轉型的作用,並使圍繞三巨頭的競爭態勢更為清晰
超微半導體原本就同時擁有用於個人電腦和服務器的 CPU 和 GPU 産品,組閤賽靈思的 FPGA 後,自然有助於其進擊數據中心和通信基站市場。
黃仁勛在並購案宣布失敗後,針對英偉達的異構計算錶態,未來將橫跨 CPU,GPU和 DPU 的三芯片戰略。
黃仁勛錶示,英偉達仍打算繼續與 Arm 閤作,加速高端 CPU 的開發。不過,和 Arm 閤作與購入 Arm 自然是差彆不小。不然英偉達也不會摺騰一年多,到頭來還要支付 13.6 億美元的損失費用。
同樣圍繞異構計算,英特爾早已明確囊括 CPU、GPU、IPU、FPGA 等的 XPU 戰略。英特爾近來動作密集,推齣獨立顯卡、和榖歌雲聯閤開發基於 ASIC 的 IPU,以及早早購入第二大 FPGA 廠商,都可視作在硬件層麵,為構建異構計算所做的努力。
結語
蘇姿豐和黃仁勛一個乘勝追擊,一個遭遇挫摺,終歸要在數據中心等重點市場與基辛格狹路相逢。數據中心市場的競爭趨於白熱化,也為這些明星企業傢提供展現魅力的時刻。
相比之下,同樣是技術背景齣身且都是臨危受命,基辛格大可以嚮蘇姿豐學習如何絕地反擊。
下定決心重整晶圓代工業務的英特爾入一邊買高塔,另一邊也已提前訂下台積電 5nm/3nm 産能。不再拘泥於自主製造,拿齣的更為靈活的 IDM2.0 策略的基辛格,多少有蘇姿豐當斷則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