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起,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開啓瞭綫上教學。“神獸”們居傢學習已有三周,與傢長朝夕相處的時光裏,總是會齣現這樣那樣的親子小問題——居傢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畢業年級傢長究竟應該如何為孩子提供支持?沒有瞭同齡人的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如何與人交流?這些小煩惱,其實總有解決的辦法。
文匯報記者為您梳理10條神獸居傢學習的心理錦囊,助力每個傢庭都有一個輕鬆、愉悅的居傢學習氛圍。
【居傢學習篇】
問1:
宅傢期間,如何製定閤理有效的在綫學習計劃?
答: 每個孩子的在綫學習,都 應有一套學習計劃和流程,這套計劃最好由傢長和學生共同商定 ,要有彆於日常學習,也要通盤考慮孩子每天的娛樂休閑時間和閱讀時間, 充分體現齣居傢學習的靈活性 。如果發現孩子在綫學習時顯得煩躁不安,傢長需要幫助他們選擇更為積極的學習方式。當孩子感覺自己在決策中有發言權,往往會對結果更滿意,也更願意立下承諾。
可以 幫助孩子列齣每日願望清單 ,如做手工、畫畫、親子遊戲、室內運動、製作美食、打理植物等,並由全傢共同來執行完成,共度美好的親子時光,使居傢生活變得更健康更有序。
問2:
在綫學習時,孩子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會玩手機或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傢長該怎麼辦?
因為是在傢裏學習,不是在學校的狀態,孩子可能會比較興奮、也會比較隨意,齣現這些情況是比較自然與正常的。正是因為他們的身心還未成熟,自我控製能力也還在發展,所以大部分孩子都很難做到自覺、努力的學習狀態。傢長們對此要有客觀理性的認識, 要允許接納孩子們可能會有的這些在傢長看來不盡如人意的行為錶現,然後要注意運用恰當閤適的方法予以引導。
盡管居傢生活讓孩子少瞭社交,但 盡可能保持每天日常的社交活動應該是在綫生活學習的一部分,也應當被納入孩子的每日計劃之中。 通常,學生在學校的課間、午餐時間以及放學後都會與同學玩耍閑聊。如果想讓孩子將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網課上,那勢必也應設立專門的“閑聊放空時間”,讓孩子在網課之餘有時間看看微信,和同學聊聊,或者無所事事都行。
電子産品的使用在網課期間不可避免,但是 傢長可以和孩子商定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段、時長和內容等,並認真實行。 同時,傢長也要控製自己每天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間,以身作則,為孩子做齣示範和榜樣。
問3:
作為高三、初三畢業學生傢長,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為孩子高考、中考保駕護航?
答: 思想上相信孩子,從而減輕擔心情緒。 傢長對孩子的信任可以讓孩子提升自信,降低孩子在學習中因遇到挫摺而産生的脆弱感,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解決問題,也能促進孩子産生責任感,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行動上少說多做,不把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 “少說”,即對孩子的學習不嘮叨、不說教。我們可以給孩子製定學習目標,但對於孩子的學習過程盡量不參與,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跟孩子就作息時間和手機管理等方麵進行溝通,執行時放手讓孩子去做。“多做”,即做好三餐、布置好傢庭環境、進行健康管理。 特殊時期,做好後勤部長纔是傢長對孩子的最大支持!
問4:
教師該如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綫上學習新模式,並幫助學生麵對挑戰,積極應對,主動成長?
答:讀懂學生,接納學生負性反應。 疫情波動、小區隔離、核酸檢測,打亂瞭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節奏。生活中的諸多不確定性,使學生焦慮煩躁、心神不寜、坐立不安,不知如何規劃,甚至産生憤怒、無助、無望等負性思維,這些都是疫情應激狀態下的正常反應,是一種保護性反應。教師要積極理解,指導學生不必驚慌,不要抗拒,學會感受並接納這些負性情緒,與之和平共處,使自己逐漸變得安定。
關愛心靈,幫助學生走齣心理陰霾。 學校要特彆重視對有負性情緒學生的心理關懷,尤其是對已有心理睏擾和心理問題的學生,對中高考情緒過度焦慮的學生,要對他們進行持續的關注和跟蹤。 同時在這特殊時期,對傢有確診、被隔離病人的學生,父母奮戰在抗疫一綫的學生等,要給予切實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同學和老師的溫暖和關愛。
【情緒調節篇】
問5:
居傢在綫學習期間,傢長如何幫孩子“穩”住心態?
答: 作為傢長,首先要穩住自己——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問題,閤理宣泄與調節,不把自己的負麵情緒傳遞給孩子。要穩住信息,不看小道消息,關注官方信息,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傳授科學常識,減少恐慌情緒。要穩住秩序,保持原有生活習慣與作息規律,穩住生活秩序,有序安排生活與工作,穩住心理秩序,要穩住關係, 傢長不要扮演老師的角色,要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孩子,不乾涉孩子的學習節奏 。
問6:
終日宅在傢,該如何交流纔能避免親子衝突?
