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12-10-16T01:19:46+08:00
文化部長龍應台15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受訪時龍應台針對大陸作傢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議題錶達看法,她說在莫言得奬後她對大陸當局有所期待,此時應該是「讓高行健從門外進來,讓劉曉波從獄中齣來,是讓他們迴傢的時候瞭。」
BBC是龍應台上任文化部長後,首傢在台灣與龍應台進行專訪的國際重要媒體,BBC特派World Service中文總監李文從倫敦抵台,進行一個半小時的訪問。龍應台透露德文世界重要媒體《新蘇黎世報》也將來台進行專訪。
不認莫言是紅色作傢
龍應台說訪談間,BBC著墨不少她對莫言獲奬的看法。她說莫言得奬時她非常高興,但是當外界將焦點集中在莫言是「首位中國籍」的文學奬得主,她本身並不苟同,「國籍並不是最重要的,語言和文字纔是。」
她進一步指齣,目前社會對於莫言的批評太政治化,像是批評他麵對當局不夠勇敢。她認為莫言是位很好的作傢,要評論一位作傢,應該先看文本,看他的文字,而不是政治化的批評,「我不認為他是紅色作傢。」
她強調,莫言對事情很有看法,但錶達的方式不是風風火火的方式,「我們追求開闊寬容的社會,也應該允許一個作傢用自己最安心的方式錶達他的看法。」
龍應台說莫言得奬後,她希望他能夠發揮諾奬效應,但這部分是他個人如何處理的課題。她點齣之前中國的諾貝爾奬得主,「前麵一個作傢,高行健,你把他關在門外,後來一位劉曉波,被關在裏麵,現在莫言好端端走在人群之中」,她呼籲大陸當局把莫言當做文化大使,打開中國大門,讓世界可以走進來,中國可以走齣去。
龍應台說莫言得奬後,她傳瞭恭賀的簡訊給他,還沒有機會說上話,但未來不排除再次邀請莫言訪台,她指齣在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時,2000年的駐市作傢為高行健,2002年邀請的駐市作傢正是莫言。
在中國作傢獲得諾貝爾奬的同時,龍應台認為台灣其實有很好的作傢,1950年代有傑齣的詩人群,現在40到50歲不缺重量級作傢,但是作品要有機會在全球市場流通,纔有機會被看到,然而台灣因目前政治處境存在阻礙。
台灣不缺重量級作傢
龍應台強調在與外國媒體訪談時,她總是不忘讓國際更瞭解,2300萬人的台灣可以落實民主體製,多麼瞭不起,相對之下,因政治原因在國際上沒獲得應有的尊重是不公平的事,此外,她設法讓國際媒體感受到,台灣與大陸最主要的差彆在於「價值」的認知。
龍應台的專訪內容,除昨晚已於BBC中文網刊登外,本周內會在全世界BBC News播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