答: 和孩子溝通時,可 嘗試用十句話裏的八句來關心、理解、贊同孩子的情緒感受,剩下兩句話來錶達你想說的關鍵信息 。隻有傢長對孩子做到“我懂你,理解你,包容你,當然我也約束你,規範你”,孩子纔會想著“因為你懂我,所以我願意聽你的”。
要避免看到孩子有問題就說,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喋喋不休,不願意和你交流。 應讓溝通多一些儀式感 :例如,邀請孩子晚飯後留齣半小時,一傢人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進行專門的交流,這樣比較正式的方式會讓親子互動保持一定“緊張度”,增加溝通效果。
此外,也要包容地看待孩子齣現的一些問題,例如偶爾的注意力不集中、懶散、磨蹭和不自覺,畢竟就算是成年人在沒有約束時也會這樣。同時,避免在情緒激動時的交流,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示範。
問7:
很多青春期孩子不愛搭理父母,又該怎麼和他們交流?
答: 對於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而言,與孩子溝通交流本來就不容易。特殊時期,即便感覺孩子不願呆在傢裏,或者很少與父母交流,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再需要父母的關注和愛。
當父母希望孩子敞開心扉交流時,且 不要把輕鬆的交談變成“教訓”,要挑選孩子喜歡或感興趣的話題 ,比如他們最喜歡的歌手藝人、運動員、電影或朋友,而不是父母心目中的話題。打開瞭話匣,再慢慢轉到父母希望談論的話題和事情上。
隨著與孩子共處的時間增多,親子矛盾和衝突可能會增加。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 傢長要尊重他們對獨立和獨處的需求,多一些理解與信任,多一些及時錶揚和肯定 ,比如網課時精神狀態特彆好,筆記記得特彆清晰,課餘時間為父母做傢務等都可以是錶揚的內容。
此外,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獨處空間 ,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們對獨立和獨處的需求,學會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進步,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勵,少一些管製和嘮叨。遇到爭執,可以先按下暫停鍵,等到雙方情緒穩定後再理性溝通。
問8:
如果孩子對於疫情有些擔心,覺得長時間不能跟同學見麵很傷心難過,傢長可以做什麼?
答: 每個人對於變化地反應都是不同的,雖然大部分孩子對於不用去學校上課多少是有些欣喜,但也有些同學可能是處於其他的情緒狀態中,比如他可能對於疫情有些擔心,覺得在綫學習是不是就意味著疫情比較嚴重。另外有些同學很在意同伴間的友誼,對於不能與好朋友見麵玩耍會覺得傷心難過等等。
傢長需要在這段時間留意覺察孩子的情緒,通過耐心的交流、細心的觀察識彆孩子的情緒狀態,如果發現孩子的情緒狀態不好,及時地進行詢問關心,看看可以陪他做些什麼來調節情緒。 也可以鼓勵孩子通過其他方式與同伴保持聯結,傢長這段時間也注意創設溫暖和諧的傢庭氛圍來陪伴孩子。
【行為習慣篇】
問9:
孩子長時間地待在傢裏,傢長很容易發現很多行為不太閤適,此時該如何教育孩子?
答: 孩子因為居傢學習,一舉一動都可能是在傢長的視綫範圍內,以前“眼不見為淨”的一些傢長不能接受的特點或行為就直接暴露齣來。傢長非常容易地就可以發現孩子有很多不閤時宜的行為,有很多需要矯正的問題,此時傢長很容易陷入焦躁、生氣的情緒狀態。
但我們知道情緒化的狀態往往不僅對於解決問題無益,有時候還容易將問題推至更為糟糕的境地。對此,傢長要葆有清醒的覺知,對親子衝突保持敏感, 學會通過暫停冷靜自己的情緒,發現接納衝突的積極意義, 學習尋找適宜的溝通方式,並嘗試信任孩子, 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充滿智慧地經營好親子關係。
問10:
幼兒居傢不齣門,生活習慣變差瞭,還總是哭鬧怎麼辦?
答: 麵對生理和心理都承受很大壓力的傢長和幼兒,托育機構應從健康教育、社會教育、科學教育、藝術教育、語言教育五個方麵為傢庭提供專業指導,幫助傢長將托育機構的養育課程融入傢庭生活。比如,傢長需要為孩子做一些物品上麵的準備,在傢裏要像幼兒園一樣, 毛巾單獨放,茶杯給孩子單獨地做好記號,孩子的口罩有固定的地方,讓孩子保持像幼兒園那樣的良好習慣,纔能讓孩子保持好自己洗臉、自己喝水等的秩序感 。
作者:張鵬 王星
編輯:張鵬
*文匯獨傢稿件,轉載請注明齣處。
責任編輯: